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列提纲前,搞清体例结构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愚拙在第5章“磨刀子”中,曾同读友分享
“要结合自身常写或想学的体例,养成搜存范文的习惯”
。在接到起草任务后,要
通过揣摩存货范文,或者临时搜索揣摩,迅速搞清该文种的基本体例,研究好具体运用什么样的体例装上各方面情况和主要观点
。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潜心研究常用体例,将其研究到极致。很多时候,公文都是一通百通的,将三五个复杂的文种研究透后,会随之形成一种迁移能力,其他的文种现研究、现写也是来得及的。
可是,一旦遇到从未写过的文种,应怎么去写呢?或者虽然是熟悉的文种,但却是新部署的工作任务,选用什么样的框架体例最合适呢?
愚拙的实战经验是
:广泛搜索权威范文,从上级范文中找基本体例遵循;从相近层级范文中,结合单位实际,酝酿具体框架结构。
找基本体例遵循,建议选用高层级单位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越是高层级单位,其文章体例相对越规范、越靠谱、越权威。
在15种公文中,就有一些平时很少用到的文种。接到这样的起草任务,愚拙通常是按照从上往下捋的思路搜索权威范文:
一是到中国政府网,查看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出台的关于该文种的文件;二是到相关部委、当地政府网站中,查看近期出台的该文种文件
……
最好找到10篇左右,研究其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然后照猫画虎,确定好基本体例
。
如果遇到15种公文以外的陌生文种,也要想方设法,或者发动存货资源,或者通过网络搜索,特别是之前提到的百度site搜索法,尽可能搜索足够多的相对高层次尤其是知名领导的相关范文,深入研究共性特点,确保首先在体例上不出现明显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