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团队是中科院从事能源战略情报咨询服务的专业智库,致力于能源知识挖掘与分析,密切跟踪能源战略、科技发展、产业布局等最新进展,为决策层战略决策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端咨询服务。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两会能源观察第五期 | 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能,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25-03-08 20: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核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是世界科技前沿和能源领域战略制高点,加大核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对全面建设科技强国、提升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在2025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从如何推进核能原创技术快速发展、如何加强核工业与AI技术有效结合、如何将核能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等提出意见建议。

一、积极推进核能原创技术快速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辛锋 重点关注核科技研发投入的问题,他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基础性、前沿性理论研究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勇闯未知领域;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促进原创技术的转化应用。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加强核工业基础研究投入,全力打造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核领域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投入保障,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杨长利 表示要聚焦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布局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核能科技基础设施和示范工程,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聚焦健全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研发投入机制;要聚焦人才强企工程,构建由中青年专家、资深专家、首席专家和战略总指挥组成的科研人才梯队,着力打造清洁能源科技研发人才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段旭如 表示要发挥我国核工业完整体系作用和丰富的核工程经验的优势,加强企业、研究院所、高校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如聚变涉氚涉核等相关技术攻关。在装置高参数运行方面,充分发挥、挖掘我国现有大科学装置、平台作用,打造国际先进的聚变堆芯级等离子体实验研究平台,深化科学认识,积累聚变等离子体高参数运行经验。在核聚变领域工业软件方面,加快布局核心软件自主研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升级。其次,面向本世纪中叶为实现聚变能源应用,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消化吸收ITER研究成果的同时,应加快推进高温超导强场紧凑型聚变实验装置、聚变材料测试中子源、聚变先导工程实验堆等一批聚变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推进核聚变技术原创策源地建设,自主掌握聚变堆核心技术,加速聚变能源研发进程。

二、加强核工业与AI技术有效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徐鹏飞 希望建立覆盖核领域全产业链的行业性数据中心平台,充分发挥核工业全产业链“链长”优势,构建满足核工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的软件产品研发体系。我国核工业发展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希望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加工成为数据产品,赋能产业数智化升级发展。同时,徐鹏飞认为,要加强人才、资源等专项支持,鉴于核工业的高安全性和高标准要求,亟待在核领域实现基于数据和工业软件驱动的可信可靠人工智能技术,以保障国家的生态和能源安全。重塑核工业产业形态,建设数字核工业是提升我国核能产业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 表示核工业作为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催生产业变革新模式、新业态、新领域的前沿阵地。建议要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对核工业进行数字化创新,加快全产业链的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积累和优化核科技数据要素,推进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核工业的数字化提升上下游全链条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关键环节的竞争力。

三、推进核能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卢铁忠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完善“双碳”配套政策体系时,能充分考虑将核电纳入绿电绿证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为促进高用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利用清洁稳定的核能资源,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十五五”规划中做好核电厂址周边部署高用能产业的顶层设计,促进高用能企业在规划上与核电厂址统筹配置,并出台鼓励高用能产业使用核能的政策方案。同时对于待核准核电厂址,按照核电和高用能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做好统筹规划安排。

四、推动核能技术多元转化应用及专业人才培育

全国政协委员韩泳江 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核技术应用向国民经济领域的转化。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将核技术应用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以产业化公司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共同设立国家级和部委级重点研发平台,给予重点项目支持,并设立核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形成中央与地方协同支持机制。二是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核技术应用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引导,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水平成果转化。三是要充分激发和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探索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人员“双跨”,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保护创新积极性、激发创新活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四是要加强市场推广与应用场景拓展。 在医疗领域,推广放射性药物、放射治疗等技术,提升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在工业领域,推广无损检测、辐射加工等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 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中国核科学日”,并在《原子能法》中予以明确。同时指出构建“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体系,企业应将技能等级与薪酬、股权激励等挂钩,推进职业技能等级与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打通技术工人向工程师序列发展通道,在职业院校设立“工匠学院”,推行企业导师与院校教师“双带头人”制,推进产教融合。

信息综合编摘自: 中国能源新闻网、南方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证券日报网、科学网等。


图片


图片



感谢喜欢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的您能够持续保持关注,我们将继续和您一路同行。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