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里投资报
专注基金投资20年,访过几乎所有顶级投资人,一起探索投资世界,研究真实的商业现象,提升你的商业洞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泗县人网上家园  ·  网络中国节·元宵 | ... ·  昨天  
泗县人网上家园  ·  网络中国节·元宵 |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六里投资报

刘煜辉今天发声:市场一定会有第二波

六里投资报  · 公众号  ·  · 2024-10-20 20:03

正文

点击上方音频,立即收听本文 ↑↑

今天(10月20日)下午,知名经济学家刘煜辉在宁波银行金秋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围绕宏观经济和市场,分享了自己的最新观点。

投资报梳理了刘煜辉的发言,他观点鲜明地表示,绝对相信中国这一轮反击通货紧缩背后的强大意识,

之后的政策一定会层层加码,因此中短期的红利应该是确立的。

大家应该体会到这背后的强烈意志。

第一个,房地产一定要实现止跌回稳;

第二个,股市一定要搞起来;

第三个,政策一定要快、准、狠。

因为最近的震荡,可能又有很多焦虑,但刘煜辉认为,第二波一定会起来的。

从空间角度来讲,他还给出了沪深300的两个点位参考,

同时,从投资的结构上讲, 一定要围绕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规模、节奏、靶向,来形成自己资产配置的结构;他还进一步 提出了一个三角因子结构。

不过,相比于空间的维度,刘煜辉对时间更加重视。

刘煜辉明确表示,自己倾向于认为,中国A股这一轮这么强的右侧趋势,其第二波更值得期待。

并且,第二波更大概率是一个平缓而绵长的上升,也就是大家常讲的“慢牛”,这个概率是更大的。

针对外部环境,尤其是美国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刘煜辉也表示,对于中国而言,更希望看到的是和资本利益捆绑得更为密切的这样一个代表。

从目前态势来看,70%以上的可能性,是中国乐观其成的结果。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精选了刘煜辉博士分享的精华内容如下:

政策导向的大拐弯

增量政策会不断打出

今天来讲,要解中国经济的全局,这个全局的“急所”——围棋上讲叫“急所”,就是必下的一手,一定是地方财政。

你必须要疏通心脏和动脉之间的淤塞,一定要把它打通,

只有打通以后,中国经济系统的毛细血管才能重新获得养分和血液,才能重新复苏。

为什么财政部蓝部长的会议千头万绪,最后的靶向和重心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化解?你就明白这个底层的逻辑和道理。

这是我们今天正在做的。

同时,你要很好地预判政策的话,你也要非常清晰地了解我们中国这个特殊的反应模式,

从上至下的,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政策的反应模式。

这个模式,我想熟悉中国政经体系的人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我们用大白话翻译,就是我经常讲的——

这个弯会弯的很深,拐也会拐得很急,方式会疾风骤雨,政策的推进一定是层层加码。

我们从最近的反应中间,也清晰地感知到这样一种模式。

这个反应的模式,从9月10号,先是易纲行长、刘世锦老师,他们作为退休的领导,对整个经济预期开始释放一些信号,

特别是我觉得易行长这个信号应该是非常明确的,代表着中国的决策开始直面中国遇到通货紧缩的挑战这个问题。

以前这个问题是大家讳莫如深的,现在我们开始直面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信号给的足够强。

9月24号,一连串的组合拳,很多的政策直接靶向的就是颓废了很久的资本市场。

9月26号,从会议结果可以看到,政策导向是一个疾风骤雨的大拐弯,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反应模式。

你应该体会到这背后的强烈意志。

第一个,房地产一定要实现止跌回稳;

第二个,股市一定要搞起来;

第三个,政策一定要快、准、狠。

大家一定要相信,对于中国面临的通货紧缩的挑战,政策一定会不断地打出,只有这一个方向。

未来的一系列增量政策会不断打出,直到有效地驱散中国经济系统中间的通货紧缩的阴霾。

一个方向确定了以后,它一定会产生一个层层加码的效应。

从结果的预判来看,它一定会呈现一个钟摆的效应。

这个在反映预期的资本市场中,应该会非常地明显。

一个事情一定是过犹不及,一定是矫枉过正,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个预期的方向。

政策会不断地出,我个人的看法,可能还处在一个或跃在渊的状态。

未来会不断地加码,应该说,这个过程是一定的。

第二波一定会来

焦虑的问题来自于外部

股票市场,因为最近的震荡,可能又给很多投资人投射了很多的焦虑,个人来讲的话,我觉得二波一定会起的。

如果你熟悉中国这个反应模式的话,你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这个二波一定会起来的。

我从事政策智囊这方面的工作已经长达25年时间了,根据我的经验、我的感知,我倒真是不担心今天中国的政策反应模式。

内部的事情,其实我没有任何的担心,

今天能够让我产生一些焦虑或者冲击的,恰恰是来自于外部,也就是说G2之间。

G2之间实际上是进入一个长期的战略竞争的态势,decoupling,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大家必须重视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也就是说金融战。

我们看到这一次,我们的对手,实际上他们的反应也非常的迅速。

美国应该心里很清楚,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去维护——

所谓的通胀资产对通缩资产的压倒性的优势。

这个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中美今天,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中国一家在反击通货紧缩,背后还有一个因子,就是中美G2在未来恐怕要会激烈地争夺全球流动性的高点。

一旦中国反击通货紧缩成功,一旦见到成效,这对于全球的流动性信用结构的边际冲击是非常大的。

我们想一下,如果今天通涨资产世界那边出现一个边际哪怕只有5%比例的变动,

那对于人民币资产来讲,这个增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对于美国、对于通胀资产、美元资产来讲的话,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你看到,美国的数据也非常的搞怪,中国9月24号一系列政策变化之后,

你看到美国的数据,无论是它的非农就业还是通胀数据,让我们这些做研究的人一脸懵逼,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政策突然急速拐弯?

它背后无非是要实现那个目的。

也就是说,美国刚刚开启的这个降息的时间窗口,它试图告诉你,传递一个信息,很可能马上就要关闭。

所以这一切的预期,直接反映到全球的离岸美元的信用流,

全球的流动性立马为新的预期提供反应,直接的就是美元的升值,日元的贬值;

同时当然美国作为世界秩序的霸主,它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武器,就是强大的地缘政治的能力。

对于我们刚刚开始复苏的风险偏好,开始复苏的中国A股市场来讲,我觉得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中短期的红利是确立的

日指在反击通缩时反弹60%

中短期,我绝对相信中国这一轮反击通货紧缩背后强大的意志。

所以中短期的红利,应该是确立的。

但长期怎么样,我们确实要保持一颗金刚经上讲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用投资学的语言来翻译,我们一定要坚守贝叶斯原则。

我们一定要坚持预判、验证、修正,贝叶斯概率,动态地去调整我们金融风险的敞口和头寸,

我们才能在这样一个波诡云谲的金融市场波动中间,立于不败之地。

这个市场目前来看,经过9月24号开始到现在,有一个剧烈的波动,

到现在来看,具体未来会走成什么样子?

我想,这个过程大家可以去做一些国际的参照,找一些国际的经验。

当然最直接的经验、最有借鉴性的经验,就是来自于日本康波的右侧,

特别是日本的头一个十年,中间有一段,也是日本政府组织了一轮强大的对通货紧缩的系统性的反击;

大概是1995年的下半年到1996年上半年,日本也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扩张和一系列的政策,力图一举击溃长达4年、5年的通货紧缩的阴霾。

那一次的反击,给日本的股市也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风险偏好反弹的情绪。

那一波大概日经指数反弹了60%,

从14000点开始反弹,到1996年的5月份,曾经一度突破22000点,这个反弹达到了60%。

所以我想,宏观政策对通货通缩的反击,预期反应最强烈的一定还是来自于资本市场。

这一轮股市反弹

时间比空间更重要

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参考,但历史没有简单的重复,

我给各位投资者提个醒,在我看来,中国这一轮股票市场的反弹,我认为时间比空间更重要。

因为空间可能因为短期的一些特殊的因素,比方说投资的非理性、动物精神,短期内可能出现一个急剧的上涨。

急剧上涨以后,出来的就是剧烈的波动率的释放震荡。

但并不意味着,risk on的这个情绪,就是大家通俗讲的这个“牛”的情绪,就因为震荡而消失,它会持续保留很长的时间。

股票市场的任何一个走势,它一定是两维的结果,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所以从空间的角度来讲,

对应于中国的A股市场来讲,具有技术分析意义的不是上证指数,上证指数因为特殊的原因,我们知道它的编制应该说不尽合理。

真正具有技术分析、趋势分析价值的是沪深300,

因为沪深300对应的也是中国的实体经济、真实经济的运行。

从沪深300这个角度来讲,沪深300下跌持续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是从5900点开始一度跌到前期的最低点3100点。

如果按照波浪理论,第一步0.38黄金分割位,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它能够反弹1200点。

1200点大概是个什么水平呢?

加上3100点就是4300点,这是我们看的第一步,4300点。

这一揽子经济政策下去,如果靶向精准效果良好的话,效果出来的话,这个空间就会进一步的拓展。

然后我们看下一个点,就是黄金分割位的0.5,0.5就是1400点。

加上去就是4500点。

第二波更值得期待

大概率是一个慢牛

所以,我的看法是,我更倾向于认为,中国A股这一轮强的右侧的趋势,它的第二波更值得期待。

它的第二波更大概率是一个平缓和绵长的上升,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慢牛,这个状态是概率是更大的。

从结构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一定是围绕中国宏观决策所制定的一系列反击通货紧缩的增量政策计划,

它的规模、它的节奏,更重要的是它的靶向能否精准地一击到位,能够有效地撬动重启经济的循环。

所以,从结构上讲,未来二波形成的投资结构,我倒是提出来一个三角形的因子结构,

就是你一定要围绕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规模、节奏、靶向,来形成自己资产配置的结构。

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

第一个,代表着强烈意志的战略靶向。

比方说,西部的大开发,中国的“两重”战略,恐怕都是代表着强烈意志驱动的战略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