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育之江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宁夏药安早知道  ·  今日元宵节 | 花好灯好 好梦皆圆 ·  10 小时前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元宵法谜秀|当花灯遇上法典,来测你的法治DNA ·  18 小时前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  元宵法谜秀|当花灯遇上法典,来测你的法治DNA ·  18 小时前  
泗县人网上家园  ·  网络中国节·元宵 | ... ·  22 小时前  
泗县人网上家园  ·  网络中国节·元宵 | ... ·  22 小时前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赏灯!炸龙!正月十五,富川上灯炸龙节等你来 ·  3 天前  
广西旅游发展委员会  ·  赏灯!炸龙!正月十五,富川上灯炸龙节等你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教育之江

家人团圆、朋友相聚、邻里同庆……浙江娃:“非遗版”春节,“非一般”好玩!⑤

教育之江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25-02-12 08:48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描述了春节的相关内容,包括期盼、团聚、传统活动和非遗文化的传承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春节的期待与团圆

许多人都在期待着春节的到来,因为它是团聚和亲情的重要象征。文章描述了人们对春节的盼望,特别是与家人团聚的喜悦。

关键观点2: 非遗文化的体验与传承

文章强调了春节期间的非遗文化传承,包括传统游戏、糖画、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以及年货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这些传统活动不仅丰富了春节的内涵,也让人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关键观点3: 春节的温暖与情感的传递

文章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各种温馨场景,如写春联、贴春联、送祝福等,这些活动都传递着温暖和祝福,让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情感的交流。


正文



之之

我们总是盼望着过春节,不仅因为它好吃好玩,还因为它带给我们丰富 的情感体验。

没错,我觉得其中最珍贵的就是团圆时的喜悦,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

阿江

之之

此外,还有对时间飞逝的感慨、对新年好运的期盼、对故土乡音的眷恋……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寒假

浙江娃的“非遗版”春节

过得“非一般”精彩

快跟之之阿江一起去看





团圆味的“非遗年”

党浩嘉

慈溪市第二实验小学


我的“非遗年”是团圆味的!和87岁的太奶奶和弟弟妹妹一起过春节、贴福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都是家里的“宝儿”。希望我的太奶奶长命百岁!


留下,过“非遗年”

姚宇环

浙江工业大学


“留下,中国年!”

新春游园会在 屏峰校区热闹开场

舞狮表演、传统游戏

欢乐氛围迎面而来

饺子与汤圆的香气交织

勾勒出一幅团圆图景

留学生穿着汉服、品尝糖画

感受千年文化的流转

记录此刻他乡的温暖与甜蜜


“留家庄”开庄啦!

留学生齐聚朝晖校区“红房子”

写“福”字、投壶、套圈、

包饺子、吃团圆饭 ……

留学生们共迎新春

现场暖意融融

别有一番年味和趣味


离家千里,情意万重

这个春节

在浙工大,过中国年!


相聚,探索“非遗年”

饶佳

浙江外国语学院


春节,是一年中最温暖的时节。对我来说,最难忘的,还是与许久未见的好友们相聚的那些瞬间。


久别重逢,相聚是温暖。


上大学后,我们各自忙碌在不同的城市,已经很久没有聚在一起了,但这份友情却从未因距离而褪色。相聚的那天,阳光正好。我们在老地方碰头,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笑容,仿佛时间从未走远。大家互相拥抱,互相问候,那些久违的温暖瞬间涌上心头。我们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只是简单的一句“最近怎么样?”就足以感受到彼此的牵挂。


一起探索,非遗里的欢乐。


我们决定一起体验传统的非遗项目,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感受年味。我们来到了一个非遗文化体验馆,里面陈列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精美的剪纸、栩栩如生的花馍、流光溢彩的打铁花……每一件作品都让我们惊叹不已。


定格美好,用照片记录友谊。


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我们的笑容和友谊。我们互相看着照片,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些照片不仅仅是春节的纪念,更是我们友情的见证。多年以后,当我们翻开这些照片,一定会想起这个充满欢乐的春节,想起彼此陪伴的温暖。


夜晚,是最温暖的时刻。


我们找了一家温馨的小餐馆,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但最珍贵的,还是我们之间的那份情谊。


这份友谊,就像这个春节的“欢乐味”,不会因为时间而消散,反而会在每一次相聚中愈发醇厚。


温暖,在“非遗年”里传递

张若萱

德清县实验学校


今年春节,我参与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暖心活动:为城市的美容师——环卫工人送上祝福与关怀。


活动当天,我们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写“福”字,然后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来到环卫工人的集合点。首先送的是寓意吉祥的“福”字,每一个“福”字都凝聚着我们最诚挚的新年祝福,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接着,我们把汤圆送到他们手中,小小的汤圆,承载着团圆与甜蜜。最后,我们递上保温杯,愿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随时都能喝上一口热水,温暖身心。


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心中也充满了喜悦。这个春节,因为有了这份温暖的传递,变得更加特别而有意义。


甜蜜的“非遗年货”

沈及皓

杭州市丁荷中学


“岁暮寒风冽,街衢年味浓”,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人们大包连小袋地装着年货:腊肉、腊肠、酱鸭……处处弥漫着美味的气息和深厚的年味,更承载着家的温暖与爱的珍贵。


儿时,年货是奶奶亲手做的鱼干,那是我翘首以盼的新春珍宝。一入腊月,奶奶便忙碌起来,准备开启这场饱含爱意的美食之旅。她将新鲜的鱼仔细清洗,动作娴熟而利落,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只见她手持利刃,稳稳按住鱼头,沿着鱼腹轻轻划开,再熟练地削去鱼鳞,随后将处理好的鱼交到我手中,让我用清澈的井水冲洗,去除鱼腹中的杂质。之后,鱼被悬挂在渔网上,任由海风温柔地吹拂。我最爱依偎在奶奶身旁,看着她的双手在鱼与渔网间灵动翻飞,如同在编织一场关于新年的绮梦。


在不远处的集市上,糖画艺人正用勺子舀起融化的糖汁,在光洁的石板上飞快地勾勒着,转瞬之间,栩栩如生的龙凤、可爱的小动物便跃然“板”上,引得孩子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那是童年记忆里甜蜜的“非遗”年货。除了糖画,还有剪纸艺人现场展示着精湛技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有寓意吉祥的“连年有余”,有象征幸福的“福”字团花。这些剪纸贴在窗户上,为新年增添了别样的喜庆氛围。


当父母从异地赶回家中,日落时分,奶奶总会把装满鱼干、垒得比我还高的盒子塞到父母手中。一家人围坐,推让着这份珍贵的年货,爷爷奶奶念叨着“年年有余”的美好祝福,父母推辞着表达“你们也需要”的贴心关怀。那时,每一条鱼干都凝聚着甜蜜,承载着对新年的无限憧憬。咬上一口鱼干,那独特的咸香在舌尖散开,是家的味道,是团圆的温暖。


上学后,远离故乡,年货成了维系亲情的坚韧纽带。看到鱼干,就会想起奶奶笑盈盈送我鱼干的模样,那是家的牵挂与思念。偶然间,我想到自己近来学习书法,何不为长辈写一副对联呢?于是,我手握狼毫毛笔,铺开一方鲜艳的红纸,饱蘸浓墨,气定神闲地写下一个大大的“福”字,以及横批“年年有余”。书法,作为中国古老的非遗艺术,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用笔墨书写的春联,更是为新年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除夕那天,依旧是落日时分,我和父母伴着鱼干的香气回到奶奶家,欢声笑语瞬间充满了整个屋子。父亲登上梯子,将“福”字倒贴在墙上,我展开“年年有余”的横批。刹那间,墨香与鱼干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屋内。这熟悉的味道,勾起了我童年的欢乐回忆。一家人围坐,吃着鱼干,共享团圆时刻,满是家的温暖,我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寻味“非遗年”,年货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载体。从集市上的糖画、剪纸,到亲手书写的春联,每一样都承载着我们对新年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非遗年货”,让新年的味道更加醇厚,让传统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年货里的温暖,是童年的欢乐,是亲人的陪伴,是朴实的祝福,是相聚的时光,更是爱的传递。小小的年货,蕴含着浓浓的年味,是远在他乡的游子与故土亲人的双向奔赴。年货,承载着阖家团圆的美好期望。愿这年货里的温暖,永远温暖人心,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家人相伴,即是团圆味

龚姿云

浙江外国语学院


春节,是日历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温馨画卷。今年春节,阳光格外慷慨,洒下一片金黄,将家的每一个角落都镀上温暖的色彩。我们一家人,趁着这难得的午后暖阳,搬出小桌椅,在庭院里围炉煮茶,享受悠闲时光。


茶壶搁在炉上,水汽袅袅升起,与阳光交织,朦朦胧胧。如今生活节奏飞快,人们总是匆匆忙忙,难得有这样静谧的时刻。而那时,我们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水汽带走,只剩下满心的惬意。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品尝年货坚果。瓜子、花生、开心果、腰果……这些坚果都是春节的必备品。我们剥着坚果,那“咔嚓咔嚓”的声音,像是在敲打着新年的节奏,清脆而欢快。


夕阳西斜,茶已续了三巡。盘中的坚果少了大半,茶渍在杯底留下一圈圈浅浅的印记。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长,投在墙上,如同一幅温馨的年画。这样的时光,就像手中的茶,看似平淡,却暖人心扉。岁月静好,家人相伴,我想这大抵是团圆味吧。


红火

方琪

诸暨市滨江幼儿园


传承

周弈言

舟山市沈家门小学



李冯玥

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黄酒承载着这座城市千百年的历史记忆与智慧结晶,是绍兴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


当我踏入酒厂,立刻就感受到空气里弥漫着醇厚的酒香,像一首无声的岁月诗。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我目睹了高粱如何经历蒸煮、发酵、蒸馏,最终蜕变成一滴滴清澈的酒液。最让我震撼的是酒窖——成百上千个酒坛静静沉睡,有的已陈酿数十年。


老师说:“时间是最好的调味师,酒越久越香,人又何尝不是?” 我忽然明白,人生与酿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料需精选,如同我们选择努力的方向;发酵需忍耐,正如成长必经孤独与等待;而岁月沉淀的匠心,终会让平凡焕发光彩。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唯有脚踏实地、静心耕耘,才能酿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佳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