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未退,正能量先行。昨日湖南抗洪前线涌现出第一位
“抗洪英雄”,还是一位干部,给网友留下较深印象——据《潇湘晨报》:
7
月
1
日下午记者从湖南省湘乡市委宣传部获悉,湘乡市政协副主席刘鹤群在指挥防汛抗洪时,被山洪卷走,下落不明。
牺牲在前,享受在后,这样的好官肯定要顶。然而几小时之后,画风突变,澎湃新闻刊出湘乡市委宣传部的最新通报,称当日
12
:
45
左右,湘乡市政协副主席刘鹤群与其妻曾淑英驾驶私车(由其妻驾驶)在金薮乡永乐村扶康地段,因道路被水淹没车辆滑入河中,其妻被当地群众所救,刘鹤群被水冲走……通报中没有提到“指挥抗洪”的信息。
7
月
2
日凌晨,经当地干部群众全力搜寻,刘鹤群的遗体被找到……最新消息中也再未提到“指挥抗洪”的信息。(澎湃新闻)
死者为大,无论刘副主席是因公殉职,还是因私遇难,都是非常不幸的事情。然而,因公牺牲就会成为英雄,而因私遇难只是一个数字,这话虽然冷酷,但现实就是这么回事。每一次大灾大难都要死人,但并不是所有遇难者都会被传颂。
一天之内前后不一致的新闻,引发了部分网友的关注,乃至嘲讽。忽略那些对死者不尊重的言辞,但是这实在不是一个光彩的乌龙。
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我们注意到媒体前后两次所援引的消息源,都来自于湘乡市委宣传部,这应该是相当权威的信源,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安排应当非常熟悉,那么出现这样的乌龙就更加难于理解。
大灾之前,我们呼唤英雄,但是不能去假造英雄,那是生命换来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抗洪英雄岂容顶包?
作为宣传部门的职责来说,在大灾面前可能确有挖掘闪光事迹的动力,其鼓舞人心的作用不容忽视,但这也是把双刃剑,过度宣传可能引发百姓反感,而如果一旦涉嫌造假,则立马适得其反,成为宣传工作的负面教材。
在灾难时,宣传口径也是极为宝贵的资源,过于倾向于挖掘
“正能量”刷屏,势必会挤占其他紧要信息的带宽。在既往很多灾难报道中,闪光事迹从来没有缺席,同时也出现过很多次新闻报道的盲点,使得一些偏僻的灾区长时间孤立无援。
而一些弄巧成拙的案例、和疑似摆拍的报道,更引发大量网友非议,完全成为节外生枝的败笔。
建议正能量宣传不宜操之过急,不宜与救灾信息抢占版面,搜集到的闪亮事迹不一定马上刷屏,晚几天再报也依然闪亮,待洪水退去再发特稿、开表彰会,也一点不迟。同时也能有较长时间核实全貌,有效避免因为灾时匆忙而出现的偏差。
譬如去年抗洪时
“雨水就馒头”的报道,镜头是真实的,但是它不全面,匆忙的刷屏、和夸大其词,引发了网友对于部队后勤支援的质疑,乃至军报媒体出面辟谣,大家闹了个灰头土脸,实在是无事生非。
而真实性更是不容商榷的底线,尤其作为官方权威信源,更要确保信息经得起考验。湘乡宣传部开始说死者去
“指挥抗洪”,是否掌握了真实的分工,还只是信口一说?亦或是出于人为拔高的歪念?
本来作为政协副主席,可能本来也不在指挥抗洪的骨干岗位,毕竟灾难初起,又是休息日,无论是正常通勤,还是因私出行,本来都无可厚非,却因早期报道中的乌龙而额外引发关注,甚至遭到毫无必要的攻击。
教训太多了,这又是一笔。希望当地宣传部给个解释,光删帖删不掉截图,不解释这个笑柄依然会刘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