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多个大国重器在铁建人的智慧下诞生,包括盾构机、混凝土搅拌船、提梁机等,并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多种大国重器介绍
文章介绍了多种铁建人研发的大国重器,包括盾构机、混凝土搅拌船、电动宽体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船等,这些设备在各自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观点2: 盾构机的技术特点与应用
文章详细描述了盾构机的技术特点,包括集成超前地质预报、饱和带压换刀、盾尾同步双液浆等尖端科技,并搭载了国际先进的智慧盾构系统。盾构机应用于海底高铁隧道等工程,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实现高精度对接。
关键观点3: 其他设备的亮点
文章还介绍了其他设备的亮点,如混凝土搅拌船采用失电预防技术、骨料输送舱恒温调控技术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提梁机具有起重大、精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应用物联网在线检测技术,可精准反馈故障部位。预应力混凝土真空管道优化了传统轨道结构截面尺寸,提高了结构材料利用率等。
正文
站在万川入海的岁末
回望热血澎湃的一年
2024年
我们用匠心熔铸出大国重器
我们为智造打上铁建的烙印
我们探索新天地里的无限可能
我们描绘山河图上的郁郁青青
我们在海那边奏响“丝路”高歌
我们被暖到因那无畏逆行的身影
一帧帧的高光,我们声声不息
一次次地相望,我们紧紧相握
2024!见字如面
让我们与光影同行
和过去的自己、未来的时代
进行一场场
跨越时空的对话!
本期关键字
↓↓↓
神针定海,山河和鸣
蛟龙腾渊,江海为证
穿山、凿隧、御海、飞涧……
且看漫漫星海中
重器领航、闪耀不息
2024年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桎梏
我们突破!再突破!
只为不断超越自己
于是,在一件件大国重器上
我们看到了铁建人无穷的智慧
和勇于突破、永不停歇的脚步
“定海号”盾构机应用于世界长度最长、直径最大、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海底高铁隧道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为应对海底地质复杂多变、硬岩强度大等施工难题,建设者在“定海号”中引入了盾构机集成超前地质预报、饱和带压换刀、盾尾同步双液浆、盾体双层壳体、管片浮动监测和壁后注浆扫描等十二项尖端科技,并搭载自主研发国际先进的第六代智慧盾构系统,为实现盾构机在深海隧道高精度对接保驾护航。
此外,“定海号”还采用先进的泥水平衡技术,有效控制隧道施工对周围海域的影响。通过建筑工业化和绿色环保的泥浆处理技术,使经过固化处理后的泥浆,不会对岛屿和大海环境造成影响,实现了隧道智能及绿色建造创新应用。
2月26日,由铁建重工、中铁十四局联合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在长沙下线。整机全长135米,总重量4350吨,开挖直径达14.57米,配备特制刀具308把,总装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应用于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浙江宁波至舟山铁路金塘海底隧道。
为应对海底70米深的软硬地层频繁变化且差异性极大的长距离穿越,盾构机配备刀盘可视化系统、超前地质预报及滚刀磨损智能监测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利用大盾构信息平台,实现对盾构机刀盘工作状态、掘进地质信息及盾构机各项参数的全域管控确保掘进任务安全高效进行。
中铁二十局长安重工公司自主研制的电动宽体自卸车部分核心技术为行业首创,目前已形成95吨和105吨两种主流规格,满足充电和换电两种技术路线。设备配备全新锂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具备安全可靠、动力充沛、节能环保、驾乘舒适等突出优势,能够高度适应各类矿山、砂石料厂、挖山填沟等各种恶劣工作场景。
设备成功应用于甘肃白银铁矿、湖北襄阳矿山、鄂尔多斯碎石场等,换电车型拥有更长续航,可适用于各类短途重载上坡工况。另外,电池电机系统无需深度保养,维护费用远低于柴油设备,解决了传统燃油装备在矿山工况中排放污染严重、能耗巨大等问题,可大大改善矿山施工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该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整车电气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参与编制国家标准2部,已通过国家第三方型式检验,各项性能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国内型宽最宽、储料能力最大、连续产量最高的“铁建大桥砼1号”混凝土搅拌船于4月28日正式下线,并为青龙门特大桥、双屿门特大桥等世界级桥梁工程建设服务。
建造过程中,中国铁建大桥局团队采用失电预防技术,通过自动电站和快速响应的配电系统,实现失电后28秒内自动恢复设备正常运行状态;采用了骨料输送舱恒温调控技术,通过锅炉加热伴热管和空调送风制冷相结合,调节骨料输送舱的环境温度;采用了拌合水恒温控制技术,通过拌合水加热制冷器,可对拌合水温度控制,从而控制混凝土温度。该设备集物料储存、计量、搅拌、泵送于一体,在不补给的情况下能一次性生产2000立方米以上混凝土。
“马图卡纳号”DZ1098型盾构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直径、长距离土压平衡盾构机,于5月6日顺利始发。该盾构机应用于铁建国际智利圣地亚哥地铁7号线项目,这也是中企首次在智利使用盾构机实施项目。
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和地势特点,盾构机在保持常规设置上,对刀盘进行了针对性的耐磨设计,并对螺旋输送机、物料运输系统、导向系统等9个系统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同时,当地人用心融合智利北部古老土著语言为盾构机取名“马图卡纳”,寓意盾构机在地下施工时会平安、顺利,寄托了智利人民依托中国大盾构技术打通地下交通网,促进当地发展的美好希望。
5月10日,由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自主研制的2500吨提梁机顺利下线。该提梁机是国内起重量最大的轮胎式提梁机,具有起重大、精度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应用物联网(IOT)在线检测技术,配备钢丝绳检测、胎压检测、视频监控、挠度监测、人脸识别、维保记录以及远程监控等数字化手段,可精准反馈故障部位,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在加强安全管控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工效。同时,研发团队将行走系统、起升动力均设计为发动机、液压泵提供,而非外接电源,既可单机工作,也可双机联动,使得该设备可以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正常运行,让提梁机的使用更加方便、安全。
超高速磁悬浮轨道交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前端技术领域。铁一院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真空管道,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山西大同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其属于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系统领域的一种真空密封管梁,通过优化传统轨道结构截面尺寸,增设纵、横、竖向预应力钢束以有效降低结构壁厚,充分利用薄壁结构散热快,内部温度累积小的特点,延长电磁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结构材料利用率。
7月27日,由中铁十五局和铁建重工联合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领航号”在湖南长沙成功下线,现应用于杭州萧山机场东隧道项目,这是目前全国最长下穿运营机场滑行道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领航号”泥水平衡盾构机总长约126米,总重量约为3100吨,开挖直径14.3米,最大推进速度50毫米/分钟,装机总功率为10080千瓦。针对下穿机场隧道施工重难点,研发团队为“领航号”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配置了先进的导航系统、大开口率刀盘、泥水环流系统、同步注双液浆系统、通风制冷系统、仓内可视化监测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高精度气液平衡等一系列智能化系统,以保证盾构机安全、精准、快速掘进。
8月30日,由铁建装备联合运用单位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组合挖掘模式道岔清筛车——CQS-350侧切式清筛机,顺利出厂交付。
该车配置了“水车式”边坡挖掘和“刀板式”枕底挖掘的运用系统,实现了道岔清筛与正线清筛的无缝对接;采用智能化自适应挖掘控制技术,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利用主辅交替起道模式,首次实现了岔区作业连续起道。该车作业效率高达每小时350立方米,作业质量更优,整机性能行业领先。
10月13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参与研制的全球最大塔机在江苏徐州下线交付。此次研发的塔机最大起重能力达到23000吨米,一举刷新全球最大塔机纪录。
该塔机共突破5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采用独创的双臂架并联组合、多机构四小车四吊钩联合作业等超万吨米塔机技术,伴随着超大悬高超大型塔机附着技术、大截面高可靠结构件制造技术等再次突破创新,整机综合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同时,该塔机的智控系统以工业级、超高算力的控制器为核心,配备294路高精度传感器检测,高速通讯采集和信号传递,全面实现整机数字化控制,产品更安全、可靠,有力支撑世界最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广州南沙万龙大桥桥塔钢结构吊装施工。
10月28日,中铁十二局参与研制的“江汉开拓号”TBM下线验收,该盾构机直径12.23米、长140米、重2800吨,是目前国内水利工程应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运用于引江补汉工程12165米的隧洞施工,穿越全线最大断面和最长软岩变形段落。
通过将刀盘与盾体偏心、增加护盾卡机预警及评估系统设计、刀盘扩挖增大盾体顶部间隙、设立双速减速机及盾体减磨设计、增大推力和扭矩等措施,最大程度化解潜在施工风险。此外,“江汉开拓号”TBM设计为同步推拼模式,专项研发应用了测量免搬站功能、智能辅助掘进系统、围岩信息采集系统、TBM岩渣智能识别系统、数字钻机系统、超前探测等多项智能化技术,全面提高了同类设备制造的技术标准。
10月31日,由铁建重工、中铁十四局、铁四院联合打造的“江海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在湖南长沙下线,应用于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施工。整机长约145米,最大开挖直径达16.64米,这是我国迄今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化取得新突破。
研制团队结合多年来在水下和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经验,通过加大盾构机刀盘开口率,配置高压力、大流量的中心冲刷系统及刀盘结泥饼预警系统,并搭配伸缩摄像装置,无需人员带压进舱即可观察刀盘工作区域情况,有效判别和降低刀盘结泥饼风险,提高底部排渣效率。同时还应用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同步注双液浆技术,实现盾构隧道沉降的毫米级精度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及效率。
11月15日,中铁十六局负责维保和再制造的8米级DZ1557盾构机经过组装、架立、调试后顺利完成出厂验收,该机维修改造主要对刀盘、主驱动、螺旋机、拼装机等核心部件进行检修更换,并对整机进行配套维保,在京冀首条跨省地铁线路——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投入使用,助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要求,瞄准盾构机维保再制造市场持续发力,依托所属曹妃甸重工机械公司持续拓展盾构机组装架立、整机维保、配套产品研发等多项业务,不断延伸轨道交通建设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