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章节、段落,一些好看的句子,基于我们自己认为的原因,你会希望记住它、给它做标记、在它旁边的空白处做笔记。
现在开始,凤凰读书开设一个新的版块,我们做一件古老的事:抄书。
我们现在就是要一起寻找和分享书里这样的闪光之处:一段话,几句话,击中你的。
参与方式:
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
—— 读书笔记 ● 第26辑 ——
唐代以前,牡丹寂寂无名,不见于史册经传。桃李梅兰纷纷入诗书,唯有牡丹,人们似乎对其视而不见。多么不可思议:与雍容富丽的牡丹比起来,桃李梅兰像极了怯生生的小丫鬟,但在唐代之前,牡丹得到的关注不及这帮小丫鬟的百分之一。任何审美观都不是永恒真理,将随时代精神速速流变。恢宏的时代喜欢恢宏的建筑、服饰、绘画以及恢宏的一切,如同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时代举国迷恋气势磅礴的巴洛克风格,大气雄伟的唐王朝怎会欣赏色薄花小的桃李梅兰?浓墨重彩的牡丹,注定成为唐人的心头好。唐玄宗开元末年,郎官裴士淹在汾州众香寺取得了一棵白牡丹,移植于长安家中。就是从这个小小的契机开始,唐帝国上上下下掀起了对牡丹的迷狂。牡丹仿佛也昭示着世道人心的奇幻与诡谲。自裴士淹那株白牡丹一枝独秀之后,仿佛只在弹指间,便姹紫嫣红开遍,奇花异朵各擅胜场。在达官显贵的宅邸里,异种牡丹压倒字画古玩,成为第一风雅与时尚炫富佳品。每到花季,在纯洁的花前本该自惭形秽的龌龊政客们,纷纷以赏花的名义将公卿将相们邀集私邸,在吟诗作赋的闲情逸致中暗暗进行着拉拢感情、结党营私的勾当。
——《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集》苏缨 毛晓雯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抄书人:黄小四
我转侧了半夜等锺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锺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一一《我们仨》杨绛/三联书店/2003
抄书人:守望幸福
他过去经常同我讲起安静的故乡小镇,位于荷兰北方某个地区,他的父母依然健在。他们是穷苦人家。他父亲是一个木匠,蜗居在一所小红砖房子里,整洁而干净,一条缓缓流动的运河从旁穿过。小镇的街道宽阔,寂寥。两百多年来,小镇一直沉闷滞后,但是房社保持了当年温馨而庄严的氛围。家资万贯的商人把货物发往遥远的东印度群岛,在这些房子里过着平静的富足的生活,而且虽然体面地落伍了,却仍然保持着光辉过去的余晖。你可以在运河旁散步,来到广袤的绿油油的田野上,只见这里那里到处都是风车,黑白花斑的奶牛在懒洋洋地吃草。
——《月亮和六便士》,[英]毛姆著 苏福忠译/中国友谊出版社/2016
抄书人:郑小媚
在个体与民族的生存中,最为恶劣的冲突经常发生在那些受迫害者之间。受迫害者与受压迫者会联合起来,团结一致,结成铁壁铜墙,反抗无情的压迫者,不过是种多愁善感满怀期待的痴心妄想。在现实生活中,遭到同一父亲虐待的两个儿子未必能同舟共济,让共同的命运把他们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他们不是把对方视为同命相连的伙伴,而是把对方视为压迫化身。
——《爱与黑暗的故事》〔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钟志清 译/译林出版社/ 2007
抄书人:慕克斯基
魏文侯和大臣们闲坐时,就问大臣说:“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君呢?”大家都说:“君主您是一位仁明的国君!”轮到翟黄,他说:“君主您不是一位仁徳的明君。”魏文侯追问说:“您凭什么这么说?”翟黄回答说:“君主您攻取中山国以后,不把它封赐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大儿子,我从这里就知道您不是一位仁君。”文侯听了大怒,就把翟黄赶了出去。接着轮到任座,魏文侯问他说:“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君呢?”任座回答说:“君主您是一位仁明的国君。”魏文侯问:“您凭什么这么说呢?”任座回答说:“我以前听人说过,如果国君有仁徳,他的臣子就敢于说真话。刚才翟黄敢说真话,我因此知道君主您是一位仁明的国君。”魏文侯说:“很好!”于是又召回了翟黄。
——《群书治要译注(第九册)》魏征,虞世南,褚亮,萧德言 编/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抄书人:博泓
古代的男性身上往往都有着很强的责任感,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上,这种责任感都成就了他们的个人魅力。而这种责任感表现在为官者身上,比较突出的就像唐朝的狄仁杰和宋朝的包拯,这些人不畏权贵一心为百姓谋划福利的事迹让他们在历史上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笔,他们身上这种一心为民的思想主张,其实就是一种为官的责任。与家庭责任相比,这种一心为民的责任之心,可以说是一种大的担当,而支撑他们如此做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良知”。
——《王阳明为臣智慧》王国章/哈尔滨出版社/2013
抄书人:博泓
自元朝中期,国力衰落后,原先那威风凛凛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就已经成为了空架子,元朝皇帝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很多国家再也不来朝贡,甚至断绝了联系。生了病的老虎非但不是老虎,连猫都不如。而自从朱元璋接受这个烂摊子后,励精图治,努力发展生产,国力渐渐强盛,而等到朱棣继位,大明帝国更是扶摇直上,威名远播。于是那些已经“失踪”很久的各国使臣们又纷纷出现,进贡的进贡,朝拜的朝拜,不过你可千万别把这些表面上的礼仪当真,要知道,他们进贡、朝拜后,是有回报的,即所谓的“锦绮、纱罗、金银、细软之物赐之”,要是国家不强盛,没有钱,你看他还来不来拜你?
——《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当年明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抄书人:博泓
在中国3000年历史上,没有人能够像秦始皇一样肩负如此伟大的历史使命;在世界历史上,也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像他一样在政府体制方面留下如此伟大而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他作为皇帝只统治了11年,但他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却是决定性的。好大喜功、精力充沛且野蛮残忍的秦始皇以秦王国为原型,把征服而来的新领土建成了一个共同体,所有后来的帝国都采纳了这种基本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王朝。而且,秦始皇所建立的帝国模式——独一无二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化的中国,也即“中央王国”——直至今天还激励着每一代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无怪乎当代中国的历史学家们将秦始皇视为英雄,对这些历史学家而言,秦始皇是一个无情的、反对贵族和儒学传统的革新派原型。
——《统治史》[英]塞缪尔·E·芬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抄书人:博泓
“传统”不是“过去”,而是时空的不断延续,它存活于现在,连接着过去,同时也包蕴着未来,它是如此开放,由于它的存在,我们可以一会儿在过去,一会儿在当下,一会儿在未来,我们可以在往复穿越中不断地丰富人生。 现在许多人把传统文化称之为“国学”,“国学”总有点国家之学的意思,而“国家”是机器,是政治,是代表某一阶级利益的学问,所以,还是叫传统文化吧。传统文化从纷杂历史中凝练、沉淀出的精华,一定超越国家概念,它,如同冬日的暖阳,只为唤醒,只为照耀,只为燃烧…… 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学习直透事物本质的能力。 学习传统文化是为了最终达到浑厚、圆融的境界。 ………… 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现代化不必在价值取向上以西方文化为归依,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 其实,文化没有低劣或高级之区分,关键看它服务于哪个阶级。未来的世界对文化会趋于两种极端,要么是极度宽容,要么是极度杀伐异端。我们可能会自以为是地笑话所谓落后民族的落后文化,但那可能是我们无法理解他们对世界的那种敬畏和淳朴,而在他们眼里,我们的先进也许是动物般的残忍与无知……所以,我们能做的,除了尊重,还是要尊重。因为在天道法则下,没有所谓前后之分,有的只是世界文化的“缤纷”。
——《生命沉思录》曲黎敏/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抄书人:林清瑞
人与人之间情断义绝,并不需要什么具体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经离开的结果,事后才编造出的借口而已。因为倘若心没有离开,当将会导致关系破裂的事态发生时,理应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没有,说明其实关系早已破裂。
——《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 著 / 李盈春 译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4
抄书人:平秋
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需要对自我很诚实,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走到群众外围,回看自身处境。
——《孤独六讲》/蒋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抄书人:流水不争先
现在的教育主要是训练孩子听话,不惹大人生气,不干扰大人的活动,而更理想的教育是以能使孩子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为教育宗旨。教育应该给孩子坚强、自尊、有正义感、抵制控制和利用,抵制宣传和盲目地适应文化,抵制暗示和时髦。
——《动机与人格》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 许金声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07
抄书人:从容
公法与私法。其实无异于谈到权力的公权与私权。公权的代表者显然是国家层面的,尤以政策法规,以及法律为主,它们被看做是一个国家意志的代表,并且伴以强制性所著称,所有人都必须以此作为基础来服从。同时,私权代表者是个人权力,简单点的表述即是一个老板有权让他的雇员去做一些分内之事,但雇员有权拒绝,而老板无强制权让其去行动。这同时带来一个问题,老板肯定会开除不听他指令的员工,但这属于财产权,一定程度上并不属于私权和公权的范围。但它所表露出来的现象是可以追溯到动物本能的领地意识,即个人生存范围,这点上模糊了现代公权与私权的范围。
——《支配社会学》
马克斯·韦伯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抄书人:夏虫问冰
我们希望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客观意义,希望自己的种种牺牲不只是为了脑子里的各种空想。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16
抄书人:xiao nuan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少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旅行的艺术》[英] 阿兰·德波顿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抄书人:飞天
只有你存在过的地方才是人间/只有爱你的时候/我是女人
——《我们爱过又忘记》余秀华/新经典文化/2016
抄书人:xiao nuan
在爱情的事上如果考虑起自尊心来,那只能有一个原因:实际上你还是最爱自己。
——《月亮和六便士》/毛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抄书人:xiao nuan
不“挣”而获得的爱情首先是非分的,其次绝不可能持久。他们不懂得,一个人在情感生活中只消耗而不储蓄是危险的。有价值有质量的爱情永远要去主动地“挣”。“挣”的过程,是成长、成熟、纯化的过程,是辛勤和真诚的付出的过程。
——《非洲札记》严歌苓/北京联合出版/2013
抄书人:张张
恋情指一种强烈的想与异性亲近并结合的感情。这里说异性,是想只讲常态,不讲变态;如果也讲变态,那就同性之间也可以产生恋情。恋情是情的一种,也许是最强烈的一种。何以最强烈?先说说情的性质。小孩子要糖吃,得到,笑;不得,哭;笑和哭是表情,所表的是情。情是一种心理状态,来于“要”的得不得。要,通常称为“欲”,是根;情由欲来,是欲在心理上的明朗化。明朗,于是活跃,有力;这力,表现为为欲的满足而冲锋陷阵。这样说,如果照佛家的想法,视欲为不可欲,那情就成为助纣为虐的力量。有所欲、求,情立刻就来助威,其方式是,不得就苦恼,甚至苦到不可忍,其后自然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了。
——《恋情》(摘自《顺生论》)张中行/中华书局/2012
抄书人:博泓
我与爱玲结婚已二年,现在亦仍像刚做了三朝,新郎与新娘只合整日闺房相守,无事可为,却亲热里尚有些生分,自然如同宾客相待。有时两人并枕躺在床 上说话,两人脸凑脸四目相视,她眼睛里都是笑,面庞像大朵牡丹花开得满满的,一点儿没有保留,我凡与她在一起,总觉得日子长长的。忽然窗外牛叫,爱玲与我听见了,像两个小孩面面相觑,诧异发笑。我说牛叫好听,爱玲因说起这次与斯君夫妇同来,婉芬抱光含坐在轿笼里,路旁有牛,她教婴孩学语,说“牛,我光含”,爱玲说着又诧异好笑起来。爱玲又道:“牛叫是好听,马叫也好听,马叫像风。”-
——《鹊桥相会》(摘自《今生今世》)胡兰成/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
抄书人:博泓
在生物学上,有的科学家认为爱情不过是一种血清素效应所产生的激动。因为血清素效应会随着刺激与时间渐渐变淡,因此热烈的浪漫总有一天得转变成情感的依附。当爱情转变成情感的依附时,可能就类似于亲族之爱了,有时连性欲之爱都会消逝。
——《浮光》吴明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抄书人:飞天
但你知道,你仍然无可救药的爱着她。也许,你爱的并不是这个具体的女孩,你爱的是爱这种感觉。因为这种感觉,你曾经不顾一切的为之投入。你爱的也许就是蕴藏在你内心深处的那种爱的能量。现在,当你丧失了爱的对象,冷漠是否将卷土从来,覆盖你的内心?
——《诞生》杨绍斌/作家出版社/2015
抄书人:吴伟
第十四辑: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
第十三辑: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第十二辑: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第十一辑:
蟋蟀低唱,燕子绕空飞鸣,秋已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