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丙午月 丁丑日
夏至时节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夏为火、为长、属心、宜苦的五行生克关系,苦味食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至多汗,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臟搏动就会出现失常。《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此时宜适量增食用酸味之品,以固表而降低损耗,适量增加进食咸味之品,以补充心血内的钠(盐)平衡。适量进食甘甜之品,以维持动力兴奋性。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夏季养生的关键,就在于调养好心肾这一对火与水的能量平衡中和。
1.夏至宜食
心臟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颐身集》曰:“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注意清心解暑、健脾养胃,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助阳气,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夏至宜清补,可多食碱性食物,以保证人体正常的弱碱性。但碱性食物不是指其本身酸碱度为碱性,而是在人体内分解代谢后呈碱性。例如水果虽然含果酸,但进入人体分解后呈碱性,它就是人体所需的碱性食物。另外也可多喝蔬菜、水果鲜榨汁。而酒类、甜品、肥肉、红肉(如牛、羊、猪肉)等酸性食品就不宜多食用。
夏至时节,每天喝水量明显增多,但过量饮水也可能加重肾臟负担,损伤健康。所以不妨多喝些冬瓜薏米汤、玉米胡萝卜汤、海带黄豆汤等清爽的汤水,在及时补水之余,又给身体增加有益物质。
2.养生水果捞
薄荷芦荟捞:
原料:绿豆50克,芦荟50克,芦荟汁适量,冰糖10克,绿薄荷(配制酒)15克。
做法:绿豆放入水中煮至熟烂,加入冰块。芦荟去皮切丁。冰糖调匀倒入杯中。放入绿薄荷酒、芦荟丁、芦荟汁、绿豆和冰块即可。
功效:散邪解毒、解暑、通便、美容。
对症:凡风热感冒,风温初起之头痛、目赤、口疮,风疹,胸胁胀闷,热结便秘,小儿疳热虫积,药食中毒,肌肤暗疮、粗糙等,皆可一试。
椰汁西米芒果捞:
原料:椰汁150克,芒果30克,芒果酱10克,西米30克,炼乳8克,冰块3块。
做法:西米用开水煮好。椰汁放入炼乳调匀,放入西米,倒入杯中。加入芒果丁、冰块、芒果酱即可。
功效:解暑生津、益胃、止咳、明目,以及有助于防治心臟病和肿瘤。
对症:凡中暑,烦热口渴,咽干目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血脂高,肌肤暗黄,视物不明之人和肿瘤病人等,皆可食之。
红色缤纷捞:
原料:红豆30克,西瓜20克,冰块3块,西瓜汁100克,红糖水适量。
做法:红豆放入水中煮至熟烂,西瓜去皮切片,西瓜汁倒入杯中,放入红豆、红糖水、西瓜片、冰块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消肿。
对症:凡暑热疰夏、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热病烦渴、心功能欠佳以及面目四肢浮肿、高血压等病人,皆可食之。
3.养生菜品
清炒马齿苋:
原料:马齿苋,色拉油,盐,姜,香油。
做法:将马齿苋洗净,切成3厘米长,入沸水锅内焯水后捞出,沥干水分。姜切末。锅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下姜煸香,放入马齿苋,加盐翻炒均匀,淋香油,出锅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祛湿,散血凉血。
对症:适应于目翳、心血管疾病、肾炎水肿、热毒泻痢、便血、痔疮出血等。
凉拌莴笋:
原料:鲜莴笋250克,香油、盐各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香油拌匀。
功效:利五臟,通经脉。
荷叶茯苓粥:
原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3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心中阴火邪风的清理导引方法——夏至身识养生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夏至简述
身内阴阳二炁能量的运动,如果高度接近自然规律就会健康——夏至物候
芒种,以火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芒种简述
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芒种物候
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口识养生
芒种夏至天 走路要人牵——身识养生
芒种送花神 青梅煮酒香——芒种民俗
人类同样存在着种芒和芒种现象——芒种的寻根探源
如何学习中医才不会觉得太过复杂和庞大——芒种以后“霉湿之为病”的方法论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