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三联×哈佛商业评论:DeepSeek热潮下,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乐活 |“不记得我啦?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呐!“,春节防身术之我和你不熟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1-21 19:59

正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彩虹合唱团的视频,完全勾起了小编我对于春节痛苦的回忆...


作为一个有点社恐的人,一想到春节的时候全宇宙所有我认识、不认识的亲戚都要齐聚我家共襄盛举,我就由衷的感到开心呢。




最可怕的就是有些亲戚进门的时候我已经懵了,心里想说“这……是……谁……啊” 。


然后爸妈就会热情的介绍说,快叫人啊,这是你xx二舅姥爷。当我略带生疏和尴尬的叫完之后,这位我不太熟的亲戚寒暄的说出了那一句让我分分钟切腹自尽的话:



每到这时候我只能尴尬的笑一下说是吗哈哈哈,其实心里想说“???我连我大学同学名字都快记不全了,这么点儿的时候抱过我我怎么可能记得啊啊啊”


还有这些《春节自救指南》里唱到的问题也是亲戚们会问高频重灾区:


感觉每年回家过年都像是经历了一次大型的人口普查。


我们被问这些问题时感到那么不舒服,可能是因为 个人边界被侵犯 社会距离冲突 两个原因




个人边界被侵犯


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我们建起来的身体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 ,用来保护我们不受他人的操纵、利用和侵犯。


一些老一辈的亲戚们常常会侵犯他人的个人边界,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与我们的联系很紧密, “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这类容易侵犯他人个人边界的人,常常是喜欢对他人的人生和行为负责,有一种“大家长”的自我认同, 他们时常想要拯救别人,会觉得“这孩子现在还单身估计就嫁不出去了吧,不行,大姨我要赶紧给她介绍个对象。”


本质上其实还是不觉得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明白的是“我们有自己的人生,不希望别人乱插手的那种人生。”



社会距离冲突


Liberman提出的心理距离理论中的 社会距离,主要指的是“对他人与自我的关系距离远近的觉知” ,比如我们和朋友的社会距离较近,和陌生人的社会距离远。和家人的社会距离较近,和非家人的距离较远。


但不熟的亲戚问我们这些隐私问题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原因在于, 虽然我们是所谓的“一家人”,在血缘上我们确实可能属于“社会距离较近”的那种关系。


但是,我们,真的不熟啊…… 如果我们与亲戚之间的情感联结很弱,那么我们所产生的这种疏远的距离感,并不是我们都有同一个祖先就能弥补的。


而且有些亲戚会宣称“我是你xx,所以我才这么问你的,要别人我才不管呢”,似乎他们认为越直接、越说那些你不爱听的,才越是他们关心你的表现。


“阿姨,我就是喜欢你这种大过年不给人好日子过的性格!”


如何平安的过春节


(插画作者:@ZEEKO)


对不起放错了……


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


1.明确你有权建立个人边界

你当然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有权礼貌的拒绝回答问题,建立个人边界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

2.明确哪些问题是你不可接受的

回忆一下以前春节你的个人边界被侵犯的经历,把你不能接受的事和问题都列出来,今年如果遇到同样的情景,试着用婉转礼貌的方式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感受。


3.尝试拒绝

网上有很多教大家如何应对春节的办法,大多数都是打太极啊,含糊啊,甚至是被问到“怎么还没有女朋友啊”的时候,是教大家回答“没找到合适的啊,等阿姨您给介绍一个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