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民间投资共享平台——汇集投资高手,发现投资好点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调研心得  ·  全面,撤退! ·  21 小时前  
梅森投研  ·  A股超级红包,来了? ·  昨天  
并购优塾产业链地图  ·  【研讨会】3月14-16日,并购六条重大机遇 ... ·  2 天前  
人生资本论  ·  什么情况?各省的收入数据出来了,果然很炸裂 ·  4 天前  
硅谷王川  ·  专业点评来了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欧洲想让“有能力”的中国公司接盘锂电企业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公众号  · 投资  · 2025-01-06 07:00

正文

者 | 思考者

来源 | 增长 Growth Croissance

导语:欧洲电池产业陷入困境,曾经的“独立梦”破灭,如今唯有中国电池企业能拯救。

宁德时代和Stellantis的建厂,从侧面破碎了宁德时代要“接盘”Northvolt的谣言。但是,Northvolt依旧在积极寻找着接盘侠,而希望接盘的是有能力和经验的中国企业。



欧洲电池企业的“2025年寒冬”


Northvolt申请破产、投行减持、曾经的企业投资者(如,大众、宝马)纷纷收回订单需求;欧洲电池产业进入寒冬。

寒冬的背后,是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缓慢;以及无法为市场提供消费者“负担”得起的电动汽车。大部分的车企,尤其在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还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潜力的市场;压力不可谓不大。

欧洲在发展自身电动汽车电池产业的道路上可谓是波折不断,虽然怀揣着打造独立产业的梦想,但现实情况却让其在诸多方面逐渐呈现出对中国的依赖态势,而这种依赖背后,实则是一种基于现实考量的策略选择。



欧洲曾雄心勃勃地想要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像Northvolt这样的企业,筹集了超过 100 亿美元,试图实现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电池,进而与中国的比亚迪、宁德时代等行业巨头一较高下。


然而,事与愿违,Northvolt 最终未能达成目标,其财务崩溃给欧洲电池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让投资者对诸多欧洲电池项目的信心大打折扣。


今年,至少有八家公司推迟或放弃了欧洲电动汽车电池项目,据数据公司 Benchmark Minerals的数据显示,到2030年欧洲电池管道产能在2024 年就下降了176吉瓦时,可见发展之路的坎坷。




欧洲电池企业的“中国依赖”


欧洲并没有完全放弃,一些企业另辟蹊径,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形成了一种依赖中国资源与专业知识的发展策略。


以InoBat为例,这家斯洛伐克的初创公司在争取资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直到中国第五大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出手,购买了其25%的股份,并与之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建设欧洲的超级工厂。


这一合作,给InoBat带来了生机。上周五,InoBat在C轮融资中获得了1亿欧元,使其筹集的总金额超过了4亿欧元,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于欧洲的电池初创企业来说,当下的形势使其不得不依赖中国企业。


正如英国投资银行的研究员所言,电池初创公司 “现在不是热门”,机构投资者在加入之前往往都在寻找战略投资者,而有着雄厚实力和成熟技术的中国电池企业就成了理想的合作对象。


从产能方面来看,2023年,国轩高科拥有约150吉瓦时的名义电池产能,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 270 吉瓦时,远超欧洲目前的产能。中国企业在规模生产上有着明显优势,这对于急于证明规模、不想让电动汽车项目冒险的欧洲汽车制造商来说极具吸引力。


合作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InoBat的首席执行官Marian Bocek表示,国轩高科的专业知识帮助 InoBat 解决了诸多问题,使其能够更快地行动并节省现金。


InoBat在布拉迪斯拉发附近的Voderady拥有试生产线,生产高性能电动汽车电池,它将作为国轩高科在欧洲更大的超级工厂中的 “欧洲面孔”,并且包括法拉利在内的高性能欧洲汽车制造商目前正在测试InoBat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计划在当地的低产量、高利润的超级工厂生产。


而双方的合资企业GIB则专注于利用斯洛伐克作为欧洲第四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及其靠近德国、捷克和匈牙利汽车工厂的优势,进行高产量、低利润的生产。


合资公司计划在斯洛伐克建设一个20吉瓦时的超级工厂,从2027年起为大众汽车提供电池以支持20万辆电动汽车,这无疑对欧洲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