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我是葡萄!
提起女生每月一次的固定烦恼,那一定是月经了,痛经、经前综合征、周期紊乱……关于月经问题,每个女孩子都有话想说。
今天,葡萄要跟大家说一说
月经周期紊乱
这回事,有研究显示:
月经周期不规律与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这里卖个关子,我们先看看有多少女性处在月经周期紊乱的烦恼中。
发表在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的《基于应用程序的中国育龄女性月经情况调查》设计了相关问卷,对中国育龄期女性月经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收集分析了2467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
36.4%的女性在过去6个月里月经不太规律
。
《2022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研究报告》显示,50.8%的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月经量异常增多。
我们的树洞和留言区也经常收到姑娘们关于月经不规律的问题:
可见,有不少姑娘都为之困扰,那么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怎样的
?月经不规律
有什么危害
?月经不规律的
原因
又有什么呢?生活中如何尽量
调整
?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
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在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作用下,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厚和脱落。而这周期性的变化,也称为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包括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卵巢周期指的是卵巢卵泡发生的变化,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而子宫周期则是子宫内膜的变化,包括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
简而言之,
月经就是伴随女生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
对于正常育龄期的女性而言,正常的月经周期为21~35天,持续平均4~6天,月经量5~80mL,如果周期变化超过了7天,就被认为是周期紊乱。
当然正常人群可能会因为短时间环境改变或者生活学习压力增大,偶尔出现一次月经周期的紊乱,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月经就能正常。如果一年内出现两三次月经周期不规律,这个月25天来一次,下个月35天来一次,甚至三个月或者半年来一次,就需要多关注了。
在此提醒各位姐妹,
千万不要盲目追求「不来月经」
,虽然经期可能会痛经、烦躁、情绪低落,还费钱,但
月经是反映女性身体健康的晴雨表
,正常的月经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月经不规律可能增加疾病风险。
2023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一项名为《Associations of Menstrual Cycle Regularity and Length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UK Biobank》的研究收集分析了近6万名无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数据,调查了月经周期长度、规律性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
其中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46岁,她们需要完成一个问卷,其中包括社会人口数据、生活方式、病史和药物使用等信息。此外,参与者还接受了身体评估,并
报告了她们的月经周期规律和月经周期长度
。
随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平均12年的随访,在此期间共报告发生了1623例心血管事件,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心室颤动、中风和心力衰竭。
研究人员表示,
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
-
月经周期长度≤21天或≥35天
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周期长度在
28~34天的女性,其中患
心脏病
的风险高19% ,患
心室颤动
的风险高40%;
-
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相比,月经周期缩短的女性会增加29%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
与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相比,月经周期长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11%。
当然,这项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首先月经数据由参与者自行报告,研究人员不能排除绝经过渡期对月经周期的影响;其次,由于参与者种族限制,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不同种族的女性。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月经周期异常可能意味着潜在的心脏代谢健康问题
,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规律的月经周期是很重要的。
这项名为《Associations of Menstrual Cycle Characteristics Across the Reproductive Life Span and Lifestyle Factors Wit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的研究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
研究人员共招募了116429名年龄在25~42岁之间的美国护士,在排除没有完全报告月经周期特征以及特殊变量的参与者后,最终纳入了75546名绝经前女性。
参与者分为14~17岁、18~22岁和29~46岁三个年龄段,分别报告了她们月经周期的规律性和时间长度特点(其中不包括孕期、哺乳期),以此评估女性生育期不同时间点的月经周期特征与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经过随访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有5608名
(7.4%)女性患有2型糖尿病
。
在18~22岁和29~46岁年龄段之间,
月经周期≥40天或非常不规律
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与周期为26~31天的女性相比,分别增加了37%和50%。
总之,研究表明:
育龄期月经周期不规律和较长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有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关联在
超重或肥胖、低质量饮食和低运动水平
的女性中更为强烈。
这项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特征可能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早期征兆,而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是有用的策略。
以上这两项研究,似乎提示了我们关注月经周期的重要性。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月经周期呢?
由于卵巢的排卵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一整套复杂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完成,因此环境、温度、情绪、压力、激素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月经周期的变化。
情绪会影响身体这大家都知道,相信大家也听过「情绪器官」这个词,其实不只是身体器官,坏情绪会直接影响身体各个方面,平时生活中可以
多做做运动,分泌多巴胺
,压力大的时候试试
正念冥想
、旅行等方法缓解。
如饮食失调、过度减肥或过度锻炼也可能打乱月经周期。
月经来潮的基础就是雌孕激素的撤退,如果不恰当地使用了激素,就很有可能影响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月经,比如紧急避孕药。
月经缺失可能是怀孕的早期症状;母乳喂养通常会延迟怀孕后月经的恢复。
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和卵巢早衰
都会表现为月经不规律,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也会影响激素水平,从而有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
除此之外,生活环境的改变、天气等都有可能影响女性内分泌轴的激素分泌,从而导致月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