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相伴趣成长
一个爸爸记录个人陪伴女儿学习生活的日常,分享学习方法/资源/信息和心得,打开看看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老俞闲话  ·  老俞闲话丨时光易老,生命美好 ·  6 天前  
老岳爱房子  ·  深圳宝安:第一梯队中小学及学区房汇总 ·  3 天前  
老岳爱房子  ·  深圳宝安:第一梯队中小学及学区房汇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相伴趣成长

关于「远视储备」,看看你踩坑了没?

相伴趣成长  · 公众号  · 教育  · 2024-09-30 07:58

正文

点击关注↓↓↓



这一届孩子太难了,难就难在,既要学习,又要护眼。


这一届家长太难了,难就难在,既要当爹妈,还要当保姆、助教甚至家庭医生……


家长圈里,聊起护眼,要是说不出啥叫远视储备、啥叫散瞳、啥叫退轴,好像都有点不好意思。


那些磨刀霍霍准备吃护眼馒头的,也都是言必称退轴、满嘴的近视防控黑技术,好像都在眼科门诊临诊多年似的。


殊不知,现在自媒体圈流传的,有很多似是而非甚至是错误的概念。最怕的不是不懂,而是不懂装懂。再加上某些黑化的医生懂装不懂,信息茧房就此形成。


比如今天跟大家聊的这件事,其实就有很多人似懂非懂,它就是——远视储备。


友情提示:全文有一些术语,大家看不懂就略过,其实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近视防控听靠谱医院靠谱医生的医嘱即可,千万别听自媒体的,别听某些前医生的,更别听所谓专家的。


一起来看今天的科普!


“我家娃远视储备还有多少?”

“我家娃没有远视储备了55555”


这件事的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门诊的检查可能根本没有测到远视储备,也不推荐去测远视储备!



啊?怎么会这样?我在门诊检查了那么多项目,都查了些什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真正的远视储备一定是充分散瞳之后验光得出的结果。


尤其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甚至可能需要使用1%阿托品3-7天才够[1],没有散瞳的验光结果不能用来得出远视储备是否充足的结论,更不能用来对比远视储备是不是下降了。


以下这两种都是学龄前孩子视力筛查时常见的检查单,经常会有家长拿着这些未散瞳的检查结果去就诊,说被告知孩子没有远视储备了。



图一:电脑验光/SPOT视力筛查仪报告单


那么,是不是每个孩子每次检查都需要散瞳查远视储备呢?


答案是——没有必要。


“远视储备”到底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时,会有300度左右的远视,这些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


随着生长发育,儿童青少年眼球的前后长度(称为眼轴)不断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一般到 15 岁左右发育为正视眼,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2]。


现代青少年儿童由于过早过多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导致眼轴增长过快,远视储备提前消耗完,是目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既然远视储备不足可能就会有近视的风险,那怎么还说没有必要散瞳去检查呢?


刚刚咱们说了,人眼出生的时候一般有300度的远视储备,从3月到9月龄时会明显下降至约150度左右[3],而正常情况下,3岁到6岁之间远视储备是不怎么变化的[4],6岁以后才开始下降,12-15岁进入正视状态后相对稳定[5-6]。


2022年我们国家发表的一篇专家共识中有6-15岁不近视儿童的数据[2],6岁时远视储备50到350度的孩子,15岁时可能都不会近视。


因为他们之间远视储备下降的速度差异非常大。


这么看来,一个6岁的孩子散了瞳、查到远视储备,除了继续定期复查,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那对于<6岁的学龄前孩子就更是如此了。



图二:6~15岁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发育曲线

《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


不提倡常规散瞳,倒不是因为散瞳有什么危害,只是因为比起费时费力去散瞳检查一次远视储备,定期的复查眼轴可能更有意义,因为眼轴增长过快代表远视储备消耗过快,而查眼轴是不需要散瞳的。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就像不管现在有100块还是300块钱,谁先花完关键还是看使用的速度不是吗?


不过,虽然我们不提倡太早常规散瞳,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建议家长什么检查都不做的~


学龄前视力筛查的意义


视力筛查仪的任务主要是排查弱视的风险,而不是检查远视储备。


对于配合检查和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的婴幼儿,视力筛查仪操作快捷简便。可初步评估孩子有无高度远视、高度散光、高度近视、显性斜视等可能影响视力及视觉发育、导致弱视的因素。



对于300度以内的生理性远视,视力筛查仪结果准确度较低,可能低估孩子远视度数、甚至显示轻微近视。如果视力筛查仪结果提示异常(如3岁前远视大于300度),建议带孩子前往眼科就诊确认,以眼科医生的评估和判断为准。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屈光度数可能随着眼球发育有较大变化,眼科医生会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评估,以决定是可以定期随访观察,还是需要马上进一步处理。


当然,每当在门诊解释了这么多以后,仍有许多家长会执着地问一句:“医生,那我家孩子的远视储备是多少呀?”


如果做一次散瞳检查能缓解家长朋友们的焦虑,或解开心结,其实不妨就做一次,反正也无害,只是费点时间,或是要费爹妈哄一下不配合滴眼药水的娃。


孩子的近视风险


但家长们通常还有另一个比较执着的问题——预测一下孩子什么时候会近视?这个问题可是很难回答的。


首先我们得知道,近视还是远视、度数多少,受整个眼球发育的影响,和眼轴长度关系最大,角膜、晶状体等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角膜曲率表示的是角膜的弯曲程度,也就是折射光线的能力,折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近视。


另外,性别、年龄、遗传、生活环境、行为习惯等等都会影响到近视的发生发展。




的确随着近视成为青少年的普遍现象,目前也有一些预测近视风险的专家共识[6]。


比如通过一次的眼轴测量数据,和计算出的轴率比(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判断是否已发生了或将发生近视,预测未来近视的发生风险。


但通常在3-6岁的儿童中准确性欠佳,眼轴增长速度仍旧是评估远视储备量消耗或近视进展情况最重要的指标。



眼轴安全增长速度: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晶状体变化的代偿,眼轴的增长存在一定的安全容许范围,在该范围内的增长不会带来屈光度数的明显变化。


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较快,晶状体代偿能力也较强,因此学龄前的孩子眼轴增长得多些也不会造成远视储备大量下降。


基于上海地区某研究的数据,未近视儿童青少年中,3~5岁眼轴安全增长值中位数为0.25 mm/年,6~12岁为0.18 mm/年,13~17岁为0.04 mm/年[6]。


临床中,考虑到学龄前幼儿眼轴的波动范围更大,对于3-5岁孩子会适当放宽标准,目前大部分专家推荐幼儿园孩子以每年眼轴增长0.4mm以内为宜。


因此可以这么认为,学龄前期只要眼轴增速在安全范围内,孩子就能带着丰富的远视储备进入下一个年龄阶段。


那么我们建议3-6岁在幼儿园的时候,尽量保证充足的户外,规避不良用眼习惯,避免使得眼轴“超速增长”,保存好远视储备。毕竟到了下一个阶段,这一些“库存”,完全不被使用消耗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总而言之,在0-3岁时,进行视力筛查,排查弱视风险;3岁开始,进行全面眼科检查(包括上述的眼轴、角膜曲率等),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动态监测孩子的近视风险。若发现问题,相信循证医学,和医生共同决策方案,就是我们能给孩子将来最好的“视力储备”。


|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中国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及安全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J]. 中华眼科杂志,2019,55(1): 7-12.

2.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眼科分会. 中国学龄儿童眼球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参考区间及相关遗传因素专家共识(2022年) [J] . 中华眼科杂志, 2022, 58(2) : 96-102. DOI: 10.3760/cma.j.cn112142-20210603-00267.

3. Zadnik K, Mutti DO, Mitchell GL, et al. Normal eye growth in emmetropic schoolchildren. Optom Vis Sci. 2004 Nov;81(11):819-28.

4. Guo X, Fu M, Ding X, et al. Significant Axial Elongation with Minimal Change in Refraction in 3- to 6-Year-Old Chinese Preschoolers: The Shenzhen Kindergarten Eye Study. Ophthalmology. 2017 Dec;124(12):1826-1838.

5. He X, Sankaridurg P, Naduvilath T, et al. Normative data and percentile curves for axial length and axial length/corneal curvature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4-18 years. Br J Ophthalmol. 2023 Feb;107(2):167-175.

6.《眼轴长度在近视防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专家组. 眼轴长度在近视防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J/OL].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3,41:网络预发表.


声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健康信息,个人医学问题请向医生咨询。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备注:本文转载于“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欢迎分享,点亮在看,防止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