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意见1:IB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比例高,营养不良会影响内外科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增加病死率,降低生活质量,需要积极干预。(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2:对IBD患者要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况评定,并在整个病程中定期评估。(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3:IBD患者能量及蛋白质需求通常与健康人类似,但重症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采取个体化计算能量需求的策略。(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4:IBD患者需要筛查并监测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B族和D族维生素、叶酸、铁等,必要时予以补充。(推荐等级:推荐)
推荐意见5:IBD患者营养治疗的目的包括纠正营养不良,补充营养摄入不足,单独或者与药物治疗协同诱导克罗恩病(CD)缓解,术前预康复及促进术后康复。(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6:对处于活动期的儿童、青少年和部分成人CD患者,推荐EEN作为诱导缓解的一线治疗方案。(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7:肠内营养(EN)有助于维持CD缓解,但不建议作为维持缓解的主要手段。(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8:有手术指征的CD患者需评估营养风险及肠道病变程度。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肠道病变重的CD患者,推荐实施营养预康复。(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9:IBD术后建议尽早启动EN,促进患者康复。(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0: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改善营养状况,不推荐将营养治疗作为儿童及青少年UC患者诱导缓解的常规治疗选择。(推荐等级:推荐)
推荐意见11:UC患者围手术期是否需要营养治疗,需结合患者营养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而定,但重症UC患者不应因营养原因而推迟手术。(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2:建议组建包含有IBD治疗经验的临床医师、营养师、护士等在内的营养支持小组执行营养治疗方案。(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3:建议结合营养治疗的目的、疾病活动度和肠功能状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肠道能安全使用者首选肠内途径。(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4:推荐根据患者肠功能状态选择肠内营养制剂。(推荐等级:推荐)
推荐意见15:当口服或管饲EN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或存在禁忌时,推荐使用PN;推荐采用“全合一”方式进行PN;如果预计PN时间超过1周,建议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或中心静脉置管术)输注。(推荐等级:推荐)
推荐意见16:CD合并肠狭窄或不全性肠梗阻时,营养治疗方式首选EN。如EN无法实施或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建议选择肠外营养(PN)。(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7:CD合并肠瘘的营养治疗方式首选EN,从高位瘘口丢失的消化液建议收集回输,无法回输时建议补充PN。(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8:针对小肠造口的IBD患者,建议关注造口高流量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并及时纠正。(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19:营养治疗联合经皮脓肿置管引流或抗生素治疗有利于控制CD合并腹腔或腹膜后感染。(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20:对于CD并发短肠综合征的患者,在肠功能代偿期积极采用EN治疗不但能够纠正营养不良,而且有利于肠功能代偿,诱导和维持CD缓解。(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21:在营养治疗中,建议密切监测营养和代谢相关并发症。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在开始营养治疗时建议采取措施预防再喂养综合征的发生。(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22:病情稳定的IBD患者,如需要长期营养治疗,推荐居家实施。(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23:营养治疗中推荐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重视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改善疗效。(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推荐意见24:部分水果、蔬菜、富含n-3脂肪酸和低n-6脂肪酸的食物可能对IBD有保护作用;熏制的红肉、膨化食品、精制甜味食品等过度加工的食物和碳酸饮料等含有较多添加剂的食物可能是IBD的危险因素。(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参考来源: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胃肠病与营养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营养支持与治疗协作组.炎症性肠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第三版).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2025,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