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景九 编辑:二蔓
导语:2024,即将结束。2025,近在眼前。
回首这一年,你过得还开心吗?吃了哪些好吃的饭,旅过几次印象深刻的游,看了哪几本特别有收获的书?
如果说2023年,是大家雄心勃勃、再次出发的一年,那么相对来说,2024年,可能会有更多人,试着把目光收回到了自己的身上,重新思考战略,琢磨战术,苦练基本功。
而读书,可能是最低成本帮助我们看懂未来,看清脚下的方法。
01
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假如问一个人,最近,你最想做成的事情是什么?
答案肯定五花八门。做成一摊业务,学习一门技能,跳槽,减肥,甚至脱单。
但如果你接着问,你每天花在这个事情上的时间有多少?对方可能就突然卡住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实际做出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多少。那么,结果不如意,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而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其实很难集中。因为,我们每天被大量短视频和碎片化的内容充斥,很少静下心去思考。久而久之,耗神耗心,记忆都越来越差。不需要的东西看了一大堆,需要的东西一点也想不起来。
怎么办?
一方面,减少消耗。比如,累了就少刷手机,因为那看起来是放松,实际上还是在耗神。这时候,你应该多做冥想,放空大脑,不要再耗神了。
另一方面,高效利用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系统地学习一些记忆方法,像是卢菲菲老师讲到的记忆宫殿法。从一个中专毕业出来做服务员的女孩,到脑力奥林匹克“世界记忆大师”的荣誉获得者,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记忆力可以通过练习改变。
举个例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协作增效、不断更新。很有名,也不太好记。
怎么办?卢菲菲老师现场给我们构想了七个画面。
积极主动,就是爷爷抱着一只鸡。以终为始,就是奶奶抱着一只钟去跑步。要事第一,就是爸爸手里拿着一串钥匙。双赢思维,就是妈妈拿着两只苍蝇拍。知彼解己,就是哥哥拿着纸和笔去机场接机。协作增效,就是姐姐做鞋的时候很有效率。不断更新,就是弟弟拿着一块新的布。
直播间里有不少观众惊呼:啊,感觉一下子就记下来了。
为什么这么神奇?卢菲菲老师说,人更擅长记住画面。找到画面,并用我们早就知道顺序的人物角色,做好连接,就好记了。但用心记,别用力。因为太用力,就会耗神。
厉害。从卢菲菲老师身上,我学到的不只是记忆方法,还有一套保持清醒,善用大脑的思想。
可或许有人说,记忆力好是不错。可是,都到了AI时代,这一套还有用吗?
当然有用。因为AI时代,最重要的能力,可能就是提问。你可能需要调用更多知识,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
02
用好AI的前提,是先把它当做人
为什么我总是用不好AI助手?
这是不少同学,一顿操作之后发出的抱怨。
比如,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但成绩一直不理想,你心急如焚。
你问,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它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要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哎呀,这都什么呀!全是车轱辘话,大而空,根本没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嘛。
软件技术专家程希冀老师说,这很正常。
在你之前的提问方式下,AI助手也很无助。因为,它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偏好,处在什么情况里。
有人可能会说,啊?这不是常识吗?同样的问题,我去问朋友同事,他们很快就能给出答案啊。
是这样的。但而同样的话,你去问同事,问朋友,之所以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其实是因为你们有很多信息,已经提前共通过了。对方认识你,了解你,知道你在什么情况下遇到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所以,当对AI提问的时候,最不能办的一件事,就是:把“常识”省掉。
比如,你问“怎么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不够的。
你要问:我是xx省份的高三学生家长,孩子还有半年就参加高考了。目前孩子学习挺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快,尤其是物理成绩不好。半年内,怎么切实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成绩?做一个具体、实际、可操作的计划。
再厉害的专家,你也需要给出足够的信息,他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否则,即使专家再厉害,也只能给你针对性很弱的,正确的废话。
想用好AI,你可能得先把它当做人。
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利用AI,快速地掌握和学习更多知识,开始探索自己的新出路。
什么新出路?比如,我们先来个看起来最简单的:摆摊。
03
摆摊,是对创业想法的验证
零售观察家黄碧云老师说,你有什么开店的想法,先去摆摊上演练一遍。不用倾尽全力,苦大仇深地破釜沉舟搏一回。摆个摊,就能低成本验证你的想法。
统共几千块的事。就算结果不好,也没事。你还可以换,还有子弹可以打。
举个例子,贵州人小杨。
他出来摆摊,就卖贵州的糯米饭团。8元一个,脆哨、糯米饭都给得足足的,调料都是家里寄送过来的。而且人会说话,也机灵。
这条件,还做不成生意?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简单了。
第一次,摊子挡路了。被隔壁店店主赶走。第二次,生意太好,隔壁摊主眼红,把他挤走了。第三次,他去了地铁门口。可地铁门口的人上班来去匆匆,糯米饭总是要等,又能卖出去多少?第四次,违规了,只好向城管交罚款。
太惨了。
不过,既然都这么惨了,拍成视频是不是也会有意思?小杨和女友一合计,视频拍了,也发了,但看的人也不多。
但是,不多归不多,因为短视频显示了“同城位置”,渐渐地,有人开始通过短视频来找他预定饭团了。到了后来,线下摆摊卖的,有40%。但通过短视频线上预定的,有60%。好起来了。
到了今年,小杨的第一家店,在广州正式开业了。
真好。摆摊,能快速收获社会的毒打,考验你的创业力。这事能不能干?能不能做好?摆个摊就知道了。
很多人,不是被没有方向的迷茫绊住了,而是被迟迟没能迈出第一步的自己绊住了。
不一定是线下,线上,也有很多“摆摊”的机会。开一个小店,做一个账号,都算。
04
人生的定位,大于自媒体的定位
很多人都感慨:自媒体已经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留给普通人的低成本机会。
那么,如果想做自媒体,该怎么起号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毕竟,我们又不是大学教授,也不是著名企业家,更不是世界冠军。哪里来的关注呢?
讲道理吧,自己也没学明白,怎么讲给其他人?上才艺吧,可就连咬打火机这种狠活都有人搞过了,还能怎么搞?
巨土文化CEO池骋老师说,没关系。这个问题,其实有个标准答案。
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拥有什么能力,你就去做什么定位的账号。
举个例子,你喜欢美食,想当一位厨艺博主,但你没有王刚那样能做出满汉全席的厨艺,怎么办?
没关系。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做不了满汉全席,你能不能每天为自己准备一份“爱心早餐”?
你想做时尚的服装买手,但你去不了秀场,参加不了各大厂家的展销会,但你可以先从基础知识学起,展示自己的穿搭尝试和学习笔记。
这些,不仅是一条通往未来能力的路,更是一条竞争更小,更好入手的路。因为那些已经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的高手,是不会和你来竞争的。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这种定位思路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人生的定位,大于自媒体的定位。
所以,池骋老师也说,选哪个赛道都好,就是不要选一条叫“自媒体”的赛道。自媒体它本身根本不是赛道,而是一个杠杆,一个放大器。放大你自己,放大资源。
甚至,放大你的生意。
05
从零开始,梳理生意
说到做生意,肯定有不少人说:我也想做生意。可是,怎么入手?
新加坡教授、天使投资人周宏骐老师说,问自己三个问题,就能帮你梳理清楚你手里的生意。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三个问题。我猜,你大概听过这样一家公司,lululemon。
好的。那么,请允许我问第一个问题:它是干什么的?
要回答一个公司是干什么的,你大概要说清楚它“卖什么”,“卖给谁”。在品牌初期,lululemon卖的,更多是运动服饰。它的客群,也大概是热爱运动旅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群,尤其是年轻女性。
接着,是第二个问题,它是怎么干的?
首先,当然是做好产品。lululemon解决了之前很多瑜伽裤的问题,比如卡裆、留痕等等,而且把瑜伽裤带入了更多场景:通勤、徒步、商务……由此,它也渐渐打下了“时尚、高端、舒适”的心智基础。
当然,除了产品之外,lululemon的销售推广体系,也有很多亮眼的地方。比如,你去到他们的店里,你大概会发现,他们的店员,和其他家的店员不太一样。似乎格外有热情,也更专业,学历也不低,也很爱运动。
而且,lululemon在初期,还会免费将产品送给瑜伽教练、健身教练。教练,算是运动人群中,特别有代表性的本地意见领袖,所以,当他们对产品进行认可,并进行推广的时候,效果就会惊人地好。
所以,第三个问题也呼之欲出了:找谁干?
答案就是:找产品研发的高手,找内容营销、品牌建设的高手,找高学历、爱运动的销售,找各种本地意见领袖,如瑜伽教练、健身教练。
干什么,怎么干,找谁干。
这就是周宏骐老师建议,在开启一个生意之前,你需要想明白的三个问题。回答好这三个问题,你就完成了从零开始构建生意的思考。
可是,前两个问题还好说。要找到适合的人,往往并不容易。
06
选人,如同选钻石
直播中,企业战略培训师高建华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让人印象特别深刻。
之前,中国区惠普的总裁曾经这么要求他:选人,如同选钻石。
什么意思?
很少有人买钻石,是代购的。当你去买钻石的时候,大概率是自己去精挑细选。
选人,也一样。
这就要求,你花大量的时间,去面试,去筛选。而不是一股脑地丢给人力。
不少公司,可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一说找人,就让HR去找。
从头到尾,HR大包大揽——这简直像包办婚姻,入了洞房才知道,我的对象长这样。又怎么能行呢?
所以最开始,你就要整理好需求,告诉人力,你需要有什么素质的人才,他要完成什么工作。然后,请人力做好初选,按照1:10去配比。什么意思?你要1个人,就找10个满足学历、经历、工作年限等硬性条件的候选人。找到5个候选人,再一个个安排面试。
宁肯花30天时间,看1000份简历,谈20个小时,最终招一个人,也不要随意招人。否则,等人进来后,发现不对,你还要再花三五年的时间,去改变他。
就像优势星球发起人崔璀老师所说:选人是1,带人是0。如果没选对人,你就要花大把时间去带人。最后,还是0。
未雨绸缪,才是最好的风险管理。
07
选择的第一刚需,是规避风险
是的,风险。
做任何选择,都要先确保一件事:它的风险,自己能不能承受?
如果承受不了,那么千万三思。
正如同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那么我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
选择的第一刚需,可能是规避风险。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暴雷”。无论是寻找合作伙伴,去打工,还是买房,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有人感慨,我们迎来了一个财务问题大爆炸的时代。
如何应对呢?
或许,你可以试着,学学看懂财报。
中国财报分析权威专家张新民老师说,企业破产前特别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现金流出现了问题。这时候,你就可以在现金流量表里找到端倪。
比如,看企业卖东西赚的钱,能不能支付开支。企业卖东西赚的钱,叫做经营活动现金流。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开支,就是入不敷出。
这时候,你就要抓紧看看它的开支都在哪。尤其是,投资的开支,即: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
一个人,本来工资就不够花,还借钱去炒股。长此以往,他的资金缺口,就有可能越来越大。
企业也是一样。如果企业本身就入不敷出,靠借钱过日子了,结果还大手笔对外搞投资,风险必然近在眼前。
又或者,你还可以看看:企业借钱的情况。即:看企业筹资活动的现金流。企业筹资,就像人输血。如果一个人不能自己造血,只能靠输血吊着性命,风险必然很大。
看懂财报,是看懂企业、看透风险的重要途径。
财务,是商业的语言。或许我们永远不会从事财务工作,但我们一定生活在商业社会。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掌握这门技能。
而说到“掌握技能”,好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我去练习练习沟通。
08
沟通,不是技能问题,而是观念问题
在直播的时候,著名表达演讲导师黄执中老师说起了一个小小的烦恼。
什么烦恼?
很多人来问沟通问题,问的都是“我该怎么说”。很明显,他们都把沟通,当成了一个技能问题。
但很多时候,沟通是一个观念问题。
什么意思?举个例子。一位妻子,觉得丈夫“不够上进”。
可是,怎么算上进呢?或者说,怎么有绝对意义上的不上进的人呢?
只要一个人饿了知道吃饭,那他怎么都算有上进心的——至少他有求生欲。所以,很多妻子所说的丈夫不上进,真正的意思,可能是:丈夫上进的幅度,没有达到她对于上进的标准。
所以,问题的本质,是妻子自己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一旦理解这件事,你和他的沟通马上不一样。因为你要请他,满足你的需求。所以,为了让他做到这件事,你当然会找些东西来交换,而不是:这是你应该做的。
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期待和现实之间有所落差。所以,想要解决问题,往往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改变现实。第二种,降低期待。
理解这件事,很多沟通问题,自然豁然开朗。你下意识就会用最合适的语气,最同理的心情,说出最合适的话。
所以,讲话不是魔法。很多时候,与其费尽心机背诵具体的话术,不如先理顺背后的观念。
观念顺了,你才能做更多有关于表达的事情。
比如,演讲。
09
有沟通,就有演讲
啊?演讲?不用了吧。
可能不少人听到演讲,第一反应就是:这是那些需要站在舞台上,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吧。
其实,不是的。只要是需要沟通表达的场合,你其实都是在做演讲。
举个例子,自我介绍。
两年前,演讲专家余歌老师在深圳参加一场培训。在场的50多个人,每个人都在说一样的话。大家好,我来自山东。大家好,我来自天津。平淡无奇。
但是,等余歌老师花了一分钟介绍完自己,就有一群人跑来加了微信,当场成交4单总裁班,一单4万元。
怎么做到的?
余歌老师是这么说的。
第一段,亮身份。开口就给价值,说清楚你能帮助对方解决什么问题。
大家好,我是余歌,是一名演讲教练。专门帮助企业家朋友以及热爱演讲的朋友,三分钟掌握整套模型,消除登台恐惧,培养勇气,建立自信,未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轻松开口、自信说话。
第二段,建信任。用经历,用成就,为自己背书。
我专注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二十多年,是阿里巴巴第三方合作的一名演讲教练,线上线下服务过的学员超30万,写了《演说改变世界》《超级演讲就是超级故事》等五本书。
第三段,提要求。提要求,是为了让人和你产生联系。
如果你讲的信息对别人有帮助,别人就会关注你。就算没有一下子成为客户,至少可以加上你的微信。于是,余歌老师是这么说的:
如果各位企业家朋友、演讲爱好者未来也希望能够在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开口,自信说话,可以扫一下我的微信,我会送你一套免费的自我介绍的自我营销演讲稿。
怎么样,有感觉了吗?自我介绍的本质,是自我营销。
演讲不是伟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表达者。世界再大也要出发,梦想再小也要表达。
但是,请记住最后一件事。无论出发去了哪,要让自己:幸福。
10
福流澎湃,心花怒放
不快乐。不幸福。
想必,这是不少人结束完一天忙碌之后,油然而生的第一感受。
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段对话。小女孩玛蒂尔达问杀手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才这样?”里昂回答说,Always。人生总是这么痛苦的。
但是,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老师,不这么认为。
人生来并不是来吃苦的。你的日常生活里,每分每秒都可以主动创造幸福。
比如,找对目标。
举个例子,工作。如果,当下的工作简直让你喘不过气。怎么办?换一份。找到自己喜欢,擅长,热爱的工作。
这就又要求,你提前准备。例如,6个月的应急准备金。就是即使没有收入,6个月的正常支出金额。这样一来,无论你做什么尝试,你至少都为自己争取来了半年的缓冲期。
又比如,你还要学会体会积极的人生。
怎么体会?一切喜欢做的事情,都不要着急,慢慢体会。喜欢喝茶,就可以慢慢品味几分钟。喜欢旅行,就在喜欢的景色里,多坐一会,欣赏一下。喜欢某个人,就多和他聊聊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积累起来,生命中快乐的时间,才会越来越多。
真好。快乐和幸福,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一辈子的课题。但很多时候,快乐和幸福,并不是自己插着翅膀飞来的,而是你主动追求来的。
掌握主动,而不是被动。专注创造幸福,而不是减轻痛苦。多想想未来怎么样,而不是讲过去怎么样。
这样,你可能就会获得,真正幸福而快乐的积极人生。
祝你,福流澎湃,心花怒放。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