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成长期特指A到B轮融资,产品成熟,正在进行市场扩张,试图将业务高速复制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和人的青春期非常相似,它充满了波折,叛逆,冲突,大多创业者都认为这是压力最大的时期,我描述上一次创业的成长期也会用hardest ever这个词来形容。我还问过一些看起来发展地一帆风顺的企业,那几位创始人毫无意外地说成长期是最难的,企业的初创期和成熟期碰到的困难再多,也不至于让人感到绝望。
为什么成长期会那么痛苦,那么难熬呢?
从企业自身来说,和种子期孵化器相比,企业在成长期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要保证成绩,还要保证速度,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往往是受限的。 拿团队来说,当组织架构不够健壮的时候,快速扩张就很容易出现管理失控,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有可能扭曲。尤其是对于一些签对赌的企业,必须在不减速的情况下过弯道,危险系数很高,压力也会很大。
举例来说,假设你做一个b2b的平台,天使的时候你只要有一个团队,有产品思路就可以了,但是到了A-B轮的时候,你会被质问验证自己 1. 两头的b能被你的平台所撮合。 2.两头的b用户愿意通过你的平台去找另一头。 3. 当你撮合足够多的两端的时候,面对可能的竞争格局,你是否有能力赚到钱。
这里面的1很容易在冷启动后自动验证,而2是很难的,当你没有在一端率先有一定规模的时候,你很难保证另一端的b有这个主观意愿,就好比相亲平台你总得先整合一批优质单身女或是优质单身男,再以此为基础去获取另一端的客户。 至于3,你永远避免不了要跟人傻钱多的人聊怎么赚钱,这里就不多说了。
所以这个例子里,成长期的创始人除了不断融资之外,还要奋不顾身地累积资源,验证2的可行性。 拉新不能停,还要拼命抓留存。 很容易就会有一个臃肿的运营团队或是地推团队,没日没夜地加班,这个压力可想而知。
而最要命的是,你为了完成这个阶段的目标,你很难坚持你的价值观。你刚开始打造这个b2b的平台是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是你那臃肿的执行团队眼里只有KPI,拉人头,签客户,客户的生意难不难做没功夫管了,而这一点是最致命的。
从外部来看,这个阶段的大多数企业尚未出现规模效应和品牌势能,不容易为外部理解和认同,前期还要在各个运营方向上烧钱完成冷启动,获客成本和推进效率都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这时候就容易被外界质疑。 比如冷启动阶段补贴可能是必须的,但是你一补贴就容易被外界理解成业务不良性,抓不到真正痛点,没有盈利能力等。
拿刚才的b2b平台的例子,你先整合的这一端B是需要成本的,即便没有补贴也需要配资源去整合,这时候你看起来就是一个业务还没起量且烧钱的企业,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你需要面对各种人的质疑,被认为是个ppt企业,骗局,没转化,没竞争力等,其实没必要担心,BAT也是这么过来的。
那么如何应对成长期的烦恼呢?我的个人总结有这么几点:
不要一个人战斗
我见过很多创业者很独,习惯自己扛全部责任,总觉得没人能分担自己的压力,就算你的员工未必能理解你帮你扛压,还可以找合伙人分担,甚至找投资人。
大部分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会在前两年用完天使和A轮的钱,于是前两轮投资人这时候就成了创业者的兼职合伙人,是你的股东,而且很可能比不出钱的合伙人要更加跟你齐心,完全是可以帮忙的。 很多创业者向我求助的时候我说你们的投资人投后能力老牛逼了,为啥不找他们呢?
当有别人和你一起站在你的角度抓思想工作,控制发展节奏,你的压力自然就被分担了,公司风险也下降了。
坚持信仰
创业刚开始总有什么是你坚信的,你坚信你能带来价值,改变行业,提升效率等等,那么对信仰的坚持,才能坚定不移地围绕核心价值发展。 不要总听别人说马化腾接外包之类的,接外包苟活的公司多了去了,最后有几个发展成功的?还是要坚持你相信的东西。
当今社会很多人的安全感来自于有钱,有社会地位,一遇到问题就想尽快赚钱赚名声好给自己壮壮胆。然而真正能给你带来安全感的一定是信仰。有钱有权的人睡不着觉的缺乏安全感的多了去了,有信仰的人一定活得安稳。
和烦恼共舞
试图证明自己,澄清、撇清某个外界对自己的“抹黑”,都会引来一系列的错误。一个青少年,被别人说不成熟,这时候越试图证明自己,想要辩论,就越会被认为不成熟。不成熟也挺好的,企业也是,企业越早期,越是有可塑性。 上来就把自己做熟透的企业绝对不是好的投资标的,不是具有活力的企业,未来是不会迎来爆发的。
对于发展的压力,外人的不理解,团队人员和文化的不稳定,完全没必要当成必须修正的东西,可以和它们做朋友,拥抱它们,当成青春痘一样。 我现在这个年纪脸上光溜溜的,想长痘痘还没那个强大的内分泌呢,完全没必要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