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描述了当前中国的通缩现象,分析了通缩的类型和影响。文章通过老宋一家和陈总的故事反映了结构性通缩带来的不同影响,深入探讨了通缩的成因,包括债务率过高、消费长期跟不上生产以及制度周期问题。文章还分析了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指出出口顺差带来的贸易纠纷风险,并强调了改革制度走出通缩的必要性。
家庭和企业主动修复资产负债表,导致消费性需求不足。经济周期与科技周期错位,刺激消费难以跟上生产供给。
中国的出口顺差占GDP的接近5%,可能影响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引发贸易纠纷和关税措施。
内容提要:
目前我们的通缩属于结构性通缩,即刚性需求的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其他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这种通缩,是低收入者的通胀,高收入者的通缩。增加低收入者的刚性支付导致高收入者的财产贬值。从金融角度看,债务率太高引发家庭修复资产负债表,是通缩的原因。从需求的角度看,消费长期跟不上生产,导致了通缩。这种制度周期导致的通缩,必须通过改革制度,才能获得走出通缩的动力。
一、门卫老宋因食品价格上涨,靠捡纸壳瓶子补贴家用。
这几天我下楼扔垃圾,每次都能看到保安老宋在垃圾箱里面扒拉,捡出其中的纸盒、瓶子。刚好我手里要丢的,都是拆了快递的废纸盒。我直接交到老宋手里,问他这几天怎么都在捡纸箱、瓶子?
老宋长叹一声气,告诉我说,他们两口子一个月也就六千多,读大学的孩子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什么的,平均一个月要三千,去了一半,交了物业、水电、灵活就业最低档的养老和医保,一个月就只剩下一千多了。原来紧紧巴巴还过得下去,最近吃的东西都在涨价,水费、电费、煤气费都分档,也涨价了,一个月要多花一两百。老两口商量了好几天,才拉下老脸,捡点纸壳、瓶子,去废品收购点卖几块钱补贴的生活费。
老宋是个老实人,他说的,都是实情。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比7月份的涨幅扩大了0.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比上个月收窄0.1个百分点。
但观察CPI的分类指数涨跌幅度,我们会非常清晰地看到,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受季节性的波动大的食品价格,不包括食品和燃料的核心零售价格,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
从骑牛研究所提供的食品价格指数曲线图上,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食品价格从跌幅收窄到大幅上涨的曲线非常陡峭。8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3.4%,同比上涨2.8%。如果扣除食品类,CPI环比下跌了0.5%,同比下跌了0.1%。
我们再来看看骑牛研究所提供的8月份所有类别的环比指数条形图,我们能够一眼看到,除了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了2.2%,居住和医疗保健价格环比持平之外,其他各类价格环比均有0.1%-1.1%的跌幅。
而在食品价格中,日常食品必需的蔬菜价格同比上涨了21.8%,环比上涨了18.1%;猪肉价格同比上涨了16.1%,环比上涨了7.3%。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衡量生活水平的系数,叫恩格尔系数。该系数就是食品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而食品支出占比,又与收入成反比。即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反而越小;收入越低,消费水平越低,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反而越高。
所以2023年,中国人的恩格尔系数为30%,美国人的恩格尔系数不到8%,印度高达44%,与我们2000年左右差不多。
而老宋两口子付完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他们真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上只有中国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30%不到,他们的恩格尔系数,只怕要超过60%。因而,食品价格上涨,对老宋的影响,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对全国人而言,我们在通缩,对老宋而言,他在经历刚性的通胀。
二、因资产价格下降,陈总每周的损失超过了老宋一家一年的收入。
回到办公室,公司老板程总过来找我聊天。今年以来他一直很难开心,因为在我们眼中的这个身家怎么算都有好几千万的老板,每周损失的资产,超过了老宋一家三口一年的收入。9月12日,上证指数从去年同期的3137点,跌到了2717点,跌了13.4%,老板股票账户上的三千来万,每天缩水1.1万,一周缩水7.7万,超过了老宋一家全年的收入了。
这还不是他的全部损失。上个月他以为可以抄底大A了,把深圳的一套从年头挂到7月份没卖出的房子卖了,去年同小区同楼层每平卖4.7万,8月份他只卖了3.85万,一套房子一年损失102万,平均每天损失2800元,一周损失小2万,超过了老宋两口子一年的生活费。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8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549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1%,已连跌28个月;同比跌幅为6.89%。
其中,中国的资产价格下行,早于消费物价。在前年发改委还在为通胀操碎了心的时候,资产价格就已经先行一步走低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2021年7月开始了这一轮的下行周期,自此,房价、股票、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资产价格就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中。
从经济学角度看,所有的通缩,都是从资产价格下行开始。因为投资的弹性最大,消费的弹性显然不如投资,只要人活着,就必须消费。所以,往往消费价格下行,一定是在投资价格下行之后,并会反过来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的下行。
学习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在经济通缩阶段,因为需求弹性不同,供给过剩的结构存在差别,总会表现为一部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一部分下降。而在半计划半市场的我们这,由于有些价格的形成机制并非供求,而是各级发改委下属价格管理部门的人为调整,不同的商品或服务,有涨有跌,但总体趋势下跌的情况,就更为明显。
三、很麻烦,在全面通缩和结构性通缩中,我们迎来了结构性通缩。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通缩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需求刚性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其他价格下降,但总体价格水平下降。
我们称这种为结构性通缩。这种通缩,实际上是富人的通缩,穷人的通胀。这是一种既不利于富人,也不利于穷人的通缩,是最麻烦的通缩。在这种通缩中,穷人吃不起饭,富人日渐消瘦,与穷人的距离越来越短。
第二类是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都下降的通缩。
这种全面通缩,一般发生在两个较为极端的社会,一个是农业化社会,农产品太多,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对工业品和服务的需求减少,导致工业品和服务供给也过剩,价格全面下降。这种通缩对富人的打击更大,对穷人的打击较小。毕竟买回同样的食品,可以花更少的钱。
另一个是高度工业化社会,农业生产也高度工业化、自动化了。陷入通缩之后,供给端为了寻求收入均衡,在价格下降时提高产量,造成更严重的供给过剩,价格下降。
四、推动我们进入通缩周期的,是债务率过高和消费长期跟不上生产。
通缩的成因,从金融的角度,可分为债务型通缩和货币供给型通缩。
债务型通缩一种是因为债务率过高,家庭和企业主动修复资产负债表,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居民和企业将有限的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导致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不足,消费品和投资品过剩,引发价格下行。
最近20年日本的通缩基本如此,目前的我们也大体如此。
货币供给型通缩是央行在金融危机中收缩货币政策所引发的流通中的货币减少,需求因此下降,导致供给过剩。
最典型的是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在此期间,美国物价下降了69.5%,货币数量年均递减10%,银行数目减少了4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
从需求的角度看,造成通缩的原因,也有两种。
一种是经济周期与科技周期错位,导致的通缩。这种科技周期导致的通缩,只要有了新的科技进步,很快就能转向经济全面增长。
当经济周期的高潮已过,但科技周期的创新期还没到。而刺激消费跟上生产供给的,一方面是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创新消费。但不管收入多高,人对固有消费类别的消费量,总是有限的。比如,在汽车出现之前,人均拥有100%的自行车,自行车的市场规模也就到顶了,继续增加产量,就会导致自行车销售价格下降。当汽车出现时,人们的需求就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但几十年后,当每个人都有汽车之后,汽车的市场也到顶了。如果没有科技进步创造新的消费项目,经济增长就会趋缓,进而因汽车价格下跌带来整个经济的通缩。
另一种是消费长期跟不上生产而导致的通缩。这种制度周期导致的通缩,必须通过改革制度,才能获得走出通缩的动力。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就是这种通缩的典型。长期以来,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将越来越多的收入集中在国有口袋中,分配给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少,目前大概是40%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左右。而国有口袋中越来越多的收入,主要用于投资、基建。以高于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持续地扩大生产和供给。当供给超过国内需求时,就采用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的方式,鼓励出口来消化产能。
WTO发布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出口总额23.8万亿美元,下降4.6%。但我国中国出口3.38亿美元,占出口国际市场份额14.2%,与2022年持平,但较疫情前的2019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进口2.52万亿美元,占国际市场份额10.6%,比出口少25.4%。这个出口顺差的0.86万美元,占我们GDP的接近5%,必定有其他国家用同样的出口逆差来填补。
所以,全球两百多个市场,不可能都留给你一个供应商。当我们出口超过全球市场一定比例之后,其他市场就会因贸易失去平衡而指责我们的出口,进而引发贸易纠纷和关税措施。
而一旦出口无法解决供给过剩问题之后,国内的通缩就不可避免。
【作者:徐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