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比亚迪,又掀桌子了 ·  2 小时前  
壹读  ·  申公豹就想修个仙,为啥那么难? ·  16 小时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请在花树下停留一会儿,让这一会儿充满爱丨周末读诗 ·  15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轻度抑郁的人,多半有这几句口头禅,希望你一句也没说过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25-02-12 18:30

正文


“感觉自己不会快乐了。”


闺蜜说完这句话后,本来热闹的聚会顿时沉默下来。


如今的人,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但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情绪稳定”的大人。


受到伤害,会笑着说“没关系”,压力太大,会强撑着说“我可以”。


上班短短几年,撑不起钱包,又掏空了心身。


于是很多人感慨:小时候盼望长大,可长大后心中的苦楚远比快乐多,似乎越活越不开心。


别怀疑,你的感觉并没有欺骗你。


人体是一部复杂而精妙的系统,面对任何病变,其实都有预警阶段。


如果你经常说下面这3句口头禅,正是大脑在给你提示: 需要关注自己的身心了。




哪几句口头禅呢?


第一句:“怎么这么倒霉啊!”


常说这句话的人,看待自我是悲观消极的,总觉得自己有缺陷,甚至一无是处。


习惯性地否定自己,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于是,情绪时常低落,对日常生活、工作、交际失去愉悦感,对批评和失败过度敏感,常因为承受不住挫折而自怨自艾。



第二句:“当时要是……就好了!”


常说这句话的人,总是很容易沉溺于往事,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和遗憾中。


比如总是陷入负性思维的反刍中,习惯性地反复思考过去的错误和不愉快,忽视已取得的成绩和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或是觉得他人对自己冷漠,周围人都不理解自己,最终感到孤独和被世界抛弃,无法从消极情绪中解脱。


第三句:“以后肯定也是这样!”


常说这句话的人,对未来抱着悲观的态度,总觉得生活毫无希望,事情永远不会有转机。


哪怕对生活现状不满,也缺乏改变的勇气和魄力。


最终成为“习得性无助”,在哀叹和抱怨中,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



心理学家贝克(Beck)提出过一个“抑郁认知三联征”。


他说,抑郁会使人消极地看待自我、世界和未来,这三个方面的消极感知形成“认知黑三角”。


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对自我、过去和未来持有消极看法,从浅层往上依次为:


个体对自己做消极评价、对以往经验做消极解释、对未来持悲观预期。


后来,我们经常用这三个层次来衡量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也开始用三个层次表现出的“口头禅”,来评估一个人的抑郁层级。


听过一句话:


沉溺在抑郁情绪中久了的人,潜意识会帮他们反映在日常语言中。


确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验。


比如:


听了领导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陷入“怎么这么倒霉啊”的内耗中,没心思去做其它工作;


婚姻不顺利时,总忍不住抱怨“早知道当初不嫁给他……就好了”,把如今的生活贬得一文不值,生活也停滞不前;


朋友评价了一句自己今天的穿着,回家就不停照镜子,但捣鼓半天,心里想着“以后肯定也这样”,便放弃改变……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口头禅,往往最容易被忽视,以为是偶然事件。


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损坏你的健康,把你的生活拖入无底深渊。




知乎上,有人问:


当我感觉内耗不断、焦虑抑郁时,能做点什么拯救自己?


高赞回答一针见血: 按下暂停键,并尝试改变现有生活。


朋友晓晓今年研究生刚毕业,进入一家新媒体公司。


她业务水平不高,不仅写不出爆款,主管还开会公开批评她文章逻辑不通。


她因此在深夜痛哭过几回,在同事面前也抬不起头,对周围人的声音变得十分多疑。


到后来,甚至逐渐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不愿和朋友交流,下班后也不想参加任何聚会。


从心理角度看,这种逃避行为是大脑发出的“逃跑”信号。


潜意识通过这种消极情绪暗示晓晓,当前的工作或方向可能不适合她,需要重新调整。


于是告诉大脑:快逃。



当然,十点君要在这里声明:


这里的“快逃”,指的不是必须辞职,逃离当下环境。


而是要想办法摆脱当前的状态,按下暂停键,给自己中场休息的时间。


这很像电脑运行过快时需要重启,大脑在压力过大时也需要暂停,重新整理思绪,找到新的方向。


按下暂停键,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出发。


想起之前看过一部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感触颇深。


男主高野千夫是一个谨小慎微、性格内向老实的人。


他在一家网络公司做售后,每天不仅要应付形形色色的客户,还面对领导的苛责。


每天早出晚归,很少请假,渐渐地,他开始一点点表现抑郁症的症状:


身体各部位莫名的疼痛;


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经常胡思乱想;


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



后来,高野被诊断患 上了抑郁症, 但为了家人,他还是强撑精神,回到公司继续上班。


好在妻子晴子及时发现了丈夫的情绪变化,让丈夫暂时停止手头的工作,做点其他事转移注意力。


当生活慢下来,生活重心调整后,高野的抑郁状态才逐渐好转。


看过一位认知神经科学家讲过一项“社会竞争理论”研究:


抑郁,是人类身体的一套自我适应行为。


当人们感觉压力过大时,行为上会表现出退缩、萎靡、低自尊心,来换取肉体活命。


所以,不必谈抑郁色变。


轻度抑郁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大脑开启了“自我保护”机制。


让你不得不减少对外界的过度索取,避免进一步受伤害。


就像十点君一直认同的一句话:


轻度抑郁其实是大脑在提醒你,该放缓脚步了,学会向内看,学会爱自己。




聊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感觉,今天的十点君一直在强调:


重视轻度抑郁的后果,但不必害怕它。


虽然,如今很多人“谈抑郁色变”,把它称为新时代不死的癌症。


但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刘轩在《幸福的最小行动》中提及的那样:


为自己做正面的改变,能够更快从负面情绪中弹回来。


那我们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十点君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现代人的情绪调节指南。


1.每天练习“快乐333法则”


畅销书《别想太多啦》中有一个观点:


你太在乎,别人才有了伤害你的能力,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想太多。


关闭那些声音,把人生调成静音模式,才能找回人生的主动权。


人生寥寥几十载,与其考虑太多,不如静下来享受,经常使用“快乐333法则”:


每天3次暂停:设置手机闹钟,正午12点/傍晚6点/睡前10点,深呼吸10秒;


每周3件小事:买支向日葵、给旧友聊聊天、跟着视频跳幼稚舞蹈;


每月3次出走:去咖啡馆写日记、坐随机公交车看风景、参加一次脱口秀开放麦。



2.尝试4-7-8呼吸法


什么是4-7-8呼吸法?


这是《抑郁症自救指南》的作者安德鲁·韦尔博士基于一种古老的瑜伽练习“调息法”普及开的一种呼吸方式。


心情烦闷抑郁时,舌尖抵住上颚,用4秒深深吸气,屏住呼吸7秒,想象抑郁情绪化作黑雾,紧接着缓缓呼气8秒,舌尖轻弹发出“呼”声。


有科学研究表面:


如果连续6周练习4-7-8呼吸法,可以降低生活中23%的焦虑,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吵。


3.允许自己“当个废物”


之前 看电影《心灵捕手》时,肖恩和威尔有一段对话让人动容。


主人公威尔本是天赋异禀的天才数学家,但因为童年时的遭遇让他无法进入亲密关系。


威尔认为女方非常完美,而自己身上有无数瑕疵。


肖恩为了帮助威尔卸下这个心理包袱,对他说了一段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