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斯特的理论,你可以把这句话奉若真理,因为你这次踏进的“这条”河流跟上次的“那条”河流肯定不完全一样;你也可以认为它是诡辩,因为,这次“这条”河还是“这条”河。
这句话对两次服务于百度的刘北林来说,可能有更深刻理解和体会。
2004年,刘北林第一次来到百度,当时的百度还是一个只有三百多名员工的创业公司,他的工号是B0486。刘北林在王啸的企业级检索部门负责市场,这个部门主要有两条业务线:第一条是面向政府的舆情监控系统;另一条是面向企业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主要是基于百度的爬虫和中文切词,帮助企业做一些竞品分析,科技查新,以及竞争对手订单监控的产品。由于当时百度还是一家早期公司,员工数量并不很多,大家连前台和扫地阿姨的名字都能叫得出来。
作为一个以To B产品起家的百度来说,他们这个部门每年都在为百度贡献着数千万的收入。然而,在跟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合作结束之后,百度开始做自己的品牌,最终变成了一个做To C产品的公司,这使得企业级检索部门在公司的地位越来越低,最终没能避免被解散的命运。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凭借搜索服务和竞价排名广告系统,百度的股价节节攀升,竞价排名的收入也是几何级增长,而刘北林所在的部门收入却很难做到。2006年,这个时间终于到来了,企业级检索部门被解散,70多名员工几乎都被裁员,刘北林也不例外。这次不是特别开心的离职,让刘北林也是心有不甘,“当时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家叫拓尔思的公司,05年几乎被我们干掉了,但由于我们解散,结果人家却2011年独立上市了,而且现在市值近百亿”。刘北林说,“当时我们还是百度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当时不是解散,而是独立经营,可能就没拓尔思什么事儿了”,而这次被裁员事件也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从百度离职后,刘北林跟前万网创始人张向宁做了一个“中国总机”的项目,这是一个基于400的电话号码查询系统,跟之前的3721中文网址有些类似,就是你拨打4008100100,然后你就可以根据姓名,性别,职业等特征定位到具体的人,然后这个电话会帮你转接到相应的人。当时他为这个系统起了一个非常好记的Slogan——记得住,找的到。
2007年,中国总机开始做商业变现,这个产品的原理跟百度的商业搜索比较接近,这个400相当于一个电话搜索的入口,用户通过这个电话可以找到各种商业服务,比如家政,保洁,保姆等,他们对C端用户提供搜索查询服务,然后向商家收取一定的推广费用。不过,后来由于跟张向宁有一些经营方面的分歧,刘北林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创业。
随后,刘北林加盟微软中国,负责微软安全软件和管理软件的业务在中国的开展,这两个业务也很容易理解。管理软件非常容易理解,对于那种200台以上PC的公司,用一个服务器安装软件,通过服务器部署,直接安装在相应的200个PC上;安全业务这边,主要是销售ISA以及服务器和客户端安全软件。
这几年创业和职业经理人的经历,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非常关键,他不但学习了很多管理经验,更是了解了团队搭建,方向选择上的各种坑。
对刘北林来说,在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除了能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之外,太缺乏挑战,也没有太大的成绩感,所以,兜兜转转之后,他在2012年又重新回到百度。而这时候,百度已经是中国互联网的一极,拥有搜索,贴吧,百科,知道等众多明星产品,员工上万的超级大公司。
在刘北林职业生涯的前半段,他一直是以PMM的身份出现的。这个title在百度有一个专属的部门,叫做产品市场部,因为当你的产品足够复杂的时候,用户一时半会很难理解,所以这会就需要一个“翻译”人员去跟用户做多次的解释和演示,比如百度竞价排名系统,凤巢或者百科。
刘北林在业务运营部负责商业产品的运营,基于搜索公司大老板的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刘北林带领团队完成了对百度信誉V产品体系的设计,并且通过逐步推动,把它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包括信誉等级如何展现,信誉如何分级,分多少个刻度,商业化的价值等等。这个本来依托于凤巢推广的产品,最后也扩展到了自然结果。
当时,百度的凤巢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分公司和代理商几乎都是躺着赚钱,因为他们依靠原有客户的续费就能完成当年的收入KPI,但很多部门完不成新开的任务,刘北林认为这个蓝V体系一是可以增加新开客户,二来也跟凤巢渠道起到一定的互相制衡。
刘北林把这个比作“百度工商局”和“百度税务局”。工商局是发证部门,税务局是税收部门。分公司,凤巢的代理商相当于税务局,源源不断的去获取收入;工商局只发一个营业执照,每年只收一次,每次只收600。工商局是审查证件的,符合条件的企业用户都是税务局的潜在客户,也算是为百度的潜在用户做了一个梳理,把那些不做推广的人纳入百度的体系中,以后可以非常自然的转化到凤巢体系中。
不过,生物技术基地班出身的北林一直有着一个梦想:回归到跟本专业相关的领域来。
纵观刘北林的职业生涯,他只是在刚毕业的时候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作为华大基因的第二批员工,他不但“混”了一个北京户口,还参加了华大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三号染色体短臂30万个碱基的测序工作。
无独有偶,北林读大学的时候还有个网红下铺——Fenng,现无码科技创始人冯大辉。当年他们同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基地班本硕博连读,这俩人也都是大三就开始到社会上的软件企业打工,所以后来硕士博士都放弃了。毕竟这个专业非常枯燥,师哥师姐的去向让他们心塞:要么去当法医,要么去药厂,酱菜厂。刘北林觉得既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他最后还补充了一句说,当然了,大辉做的远远要比我好很多,他是我们寝室的骄傲。
2015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移动互联网创业迎来了一个高潮,而移动医疗方向更是一个大风口,在跟冯大辉经过一番电话长谈之后,刘北林决定从百度离职创业。
他选择的方向是做医患沟通,和百老汇另外一个同学马海平做的一呼医生有些类似,刘北林做了一个叫爱呼健康的APP,但刘北林并没有直接找VC投资,而是背靠一家拥有医疗数据的公司来做。
然而,这次小心谨慎,精挑细选的创业还是一个坑,而且非常深。用刘北林的话说,“医疗数据本质属于患者隐私,测试一下没问题,用大了不合法;而且经过多次使用,确实不好用”。
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刘北林发现了诸多行业的现实问题,医疗行业跟互联网人想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首先,跟传统的吃喝玩乐相比,医疗行业的产能很有限,这种情况下,你做的信息对称工作是无效的;第二,吃喝玩乐是甲乙双方的关系,二元结构里面,甲方是负责买单的,很容易收钱,但医疗恰恰不是这样的,谁的钱都收不到。患者,医院,医保是一个三元结构——患者跟医院都不付钱,是医保付钱,这个三元结构,你做信息对称没用。医保的钱不可能给平台方,医保的钱只能给医院,医院替患者支付费用。公立医院切不进去,如果切私立医院,那又成了百度的生意,而这不是刘北林想做的。
同时,中国的消费者消费心理也是很奇特的,中国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是刚性的,是绝对的——要么健康,要么不健康。不健康的时候就去医院,健康的时候你就别让我买各种服务。一旦要去医院,就面临医保问题,这个是个死结,而医药电商不能接入医保,也在这个圈套里面。
在发现移动医疗平台的问题之后,刘北林最终放弃,转而去做实体医疗,他和前华润医院的副总裁做了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三级康复中心,用细胞治疗的方法治疗恶性肿瘤。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依靠“体细胞重编程技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但这个疗法并没有用在临床上,一是技术成熟度不够;二是伦理问题,比如不用自己的细胞,而用别人的细胞,会出现很多伦理问题。
同时,医学是个非常严谨性的领域。比如,一个患者本来要死了,你治了之后两年没死。医学会进行推导:你怎么知道十年之后不会死,十年之后不会死,是不是证明你的医疗方案是错的。医学这个逻辑理论上并没有问题,但老百姓如果等着这个逻辑闭环证实,人已经死了,这是一个既不人性,也不科学的事情。
做肿瘤重疾的治疗,刘北林认为也是一个积德行善的事情,因为所有的患者都是301(解放军总医院)和肿瘤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的:“你回家吧,反正我治不了了,要么接着用化疗药,要么就回家,反正别用我们床位”。但在刘北林的康复中心,这几十个肿瘤重疾患者全部被治好了,当看到患者推着来到医院,高高兴兴的回家,他认为自己做其他方向创业的时候,福报被“加持”了。
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刘北林认为更多的是情怀,因为这个很难赚钱,因为不能跟公立医院合作,民营医院又没有医保,治疗成本相对很高。毕竟一次纳米刀,一根探针,成本就是七八万,总不能免费,但患者觉得很贵,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细胞,治疗手段和CTC的成本都很高。但他认为这是一个走长线的事情,要不断的积累口碑。30个患者的时候,基本一点钱也赚不到,但做到1000个患者的时候,可能就能挣点钱了,但像互联网这么赚钱,是不可能的。医疗的事情太赚钱,那就有问题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底线——不作恶。
虽然没有拿融资,但他们治好了很多身价百亿的富豪,全世界都治不了的,认为必死了,在他们那神奇的得到了康复。甚至还有患者家属明确表示要送1000万的感谢费。说到神奇,北林解释说,其实一点不神奇,这是科学。这就好比炒的一手好菜的大厨,觉得敲敲代码就能变成一个有趣的app一样。
实体医疗服务稳定运营后,他随即进行了又一次连环创业。他抓住直播和电竞领域快速发展的机会,迅速取得融资,2个月完成研发。我问他,你这个平台叫什么?他笑着说,先保密,出来你看我朋友圈就知道了,肯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对北林来说,通过百度的第一次上市,个人实现了阶段性的财务自由;同时作为一个生物技术的学生,百度把刘北林带入了互联网行业,而且见证了百度从不正规到正规,不上市到上市,几百人到几万人的企业,给刘北林增加了宝贵的丰富经历,成长非常快。
作为一个百度和百老汇的老员工,北林很早就知道百老汇的存在,并且参加了多次大型的百老汇活动。百老汇的人对百度的文化有更好的传承,大家既能组织资源,又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他感觉很舒服。
他认为百老汇应该经常搞一搞行业沙龙,创业一定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大家应该互相取暖,我掉过的坑别人不要再跳;帮助大家去融资;百度更多的人在上班,在求职这块,百老汇可以做的更多一些,这是个功德无量的事情。百老汇这个标签很重要,这是个价值很充分的事情。
“百英”人物报道针对百老汇的成员,目前已经进行到第六期了。百英采访目前非常受关注,几乎每一期都会有百英采访很受关注,几乎每一期都会有VC要求被采访。我们是
无条件不收费的免费报道,无论你现在是创业、做投资、上班,还是在家休息,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报道对象。我们会对大家进行面对面的采访,然后整理成文,最后集结成册,跟大家一起分享你在百度和百老汇的故事。如果你希望被我们报道,请跟百老汇小秘书取得联系。
同时,我们在百老汇同学中“征集”有过记者或文案经验的撰稿人,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完成这项看来很平常,但有可能伟大的事业。感兴趣的同学加百老汇小秘书微信(b20150910)也欢迎大家向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每年5月底,百老汇都会举办“赢”融投资对接沙龙会,历年来参加获得高科技创业企业超过了150家,著名基金每年选择50家。并且已经诞生了一大批成功企业,包括独角兽。百老汇组委会即将开始筹备工作,各位创业同学也可以着手准备了,祝愿每一位创业的小伙伴们都能成为独角兽。!
往期“百英访谈”精彩报道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