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永利
经济金融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王永利

王永利 |2023年值得关注的几个金融数据

王永利  · 公众号  ·  · 2024-01-18 18:33

正文

除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披露的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外,2023年央行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存款性机构对政府净债权、住户部门本外币存贷款等金融数据同样值得关注。

央行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

2023年末,央行资产负债余额为45.69万亿元,比上年末新增4.01万亿元,增长了9.62%。 其新增额和增长率均创下2011年以来的新高,更是大大高于2017年至2022年的水平


其资产方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


1、央行对存款性机构债权 。年末余额18.5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4万亿元,增长29.64%,其新增额与增长率创下这一指标1999年有披露以来的新高,反映出当年央行对存款性机构释放流动性出现大幅增长。 这一增长率远高于当年人民币贷款增长率(10.6%)和广义货币M2增长率(9.7%)。


从历史记录看,1999年末央行对存款性机构债权余额1.54万亿元,到2014年末余额为2.50万亿元。自2015年开始增长速度不断加快,2017年末突破10万亿元(为10.22万亿元)。之后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末达到11.77万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这一指标快速增长,2023年末比2019年末增加了6.79万亿元。


2、央行外汇占款 。年末余额22.0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5742亿元。 尽管这一指标新增额并不大,但这却是2014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很少出现的(这期间央行外汇占款总体上是减少态势,属于基础货币回笼),其变化值得关注 。这反映出央行当年增加了外汇购买(增加外汇储备),在央行自2022年11月开始动用外汇储备持续扩大海外黄金买入的同时,择机购买外汇,维持外汇储备规模的基本稳定(不低于3万亿美元)。这种操作,既增加了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有利于降低社会资金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货币政策调控难度。


其负债方需要关注的主要因素:


1、存款性机构存款 。年末余额24.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8万亿元,增长7.82%。这其中包括存款性机构缴存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一般支付(超额)准备金。按照2023年9月最近一次降准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7.4%计算, 2023年末法定存款准备金应该超过19万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 ,央行一方面冻结了存款性机构超过19万亿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又向存款性机构拆放资金(对存款性机构债权)18.56万亿元,这会虚增央行资产负债规模,尽管可以保持存款性机构比较充裕的流动性,但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年利率仅有1.62%,而央行对存款性机构拆放资金的平均成本远高于这一水平(目前1年期MLF为2.50%),这实际上会加大存款性机构的资金成本,对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形成一定的制约。从这一角度看, 当前仍有适当降准的需要和空间


2、国外负债与发行债券 。国外负债应该主要是央行与境外央行办理的货币互换项下实际执行的规模,年末余额30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88亿元,增长接近95%,说明发展潜力很大。发行债券主要是央行在香港等地发行的央行票据等,年末余额12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00亿元(上年余额没有变化),主要是年内根据票据到期和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主动进行的调控安排。这两项尽管规模变化不大,但却具有重要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