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监察委前沿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监察委、法院、检察、公安、律师等从业群体提供一个相互研讨交流结识的平台,主要包括:相关监察改革资讯、监察委理论研究、监察及职务犯罪案件查办实务,以及涉及上述领域的文学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会计雅苑  ·  深圳证券交易所2024-2026年财务报告审 ... ·  2 天前  
会计雅苑  ·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2024-2028年新增审计 ... ·  2 天前  
会计雅苑  ·  上海市2024年共计993家公司被取消高新技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监察委前沿

【聚焦】监察体制改革:对权力与腐败独辟蹊径的新解读

监察委前沿  · 公众号  ·  · 2018-02-12 14:39

正文

感谢作者 投稿并授权发表。作者:正气长存


(前言)腐败一词原意是指食品因变质而产生臭气、刺激味和有毒物质的一种现象,后在社会生活中演变成人的思想陈腐和行为堕落。


一、腐败与权力的关系


腐败在现在的狭义解释为: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广义解释则为: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 腐败和自私的区别在于腐败是以权力做载体,而自私则是个人行为。因此可以推断出腐败伴随着权力而出现,是权力的衍生品,随着权力的产生而产生。


有权力不一定会腐败,但腐败一定有权力。二者的关系并非一体两面,权力的诞生之初是一种责任和负担,和腐败具有截然相反的属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种族脱离了生死挣扎后,权力开始了逐步演进,权力者趋于安逸,腐败现象开始出现萌芽,安逸是最初的腐败诱发。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腐败所带来的好处,就开始了对权力的围猎,权力发生了质变,从此腐败对权力犹如附骨之疽,到了国家出现后腐败和权力俨然变成一体两面,再也难以剥利开来。


二、腐败的两种表现形式


在当代腐败究竟是什么?不但指通过权力来违法犯罪,也包括以权谋私和以权谋利,甚至包括不作为、乱作为、信仰丧失、人格堕落。更为精炼一点的概括就是作为的腐败和不作为的腐败。 作为的腐败就是指运用权力去取得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违背了权力的本质属性,失去了权力的法律效力,甚至用权力去对抗法律。明显的作为腐败表现为贪污受贿,吃拿卡要,挪用公款,贪赃枉法,权力寻租,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监管不力。这些腐败现象都是通过行为来体现权力的强制力和影响力,从而获得外界的某些东西。不作为的腐败是指公职人员信仰丧失和人格堕落,这种腐败和行为无关,也没有通过权力向外界获取,而是精神上发生了变质,偏离了权力对权力者的要求,驾驭不了权力,权力如同猛虎要把骑在上面的权力者所吞噬,这种吞噬具体的体现就是作为的腐败。因此腐败现象的发生必然是由权力者满足不了权力的要求,发生了不作为的腐败,进而通过权力作为使得腐败予以外现。


权力的腐败就好比苹果腐烂变质,在苹果未采摘前的生长期一直由养分供给,这个时候即使有外界的害虫侵害,苹果依然正常生长,最多某一小部分发生变质,但这一小部分的变质不影响整个苹果的新鲜感。当苹果树停止了营养输送后,苹果即使不被采摘,根据苹果的酵母酶或者外界细菌、害虫的侵染,苹果开始了从内而外或者内外同步的腐化,最终变成烂苹果。在停止营养输送后苹果要不想腐化,要么进行冷冻,要么进行加热煮熟。但冷冻和加热依然无法完全阻止腐化,加热更是会导致另一种腐化的出现。


在苹果腐化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来权力者保持纯洁性,不腐败的根源在于精神上的营养输送,精神上断了营养会导致权力者的后劲不足,面对腐化没有抵抗能力,很容易就被外界侵蚀。在现代国家权力意味着资源,有了权力就会有一大群需要资源的人对权力者进行围猎,希望可以获得他手中的资源,如同细菌、苍蝇对苹果的追求一般,这是一种天性,人的意志甚至国家的意志无法改变的一种事实。权力者有了资源以后当手中掌控的超过了自身的能力,就会导致营养跟不上,也如同苹果内部的酵母酶一般开始对手中的资源进行自我腐蚀,也就是常言说的德不配位。内部侵蚀加外部围猎,不作为腐败和作为腐败一拍即合,那就腐化的彻彻底底,众人皆知。


面对腐败,法律和纪律的约束就如同把苹果冷藏或者煮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刑峻法只意味着把温度降到极低,在极端低温下虽然不会发生变质,但是所花费成本太高,国家资源倾斜太多最终的结果是不堪重负,国家崩盘。把苹果煮熟就是意味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并且采取杀一儆百,极端处理腐败分子并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处理方法直接连带着权力者所掌控的资源一并处理,造成极大的浪费,大规模的运营同样也会导致国家的崩溃。何况这两种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只能保持阶段性不腐败,不能保持权力者长久的纯洁性。


三、根除腐败的内外两种方式


保持权力者长久的纯洁性必须认识到,腐败现象是一种权力的伴生品,腐败不能脱离权力而根除,这是一场持久的战役,一刻也不能松懈。同时清醒的认识到权力者的腐败不在于外界腐蚀而在于权力者精神上缺乏营养,权力者的认知能力已经驾驭不住手中的权力,只有对症下药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标本兼治。当今的腐败治理手段突出外界力量,无论是罗列权力清单还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或者是依靠外界监督,起到的效果无非是腐败更为隐蔽化,催生出新型腐败。


腐败的治理在于提高权力者的精神素养,这种提高重在平时的持久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只针对权力者个人是远远不行,要把权力者的家庭成员和权力者所支配控制人一并覆盖,通过一个个腐化分子落马前后的案例警示,让接受警示教育的人内心发颤,不敢腐败;通过对权力者手中有权力和手中无权力的地位对比,让权力者主动去保持手中的权力,自身处于战战兢兢状态,不能腐败;通过对腐败的深层次原因揭露,让权力者及其家人认识到腐蚀他们的人居心就是利用他们所掌控的资源取得个人利益,对权力者因此失去权力后不管不顾,甚至还会落井下石,让权力者不想腐败;通过对权力者所支配的人的教育引导,打通权力者腐败检举揭发通道,做到查实一批处理一批,把收回的权力从新分配,给被权力支配的人拥有权力的希望,强化上级权力者监督作用,对提拔和领导的下级权力者落实主体责任意识,下级权力者出了问题,上次权力者承担监督不严,教育不力的责任,并对上级权力者的权力进行削减,上下结合增加腐败的成本。


当今的腐败治理体制重点放在作为的腐败查处方面,近期以来也意识了到权力者信仰丧失,人格堕落对权力者腐败的诱发性,但是这种认知还远远不够!在权力腐败的过程中没有不作为的腐败出现,作为腐败极难以发生,外界的围猎基础建立在权力者内在的意志动摇,驾驭不住自身所掌握的权力,才会为人所趁,拉下虎背。面对此种情形,强化权力者对权力的认知和驾驭能力势在必行,必须通过不断的供给权力者精神营养才能抵抗外界的不断腐蚀,因此对权力者持续性和常规性教育势在必行,这也将会是控制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