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据前辈口口相传,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苦逼的策略分析师,日出而作,月落不息,苦练 《葵花宝典》和《屠龙刀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新财富’杯华山论剑中一举发威、技惊四座。能入行的,没有笨人。能入门的,没有懒人。想拿奖?唯有能拼命的猛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龟社区  ·  大家都很聪明,相信都以做好了心理建设! ·  2 天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港股有点阿里,这两天解套了很是唏嘘。古典大厂 ... ·  2 天前  
XYSTRATEGY  ·  【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66页ETF投资宝典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公募基金Q3重点加减哪些二级行业?【广发策略刘晨明/郑恺】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公众号  · 股市  · 2024-10-26 16:4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基金市场情况、行业动态及配置变化、板块和行业配置变化的报告,涵盖市场回暖带来的变化,主要行业和领域的配置调整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市场回暖带来仓位上升,赎回压力仍在

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普通股票型仓位也有所上升,主要受益于股价回升,但基金净赎回压力仍存。

关键观点2: 板块配置变化显著,南下配置接近历史高峰

基金大幅加仓创业板和科创板,沪深300配置比例下降。港股仓位提升至接近年初南下配置高峰的水平。

关键观点3: 行业配置出现变动,新能源等成为增持重点

剔除股价上涨影响后,新能源、光伏等成为Q3增持重点。此外,出口链条、稳定价值类、经济周期类行业也发生不同程度的配置变化。

关键观点4: 风险提示

基金季报信息不完全、灵活配置型基金中股票配置比例不稳定、未来指引意义有限以及部分投资产业类基金规模增长对数据产生影响等风险需要注意。


正文

本文作者:刘晨明/郑恺/杨泽蓁/毕露露

报告摘要

数据口径: “偏股混合+普通股票+灵活配置型”基金。截至10月25日,基金四季报披露率在99.5%左右。

欢迎向我们索取最新的分行业动态图数据库: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止跌企稳,但机构定价权仍在变迁

24Q3各类型基金仓位上行。普通股票型仓位相较于24Q2上升0.9pct至88.7%;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0.5pct至86.4%。

主要市场参与方的持股规模 截至24Q3,主动权益基金持股市值3.2万亿,暂时结束了21年以来连续3年的规模缩水,但依然很难成为机构定价力量的主导方——24H1保险持股市值3.8万亿(含基金),剔除基金的保险持股市值2.1万亿,预计Q3继续增长;24Q3股票型ETF持股市值2.7万亿,是今年以来主要的增量力量;24Q3外资持股市值2.4万亿,重新小幅流入。

南下配置重回高峰,科创50、创业50配置比例显著提升

基金对于 科创50、创业50 的配置抬升较多,也受到ETF流入带来核心标的引流影响。

港股 配置比例提升至12.5%左右,接近21年初南下配置高峰的13%。其中恒生科技获显著增配,当前配置比例达到5.8%。

赛道出现分化:新能源、军工在全基低配一年后重获关注,食品饮料、医药仍在低位徘徊

剔除主题基金,全基对于新能源、军工已经低配接近一年,而在这个季度得到机构增持。 其中 新能源 是Q3加仓幅度第一的品种,剔除主题基金后的电力设备在低配1年后迎来大幅加仓, 风、光、车、储 全面上升。 底部加仓、且当前仍在低配或平配状态的是:光伏电池组件、硅片、硅料、光伏辅材、风电整机。

食品饮料这个季度回到了16年以来首次的全基低配状态;医药在低配水位徘徊。

基金Q3增持的线索一:依然聚拢在A股三季报景气确定性较高的方向

每年10月是一年当中股价表现与业绩表现关联度较高的一个月 ,基于A股上市公司三季报前瞻线索,三季度预告/快报景气确定性较 的方向依然是: 科创产业、出口链条 ,因此这两条线索依然构成了Q3基金关注的重要方向。

关于上市公司三季报前瞻,点击请阅 《缓冲期一些来自A股三季报的线索》

在上个季度大幅增持后,Q3科创芯片配置比例继续刷新新高。科创类细分产业主要加仓 科创芯片、模拟芯片、SOC、半导体设备 等,而 NV链 配置高位回落。

出口链条配置比例继续刷新新高(目前已超配1倍以上) ,尤其是 【亚非拉出口】确定性高的行业如逆变器、摩托车、风电整机、注塑机 等,都得到了公募基金的大幅增持。

除此之外,一些释放三季报良好信号的子行业,也都得到了基金配置的呼应: 保险、休闲食品、快递、基础化工 等。

基金Q3增持的线索二:政策小试牛刀,基金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做出尝试

三季度从结构至总量,政策层层递进加码,也引导了公募基金持仓的变化。

【经济周期类】资产,有配置底部抬升的趋势,不过现阶段仍然聚焦在 “政策驱动”的领域 ,如 地产链、设备更新&以旧换新 等;而对于 “现实验证”的领域 ,如内需敞口较大的广谱消费和制造业,市场仍未扭转减仓趋势(如白酒/服务业/钢铁等)。

最后,Q3末政策预期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核心红利资产的配置出现松动。 其中 电力、动力煤、运营商、铁路公路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持。剔除股价后,电力是减仓幅度最大的二级行业,超配比例已回到历史中枢偏下的位置。此前筹码压力相对较轻的银行、以及部分行业格局改善的潜在红利标的,反而因筹码压力较小,本季度继续得到了基金的增持,如 银行、固废 等。


扫描下图二维码,欢迎参加今晚8点30的电话会议:

报告正文

一、 核心结论:三类资产的主要配置变化

资产配置: 市场回暖带来仓位上升,赎回压力仍在。 24Q3各类型基金仓位上行,主要受益于股价回升,而份额下降、基金净赎回压力仍存。

板块配置: 大幅加仓创业板,南下配置近历史高峰。 基金减仓沪深300和小盘股,加仓中证500、科创板,显著加仓创业板。港股仓位提升至12.5%左右,接近21年初南下的配置高峰约13%的水平。恒生科技获显著增配,当前仓位达到5.8%。

行业配置: 电子高位稳定,新能源获显著抬升。 剔除股价上涨影响后,光伏、电池、白电在Q3加仓最多,电力、白酒、证券减仓幅度较大。

【景气成长类】:科创维持高位,赛道关注新能源、军工。 这个季度对于【景气成长类】资产最大的配置变化,是新能源成为Q3单季增持第一的行业。在全基(剔除主题基金)低配1年后,市场逐步留意细分环节基本面的悄然变化,风、光、车、储均有增持。其中。底部加仓、且当前仍在低配或平配状态的是:光伏电池组件、硅片、硅料、光伏辅材、风电整机。TMT维持在配置高位,科创芯片继续配置创新高。军工在全基低配接近一年后,本季度也迎来了加仓。医药配置比例仍在下降,剔除医药基金后全基对于医药的配置比例约2%回到历史较低水位。

【景气成长类】:出口链作为三季报的结构性高景气,仍在高位加仓。 出口链条整体的配置比例再创历史新高,已到12.8%。包括手工具/电动工具、家居、工程机械、纺织、跨境电商、轮胎、摩托车、汽车零部件、逆变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配置抬升。

【稳定价值类】:资源品、电力下降,银行、固废上升。 全球定价主导的资源品行业难免受到海外预期波动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及美国大选的不确定,铜、油、金配置自历史高位减仓。Q3末政策预期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核心红利资产的配置出现松动,其中电力、动力煤、运营商、铁路公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持。剔除股价后,电力是减仓幅度最大的二级行业,超配比例已回到历史中枢偏下的位置。此前筹码压力相对较轻的银行、以及部分行业格局改善的潜在红利标的,反而因筹码压力较小,本季度继续得到了基金的增持,如银行、固废等。

【经济周期类】:政策引导仓位的再均衡。 三季度末政策预期先行,公募对【经济周期类】资产也进行了底部增持,加仓思路更多聚焦在“政策驱动”的领域,如地产链、设备更新&以旧换新等,而对于财政发力带动的纯内需品种,市场仍未扭转减仓趋势(如白酒/服务业等)。

二、 资产配置:市场回暖带来仓位上升,赎回压力仍在

24Q3各类型基金仓位上行。 普通股票型仓位相较于24Q2上升0.9pct至88.7%;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上升0.5pct至86.4%;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上升1.6pct至74.7%。

股票仓位上行主要受益于股价回升,而份额下降、基金净赎回压力仍存。

偏股混合型基金持股市值上升8.7%,普通股票型基金持股市值上升11.0%,灵活配置型基金持股市值上升5.9%。基金市值出现回升,但是份额下滑尚未扭转,基金份额整体下降3.4pct:偏股混合型基金份额下降3.4%,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额下降2.7%,灵活配置型基金份额下降3.7% 。

截止24Q3,主动权益基金的持股规模回升至3.2万亿,结束了21年以来连续下行趋势。

截至24Q3,主动权益基金持股市值3.2万亿,保险(含基金,H1数据)持股市值3.8万亿,外资持股市值2.4万亿,股票型ETF持股市值2.7万亿(较23年底增长50%)。

三、 板块配置:大幅加仓创业板,南下配置近历史高峰

24Q3各类基金减仓沪深300,加仓中证500。 沪深300配置比例由24Q2的62.34%下降0.08pct至24Q3的62.26%(超配12.81%);对中证500的配置比例由24Q2的18.9%上升1.0pct至24Q3的19.9%(超配3.30%)。

创业板和科创板配置比例上行,其中创业板获明显加仓。 创业板配置比例由24Q2的17.41%上升2.61pct至24Q3的20.02%(超配3.33%);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由24Q2的9.7%上升0.8pct至24Q3的10.5%(超配3.74%)。

24Q3基金减仓小盘风格。 中证1000仓位下降0.69pct至10.45%(超配-4.11%),国证2000仓位下降0.93pct至9.48%(超配-9.38%)。

24Q3基金的港股仓位提升至12.5%左右,接近21年初南下的配置高峰约13%的水平。 港股重仓持股市值为2291.7亿元,占比约12.5%,较24Q2上升0.7pct。

恒生科技获显著增配,当前仓位达到5.8%。

从港股重仓持股行业来看,传媒、社会服务行业配置依旧最高,Q3商贸零售、社会服务、传媒的仓位抬升幅度最大。

四、 行业配置:电子高位稳定,新能源获显著抬升

(一) 行业概述:加仓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家用电器,减仓公用、有色、电子

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的绝对配置比例最高,Q3主要加仓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家用电器,主要减仓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电子。

24Q3配置比例最高行业的是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等。 24Q3加仓最多的行业是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家用电器等,减仓最多的行业是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

进一步剔除行业指数上涨影响后,衡量真实的加减仓方向,Q3加仓最显著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家用电器、银行,减仓最多的是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电子。 以超配比例(基金配置比例-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变动衡量剔除股价变动后的仓位变化,Q3加仓最多的是电力设备、家用电器、银行,而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电子减仓最多。

从二级行业角度看,光伏设备、电池、白色家电在Q3加仓最多,电力、白酒、证券在Q3的减仓幅度较大。

以行业所处的超配比例历史分位数衡量,目前超配比例处于历史90%以上高水位的一级行业主要是:通信、汽车、有色金属、煤炭、电子、钢铁。 处于历史低分位的是商贸零售、美容护理、传媒、社会服务、计算机等。

目前仓位处于近10年以来90%分位数以上的二级行业如下表。 其中,24Q3仓位处于100%分位数的是通信设备、摩托车及其他。

二级行业仓位处于近10年以来10%分位数以下的行业如下表。 其中,处于0%分位数的是计算机设备、IT服务、调味发酵品、生物制品。

从2024年三季度末来看,基金相对行业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一级行业超配了9个行业,超配幅度最大的是家用电器。 24Q3基金超配幅度最大的行业:家用电器、通信、电力设备、电子、食品饮料、汽车、医药生物、国防军工。

24Q3大多数行业配置比例相对于其自由流通市值处于低配状态。 24Q3基金低配幅度最大的行业有:建筑装饰、非银金融、商贸零售、钢铁等。



(二)【景气成长类】:科创维持高位,赛道关注新能源、军工

上个季度我们曾讨论了一个比较受关注的、不成文的规律——单季公募基金增持第一的行业,下个季度的表现往往欠佳。

下表可见,21Q4以来,市场弱势且缺乏增量资金的环境下,单季度加仓幅度最大的板块,往往短期承受压力——上个季度公募基金单季大幅增持电子,Q3季度表现依然没有逃脱这个规律。

不过,对于对于其中后续有订单、有产业趋势印证的行业(如23Q2的光模块、23Q4的电子),持仓拥挤度对于股价的扰动在一个季度以内,甚至对于个别龙头公司的股价没有实质影响。

这个季度对于【景气成长类】资产最大的配置变化,是新能源成为Q3单季增持第一的行业。在全基(剔除主题基金)低配1年后,市场逐步留意细分环节基本面的悄然变化,风、光、车、储均有增持。

结构来看,在开始底部加仓、且当前仍在低配或平配状态的环节是:光伏电池组件、硅片、硅料、光伏辅材、风电整机。

TMT产业链基本上维持在配置高位,科创芯片继续配置创新高。

电子配置比例较上个季度小幅下降0.5%、目前仍在处于所有行业配置比例第一位。 通信配置比例继续小幅提升。

细分产业链环节来看,主要加仓了科创芯片、模拟芯片、SOC、半导体设备等,减仓了NV链。

军工在全基低配接近一年后,本季度也迎来了加仓。 结构上主要加了航空装备、军工电子、地面兵装。

医药配置比例仍在下降,剔除医药基金后全基对于医药的配置比例约2%回到历史较低水位。 结构上已经有连续加仓化学制药、底部加仓CXO的迹象。



(三) 【景气成长类】:出口链作为三季报的结构性高景气,仍在高位加仓

以典型代表公司为样本,出口链条整体的配置比例再创历史新高,已到12.8%;剔除股价因素,Q3基金维持主动加仓。

结构来看,包括手工具/电动工具、家居、工程机械、纺织、跨境电商、轮胎、摩托车、汽车零部件、逆变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配置抬升。




【稳定价值类】:资源品、电力下降,银行、固废上升

红利资产Q3出现分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