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投机资本操控市场谋取暴利的手段之高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国际炒家的攻击一般从“做空”(或“沽空”)目标国货币开始。在泰铢贬值之前,国际炒家大量借入泰铢;然后同时在远期和即期外汇市场上大举抛售泰铢。泰国中央银行则用外汇储备购买泰铢,以维持泰铢的稳定。而国际炒家不断抛售泰铢,直至泰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丧失殆尽,不得不让泰铢贬值。其具体过程可参看《泰国货币危机与金融改革》。事后我们知道,泰国中央银行在几个月前秘密同在远期市场做空泰铢的国际炒家斗法,大量买入了远期泰铢,使炒家铩羽而归。但是,数月之后,当炒家再次来袭时,泰国中央银行必须对此前的远期合同履约,耗尽了所有外汇储备,不得不让泰铢贬值。
国际炒家对港币的攻击则更为复杂,更为惊心动魄
。
与泰国不同,香港金融管理局专心固守7.8港币兑换1美元的联系汇率,一般不对外汇远期市场直接进行干预。在远期汇率下降的情况下,以捍卫即期汇率为目标的金融当局的传统做法是:在货币市场实行紧缩、提高利息率以消除套戥空间,从而抑制即期汇率的下降。炒家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在外汇远期和即期市场沽空货币所造成的巨大压力迫使香港放弃了联系汇率制度(港币贬值),炒家就可直接在外汇市场获利。与此同时,炒家事先已在香港资本市场沽空香港债券、股票和股票期货,特别是恒生期指。他们算定,为了维持捍卫联系汇率制度,香港货币当局必然会紧缩银根从而导致利息率上升炒家在外汇远期市场的卖空操作本身就会导致利息率的上升。。而利息率的上升必然导致香港债券、股票和股指期货的下跌这是因为利息率的上升意味着持有股票的机会成本上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将减少股票的持有量,增加可带来利息收入的金融资产(如储蓄存款)的持有量。
此外,利息率的上升还可能导致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未来收益)的看淡,从而导致他们减少对股票的需求量。。这样,即便香港金融管理局顶住外汇远期市场的巨大抛售压力,成功地保住了联系汇率制度,香港利息率上升所导致的股票、股票期货和债券价格的下降也必将使炒家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获利。总之,不是在汇市获利,就是在股市和债市获利。炒家给自己设计了一个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一定会获利的双保险赌局(doub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