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中国
“见证学术力量 锻造学术精神”——关注“学术中国”,即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新闻界  ·  《国际新闻界》2024年第11期目录 ·  昨天  
研之成理  ·  北化工严乙铭课题组ACS Energy ... ·  3 天前  
社会学研究杂志  ·  流动平衡、参与共创与包容竞技——半职业电竞青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中国

教育歧视:一剂毒药

学术中国  · 公众号  · 科研  · 2017-02-16 12:36

正文

来源|作者投稿  作者 | 王邦权

编辑:学妹(ID:xuemei700) ,媒体转载请联系学妹要授权


教育歧视是一剂毒药,将为孩子的天空抹上一片灰色,在那里,看不到阳光和希望,只有阴霾与心碎。不被歧视的孩子还有?救救孩子!


——题记


很久以来,我就想写一篇有关教育歧视的文章,尤其看到这么多年过去,学校里还在上演歧视的悲剧,这一幕和我当年的遭遇没有什么两样,更使自己坚定起来,毅然握起手中的笔,鞭笞我曾经受过的小学教育,以唤起学界同仁、校长、教师、热心教育的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关切与思考。


在离我家很远的一个村子,有一所小学,我就在那儿度过了四年的时光。回忆的漩涡里,有三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就是,由于我总不开窍,成绩差到极点,“回去叫家长来”就成了伴随我四年的噩梦,而且老师还会反复与我母亲商量留级事宜,让她颜面尽失,也让我觉得耻辱和抬不起头。


第二件事就是,成绩差会被罚站讲台,真的是一个颇为尴尬的场面。教师在一旁讲课,而我傻傻地站在一旁,被同学们当成典型与“榜样”,除此之外还无缘坐在前面,会被扔到差生的阵营,形成班级两道不一样的风景:前面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后面则是学习成绩相当糟糕的学生。两道风景相互敌视,好学生瞧不起差学生,刻意与其保持距离,而我们作为被抛弃的边缘人,无时无刻不充满自卑与孤独。


第三件事则是有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了班上第四名,在拿成绩单的时候,老师惊讶万分,腾出他的位置让我坐,当自己内心正在升起自豪之情时,他却突然问我“你不会是抄袭的吧”,还未等我回答,又继续质疑“你抄袭了吗”。在偌大一个办公室,所有老师,相识的,不相识的,都在用眼睛盯着我,让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一个罪犯,被拖往刑场,绑在柱子上,随即四面八方有一万只利箭向我射来,无处躲避,只能默默忍受伤害与羞辱。



实际上,我那次之所以能够突然从一个失败者变为成功者,我父亲有很大的功劳。每天清晨,当他起床煮红薯时,就催我起床,监督我背功课,天天如此,才有了期末理想的成绩。当然,老师的质疑未必是有意歧视,也许是一句无心的话语,因为我相信他是一位善良和关爱学生的好老师。还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还常常下雨,他见我总是赤脚不穿雨靴,小脚丫被冻得通红,就将我叫到办公室,送了一双他的雨靴给我,虽然不合脚,但是心里暖暖的。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敬仰的老师,却在无意之间伤害了一位学生的心灵,让他多年以后,还活在梦魇中,无法走出来,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审视个人的教育经历,发现学校以考试分数为中心,充满了规训、惩罚和歧视。学校更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屠宰场,阴冷,缺少温情,试图用暴力手段,将所有学生打造成获得高分的机器,不谈智慧、人性和激情,只要你还处于成绩的低端,就有被清理出局的风险。


后来,我慢慢长大,也有机会当一名老师,指导学生的功课。每当他们亲切地叫我“老师”时,我就惴惴不安,在担忧中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我有意无意地歧视学生了吗”,“还记得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吗”,“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了同样的爱与尊重吗”,“还有什么做得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的吗”。每一天,我都这样自省,害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惨痛会落到我的学生身上,害怕他们变得不自信,害怕他们没有尊严地生活,害怕他们变得像成人一样忧郁和老态龙钟……同时,我会反复向孩子们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希望与他们共享,“当你们某一天有机会站在讲台上时,请对所有学生抱有深切同情,给予无限关爱与尊重,相信善良与卓越的种子植根在灵魂深处,如果还未找到,只是我们缺少能力与足够的耐心将其发现”。



教育歧视,一方面,有违《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0年颁布的《反对教育歧视公约》中,也明确规定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反对教育歧视。


另一方面,有违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为培育完人努力,以分数为信条,以惩罚和歧视为技术的理念与它相冲突。或许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没有改变,教师只能在老路上徘徊。其实,灵魂的自由远比禁止歧视的制度和呼吁尊重的呐喊更重要。社会由个体组成,不要认为自己人微言轻,不足以影响全体,就放弃努力的希望,应该意识到,每个人向前一小步都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会为整个民族带来无可限量的未来与耀眼的光芒。


教育是一项灵魂的事业,在这项事业的路途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只是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就永远只能目睹好成绩与差成绩的对立。在此背景之下,歧视后者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应该呼唤人性,将每位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的高山,山上有潺潺的溪水,有苍翠的树木,有奇峰异石……抛弃单一的视角,让我们用艺术的眼睛去欣赏每一位孩子,发现他们的潜能与闪光点,多些鼓励和赏识,让他们与最美的自己相遇。我坚信,教育并非真的很困难,只要我们做了前面的事情,孩子们会有兴趣与动力,在他们的一生中持续努力,并且不辜负上天赐予的美好。假如还没有找到学生的闪光点,请不要急躁与失去耐心,多些信念与期待,相信它就在某个角落里,等待我们发现与惊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征稿 | 我的故乡:与费孝通先生对话”

本次征文依然采用开放性选题,即“我的故乡:与费孝通先生对话”,你可以写在外学习工作的点点滴滴,人情冷暖,也可以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家长里短,还可以写环境的变化、交通的变迁,总之要以一个外出学子、游子返乡的角度去反观都市生活与故乡农村的变化,都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那些在你头脑中挣扎的意象都可以在笔端倾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查看详情

·

·

·

END


l 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l


红黑榜    未来简史    没有抱负博士生    教师挖角之争    梦想    开题报告    页码设置    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   科研必备    阅读技巧     英文科研写作    国家社科基金    


学术中国

ID:xueshuzhongguo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咨询(微信号):xuemei700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使用国家社科基金大数据查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