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然过去,那是366个看似平常,实则百转千折的日子。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诸多变化和挑战,也见证了无数温暖和希望的时刻。
我们接受了自我的平庸,学会与变化共舞。我们看见了世界的多样和复杂,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中捕捉温情和力量。
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没有放弃,而是重塑自我,打开新的可能。前行是我们不变的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和挑战,我们都会勇敢地迈出下一步。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断学习、成长,用智慧和勇气塑造更加美好的自己。我们也更加注重身心健康,通过运动、养生保持活力,关注精神层面的滋养,持续丰富内心世界。
就这样,接受-看见-重塑-前行-健康,构成了2024年度国民情绪的曲线。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蜕变,将指引我们继续前行,迎接美好的未来。
2024年度国民情绪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接受——接受轰然行驶的时代列车正放缓速度,接受周期具有个体拗不过的力量,接受“不确定”或许是未来几年唯一能够确定的事,也接受自己和子女的平凡乃至平庸。
在经历2023年遍及全行业的井喷式复苏后,2024年奔涌的浪潮消退,很多事开始回归寻常。以电影为例,2024年堪称中国电影市场的“水逆之年”,全年总票房395亿元,相比前一年缩水100多亿,观影人次更是暴跌40%。大厂牌集体哑火,“质疑、理解、成为”化作票房惨淡的颓然。相应地,资本不再蜂拥而至,立项的电影显著减少。
行业的不景气落到个体头上就是生计的艰难。
科班出身的年轻演员梦娜,一度陷入无戏可拍的窘境。“以前是给剧组投了简历没回音,现在剧组都不剩几个了。”几经心理建设,她终于放下身段,投入短剧的怀抱。“人要接受命运的安排,谁让我没生在那个戏多得接不完的年代呢?”
餐饮是另一个剧烈动荡的行业。仅2024年上半年,餐饮企业就关停105万家,全年的数字或突破230万家。餐饮业的艰难已是肉眼可见。
“我公司附近的一个店面,半年换了三四家。”张谚说。“先是做手冲咖啡,两个月就撤了,后来的轻食也没坚持多久,改成了麻辣烫,现在卖手工包子。”这家店对面有一排商铺,一直空置,“房东直租”的字迹都淡了。
变淡的何止字迹?张谚说,自己原先是典型的“浓人”,做事风风火火,强调效率。可即便加倍努力,他所在的广告公司2024年的营收还是不断下滑。有一天他意识到,个体的微小力量终究拗不过周期的强韧,于是放平心态,做一个顺其自然的“淡人”。“有案子就好好做,没有就喝喝茶。”
最近,他的公司搬离了上海核心商圈。“少付点租金,挺好的。”张谚说。临走前,他看了看那家从手冲咖啡改为手工包子的店,发现生意还不错。他说自己得到的启示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别老想着逆天改命,而要顺应趋势,做周期的朋友。
同样在2024年,一部分家长也放弃了逆天改命的念头。在投入不菲资金为孩子培训、学艺、研学,收获了失去光彩的眼睛、抑郁的神情以后,家长们终于领悟到,用孩子的健康和快乐去豪赌低概率的阶层跃升,未免得不偿失。其实回望自己的人生,也一样庸庸碌碌,何苦为难下一代?于是,他们以“谁还没个烂尾娃”的自嘲退出教育内卷,接纳了自己和孩子的平凡。
2024年度国民情绪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看见。停止内耗,突破茧房,感受生活中丰盈的细节。
从“接受”到“看见”,是顺理成章的过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认为,一个不断内耗的人,眼睛注定是向内的。“他每天打量自己、审视自己,似乎这样才能跟上滚滚向前的时代列车。”殊不知,长此以往只会把自己和外界分割开,成为悬浮般的存在。唯有接受自己,坦然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才能真正地松弛下来,将目光转向大千世界,看见丰盈的细节。
忻滔对此深有感触。上一份工作,擅长PUA的上司、带不动的同事,加上反复无常的客户,时常让他内耗到怀疑人生。最终,“苟不住”的忻滔选择裸辞,并且离开北京回到了江西老家。局面豁然开朗,他不再熬夜改方案,总能在清脆的鸟语中幸福地醒来。不再挤地铁,而是从容地漫步街巷,寻找往日的印记。也告别了外卖,每天去菜场,用新鲜的食材唤醒麻木的味蕾。
忻滔蓦然发觉,自己成长的这座赣西小城有那样多的风物。“有一次从家走到城隍庙,短短十来分钟的路程,我数出了二十多种植物。”途中,忻滔还遇到两名儿时玩伴,他和看着自己长起来的杂货店老板打了招呼,抱了抱偶遇的邻居家孩子……“完全不像个社恐。”忻滔说。少了人在他乡的拘谨,从普通话切换成家乡话,他从异乡的i人变回了家乡的e人。
在家待了半年多,看见周遭的生机勃勃,也看见内心的本来面目,凡此种种,让忻滔有一种满血复活的感觉。
没有老家可回的城市人,或有老家却不想回的都市游民,也自有去处——青年养老院。这是2024年兴起的“新物种”。起初是个别年轻人离开大城市,入住偏远地区的养老院,过起饮食清淡、作息规律的慢生活。一些民宿主理人嗅到商机,在郊区和乡村开辟清静之地,打出“青年养老院”的旗号,吸引年轻人来聊天、种地、晒太阳、喝咖啡,与果树和山水为伴。一时间,不少北漂、沪漂、广漂、深漂脱离喧嚣,来此地享受迟到的间隔年。
毕竟,有勇气裸辞或过间隔年的是少数。但这不妨碍“牛马们”利用一切缝隙,突破茧房,去广阔天地看一看。火爆了一整年的文旅市场就是证明。
年初,“南方小土豆”涌向“尔滨”,仅元旦假期就向冰城输送304万人次,创造近60亿旅游总收入。紧接着,“天水麻辣烫”承接过泼天流量。年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带火新疆旅游,打工人带着对诗和远方的憧憬,奔赴高山和草原、湖泊与河流。年底,数千郑州大学生“夜袭”开封虽引发争议,但青春的荷尔蒙在50公里的骑行中尽情释放,也着实令人艳羡。
看见,既有视觉上的感知,也有心灵上的触动。看见是一种力量,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被繁忙淹没、不为焦虑主导,而要时不时慢下来,看见世界的美好。
2024年度国民情绪的第三个关键词,应该是重塑。改变就业形态,走出人生低谷,寻找新的起点。
这一年,灵活就业人口突破2亿大关,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4.3%。现在的灵活就业形态多样,不仅有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还催生出陪诊师、宠物托管师、入境游向导等新职业。这意味着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方式发生着显著变化,传统观念正在被重塑。值得一提的是,应届生中选择灵活就业的人数创纪录地达到25%,与之形成对照,全国考研人数同比锐减7.8%——年轻人在2023年哭喊着要脱掉的孔乙己长衫,终于在2024年全面实现了。
灵活就业对中年群体相对友好。目前,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5.7岁,远超“35岁失业”的高压线。它由此成为许多人的避风港和缓冲区。
易哥就是例子。几年前他投资失误,“一夜间失去所有”。为了还债,也为了奉养父母妻儿,三十多岁的易哥做起外卖小哥,每天风雨无阻地穿梭在长沙的大街小巷。“刚开始心里是有落差的,但要生存不得不这样。”易哥说。当然,如果仅限于此,易哥只是一名辛苦但普通的外卖员——从事这行的中年人,谁没有不堪回首的往昔?谁又不是疲于奔命的“牛马”呢?易哥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边跑单边学英语,竟然练就了一口地道的“伦敦音”。
2024年6月17日,易哥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他用英语对着一辆跑单途中偶遇的凯迪拉克激情演讲,讲述梦想和追求,最后用中文给自己打气:“距离买凯迪拉克傲歌,还差400000单,加油!”随着视频爆火,易哥成了网红,还引起品牌方的关注。两天后,凯迪拉克全球副总裁Tim发布视频,鼓励易哥追逐梦想,并表示“我很乐意与你一起开车去兜风”。不久,Tim真的从国外飞来长沙,陪易哥送外卖,还带着他乘凯迪拉克兜风。
“我没有学历、没有技能,选择跑外卖是因为只要会骑电动车就行。但我并不是一事无成的人,你看,我至少会说一点点英语。”接受采访时,易哥如此描述自学英语的初心。而通过跑单和自学,他得以重塑自己,逐渐走出低谷。如今,易哥的生活复归平静,下班以后他也会给自己安排一些休息时间,喝一瓶劲酒,在平静的基础之上,规划下一步的人生。“2025年我会努力还掉债务,改善家人的生活。”易哥说。
这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仅易哥所在的外卖站,就挤满了屡次遭降薪的企业中层,拉不到客户的健身教练,生意惨淡的花店主理人,血本无归的高尔夫球场老板……无论是风光不再的职场精英,还是一度沮丧的创业失败者,他们都在寻找新的起点和方向,奋力重塑各自的人生。
因此,2024年度国民情绪的第四个关键词注定是前行——重塑自我是为了更好出发,用智慧和勇气去塑造更加美好的自己。
这方面的标杆非李子柒莫属。去年11月,停更三年的李子柒正式回归,连更两条视频,一夜涨粉数百万。她没有纠缠于过去的纷争,而是秉持“敬畏传统,心系非遗”的初心,用东方生活美学照亮前行的路。
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也像李子柒那样,在风浪里适应变化,奋力拼搏。席卷全国的“夜校热”,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过去一年,年轻人放下追剧、手游和剧本杀,去上夜校“回血”。
古典舞、昆曲、摄影、调酒、中医调理、心理学、编程……随着有趣的技能不断增加、“无用知识”的持续累积,年轻人洗刷掉身上浓浓的班味儿,给生活回血,再以满满的元气拥抱新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木工、电工。甚至自己装修房子
“夜校是真香啊。”程哲感慨地说。去年初,OpenAI推出世界首款文本驱动视频生成模型Sora,用户只需输入文字即可生成AI原创视频。此举点燃热潮,大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文生视频,以至于2024年成了AI应用元年。这让从事内容创作的程哲危机感爆棚,觉得自己随时会被AI取代。“以前都是狼来了,如今狼真的来了。”她焦虑地说。所幸,程哲抢到了夜校开设的《AI职场加速器》课程,通过三个月学习,心里踏实多了。
程哲还报名了《主持表演》课,在专业老师的指点下,从语言组织、情感表达、舞台表演、大众演讲等维度进行磨炼。年底的集团年会上,担纲主持的程哲凭借落落大方的表现,不仅令同事刮目相看,还给参会客户留下了深刻印象。会后,有客户特地把她请过去,给公司的年会主持人传授经验。
现在的程哲已然摆脱AI焦虑,“就算AI取代了目前的岗位,我也能更换赛道,干别的事。”一年的夜校学习提升了自信心,赋予她前行的动力。
年轻人忙着上夜校进修,不甘沉寂的银发族则涌向老年大学。除了传统的舞蹈、舞剑、钢琴、书法,他们也热衷于钻研短视频制作,学习居家收纳,练有氧健身操,甚至跳起霹雳舞,充分诠释了何为“生机勃勃的老年人”。
清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严飞观察到,过去一年,许多行业经历动荡与洗牌,不少人遭遇波折和变故。但大家没有颓废,而是努力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向上攀登。
我们也看到,在大悦城组织的跨年心愿活动中,大量年轻人把留言板当作祈愿墙,用彩笔在卡片上写下了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这些真挚的话语装饰了留言板,也激励着每一位前行者。
从回归的网红到上夜校的年轻人,再到抢坑占位的高龄学姐。2024年,我们如同《黑神话》里的悟空,排除万难,以“天命人”的姿态向前迈进。
2024年度国民情绪的第五个关键词是健康。在追求自我重塑与持续前行的道路上,“天命人”深知一个强健体魄的重要性。健康不仅是生活的基石,更是幸福的前提条件。如果缺乏了健康的支撑,所有的美好都将化为乌有。
过去一年,数十位中青年学者英年早逝,最年轻的只有34岁。调查显示,25%的科研人员长期感到身体疲劳,16.6%的人经常腰酸背痛,8.3%的人受失眠困扰。“过劳”已是学术圈难以根治的痛。为流量疲于奔命的网红,更是“过劳死”的受害者。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让人们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给自己敲响警钟——人生不是打游戏,挂了不能重启。
对健康的重视催生了体育热、健身热。
过去一年,中国各地共举办路跑赛事671场,参赛人次656万,骑行、滑雪、攀岩、网球、冲浪等也受到追捧。人们也不再将运动局限于健身房和体育场。办公室里脚踩迷你椭圆仪、手握拉力带,拿1.5升瓶装矿泉水练“举重”,刷牙洗脸时双腿打开来场深蹲……人们利用日常的缝隙,“随时随地大小练”“工位5分钟运动快充”,以碎片化健身的方式强健体魄。
除了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情绪价值”变得重要。
尤其Z世代,如果工作无法带来愉悦,要么整顿职场,要么辞职走人;如果无力改变“爹味”主导的家庭关系,就宁愿“断亲”,和萌宠度过往后余生。他们的消费观也和上一代人不同。大牌、潮牌、奢侈品都不是标准,能引起共鸣的才是王道。于是“谷子经济”盛行,海报、徽章、摆件、手办等二次元周边商品大卖,成为消费降级时代难得的亮点。
那些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的人则走进了“学术酒吧”:一种悄然兴起于北京、西安、广州、上海等城市,聚焦学术探讨与思想启迪的第三空间——与志同道合者探索知识的可能性,构筑能相互取暖的同温层。
在这里,酒起到了活跃思想、促进交流的作用。而在传统文化看来,适度饮酒确实有利于激活情绪价值,让我们在健康的基础上充满激情地面对未来。
有鉴于此,《三联生活周刊》携手中国劲酒,共同推出了2024年年终策划「给自己提一杯」,旨在通过这一活动,鼓励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思考。
无论是回顾过去一年的成长与收获,还是展望新一年的希望与梦想,都可以通过这样一杯温暖的养生酒,激发内心的能量,注入勇气和底气,走向新一年的冒险。
让我们干了2024年这杯酒,为生活加把劲,祝你新年有新劲!
健康是生活的底气,在2025年,你准备为了「健康」做些什么?
在评论区留下你和「健康」有关的计划和故事,我们将从评论中选出20位读者,送出特别礼物:中国劲酒礼盒(共20盒)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 设计排版丨幸鹏
作者丨抱乾
图片来源丨视觉中国、昌禾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