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关注一起学校提前开学被举报事件,引发公众对教育主管部门态度和行为的讨论。文章指出学校提前开学是违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坚决禁止并追究责任。文章还批评了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举报者的态度,认为其缺乏对基础教育规范管理的意识。文章呼吁主管部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教育观,坚持依法治教,让基础教育学校坚守规范办学与育人的底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校提前开学是违规行为
学校提前开学侵犯学生休息权,是违规办学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禁止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关键观点2: 教育主管部门态度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应肯定举报者的行为,认真调查、处理违规办学问题,不应站在学校一方,纵容违规行为。
关键观点3: 建设良好地方教育生态的意识
主管部门必须带头破除、扭转唯分数、唯升学教育观,坚持依法治教,建设良好地方教育生态。
关键观点4: 规范基础教育管理
透过这起事件可见规范基础教育管理任重道远,要求清理整治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正文
提前开学是违规的,就应该明确禁止,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应该有鲜明的态度。
▲学校提前开学,是违反放寒假规定,侵犯学生休息权的违规办学行为。图/安徽省定远中学微信公众号
据极目新闻报道,2月4日,一名自称学生家属的男子向安徽省教育厅举报滁州市定远中学提前开学补课,违反规定。教育厅工作人员接举报电话时回怼举报者:“
(学校)
违反规定,你不遵守
(学校
提前开学补课的)
规定就行了。
(学校)
提前开学,你不去就完了,这有什么好举报的?”
对此,2月5日,安徽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将举报涉事学校提前开学补课及教育厅工作人员被指言行不当等情况上报,正在调查处理。
学校提前开学,这是违反放寒假规定,侵犯学生休息权的违规办学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应该登记举报信息,对举报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如果举报反映问题属实,要叫停学校的违规行为,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果举报反映问题不存在,也要向举报者做出澄清、说明。
在接到举报后,教育厅工作人员非但不肯定举报者的行为,表态认真调查、处理,反而站在学校这一边,“回怼”举报者,这无疑是对违规办学问题加以纵容。
一直以来,我国有的初高中学校就以学生自愿为名,在假期中违规补课,或者提前开学。而“自愿”实质是“被自愿”。学校提前开学上课,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去上学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利用假期时间补课、提前开学这一问题上,总有家长支持,认为这是学校对学生负责,并质疑举报者是不想学的“学渣”,或者一些校外培训机构。
毋庸讳言,确实有家长“支持”提前开学,而举报学校提前补课的背后或也有复杂的其他利益因素。但是,提前开学是违规的,就应该明确禁止。教育主管部门对此应该有鲜明的态度。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受理违规办学举报的工作人员,都对此态度暧昧,那么,怎么督促学校规范办学呢?
另外,与以往家长向县市教育部门举报学校违规补课、提前开学不同,这次是向省级教育厅举报。
如果说县市教育部门出于当地升学率等政绩考量,对区域内的学校违规补课加以掩饰、纵容,还可以理解,省级教育厅则根本不存在升学率指标这一问题,因为一省的高考录取率、名校录取率是由招生计划与报考学生数决定的。那么,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对待类似举报的态度就很说明问题。
这折射出某些工作人员仍缺乏督促规范办学,建设良好地方教育生态的意识。
去年,针对基础教育
(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以及扫盲教育)
领域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唯分数唯升学现象屡禁不止等违规办学问题,教育部开展了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要求清理整治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透过发生在安徽的这起“举报提前开学遭‘回怼’”事件可见,规范基础教育管理还任重道远。其关键在于主管部门必须带头破除、扭转唯分数、唯升学教育观,坚持依法治教,让基础教育学校坚守规范办学与育人的底线。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