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刻画
原创短视频节目,聚焦生活方式及艺术,致一切美好事物。
51好读  ›  专栏  ›  刻画

这些底层的“中国吉普赛人”,现在都去了哪里

刻画  · 公众号  · 视频  · 2017-09-28 11:25

正文

艺 术

ART



彭祥杰去描述和表达的是正在逐渐变化和被消失的一种世界。其目的是试图吸引观众的眼神,去关注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乃至逃避注意力的一些情况。他想告诉我们,这些照片中庄重自然站立的人物肖像,翘首以待并且需要公众的关注。


彭祥杰,摄影师。

1961年生于陕西,高中毕业后待业,做各种临时工并流浪各地。


1991年接触摄影,他有关流浪大篷的拍摄始于1992年的冬季。


在县城边,村镇集市中,大小庙会上,这些来自社会底层被称为“中国吉普赛人”的表演者,着装扮脸,舞弄着身躯,轮回上演着现代新潮的歌舞、惊险刺激的马戏、恐怖离奇的气功与杂技,用自己的努力改善着自己生存的状况。

第一次碰到大篷,彭祥杰跟他们在一起呆了一周,他说,我觉得我和他们是同一种人。


每到一个演出地,大篷至少呆七八天,生意好,还能多呆上半个月。晚上演出,白天他们便聊天、打扑克、听音乐、睡觉或者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大篷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社会。


大蓬对于那些怀揣梦想的农村青年男女来说,其实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有险恶、有机会、有可能、有成就感、有刺激……

在长期多年的拍摄中,彭祥杰和他们共同应对江湖的凶险,社会的、生活的以及人性的漂泊。


彭祥杰希望记录下这些流浪艺人的生存现状,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角色变换,以及他们为改变自己命运及生存条件而付出的努力。


《流浪大篷》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中一个被忽视的特殊群体,它诉说着生命的沉重,而更多的是直接触碰了“真实”。

2002年,《流浪大篷》拍不下去了,因为他觉得什么都拍了,该有的都有了,而且好照片一把一把的,太多了。后面再拍,全都是重复的。


2003年初,他的摄影导师侯登科逝世,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他调整了两年多都没找到方向,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很痛苦。


后来彭祥杰不断丰富着他的影像题材、调整着对于摄影的想法与观看方式。他的创作实践从《煤》、《加油站》、《三教九流》到后来的《小人国》、《双胞胎》等,无一不透露着他对摄影的热爱,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群的关注。


《小人国》是一位四川籍的老板,跑到云南昆明投资20多个亿人民币,打造了巨大人造景观公园,用侏儒患者来演出,吸引旅游和观众。

《小人国》

《双胞胎》这个系列,关注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在中国云南墨江,以哈尼族人为主的县城,那里双胞胎数量有1300对之多。人们在习惯于使用镜子来观察自己,但是如果有另一个与我们自身形象完全相同的人,始终形影不离地存在,用他的声音向我们说话,就好像双胞胎与我们自身的关系类似,同时又是那么的不同,会感觉如何呢?

《双胞胎》

彭祥杰还通过《二次元》系列影像提醒人们注意:如何知道自己处于两者之间的哪一种世界?如果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参与并且给予解释,假设没有答案,这就意味着还没有从自己构建的虚拟世界的狂欢中关机引退出来。

《二次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