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
告诉你关于财富的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志红  ·  我的男友是NPD,但我离不开他 ·  昨天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昨天  
京师心理大学堂  ·  用更广阔的时间观拥抱更幸福的人生 ·  3 天前  
陈忻儿童心理  ·  爱能治愈的。。。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

“中国的麻烦”突然变成了“中国的筹码”!

刘晓博  · 公众号  ·  · 2017-11-28 16:23

正文


一大早,就看到了这样一条财经新闻: 美国正成为中国石油的“第六大供应国”!

报道说:中国从美国的石油进口今年 10 月增长至约 20.69 万桶 / 日;基于六艘已经在中国港口卸货的船货,中国 11 月每日从美国进口大约 24.2 万桶; 12 月日进口量可能会升至 37.9 万桶。

这组枯燥的数字传递了什么信息? 我的看法是:这说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巨量进口,正从“中国的麻烦”变成“中国的筹码”!

也就是说:石油、天然气正在进入买方市场的新时代,中国过去“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变成“一张有用的好牌”!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中国近年来逐步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 2016年中国花费巨额美元进口的商品,第一是芯片( 2300 亿美元),第二就是石油( 1150 亿美元)。

目前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 65% ,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是 34% (如果控制煤炭使用,还会上升)。按照传统的观点,这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死穴”,是“阿喀琉斯之踵”。

因为石油主要分布在中东,而中东历来是火药桶,是美国、俄罗斯战略博弈的场所。此外,中东的石油运输到中国,需要经过漫长的海上航线,尤其是要绕过印度半岛和马六甲海峡。如果发生战争,中国的石油供应线随时可能被人掐断。(下图:全球能源主要运输线)


石油、芯片和粮食(目前自给自足率不到 87% ),都是中国的战略软肋。

历史上,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曾至少主动发动过两次“石油危机”,分别在 1973 年和 1978 年,对全球经济(特别是美日欧)产生了巨大打击。只不过那时候中国尚未全面对外开放,经济对外依存度不高,没有感受到。

在石油问题上,中国的国运一直比较好。几次石油危机,基本上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后来中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油的时候,美国通过两次“海湾战争”管控了中东,让油价基本上平稳。只有 2007 年前后,油价让中国短暂感到过“很难受”。

随后,随着美国页岩油、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成熟,以及新能源技术的进步,石油、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开始终结。中国也在 2007 年那一轮油价大涨之后,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石油来源体系。


目前俄罗斯、沙特和非洲的安哥拉并列为中国石油进口的三大来源地 ,今年前 10 个月,中国平均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石油 119 万桶,从沙特、安哥拉每天各进口石油 104 万桶左右,其次是从伊朗、伊拉克和美国进口。此外,中国还从中亚、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国家进口石油、天然气。

进入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随着特朗普成功访华,中国从美国进口石油、天然气的量开始急剧增加。

此前,美国曾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较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但随着页岩油、页岩气和新能源技术的成熟,美国在天然气上已经完全自给自足并能出口,石油则有出有进。

美国之前一直禁止在近海开采石油、天然气,也不允许外国公司在美国本土开采石油资源。但此次特朗普访华,中美签署了 1300 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大单,其中包括两个超级项目:

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签署框架协议,对后者页岩气、电力和化工生产项目投资 837 亿美元,这是西弗吉尼亚州有史以来吸引的最大一笔投资。

2 、阿拉斯加州政府、阿拉斯加州天然气开发公司( AGDC )、中国石化、中投公司与中国银行签署一项协议,以促进阿拉斯加州的液化天然气开发。这项协议将涉及最多 430 亿美元的投资,建设期间将在美国创造最多 1.2 万个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巨大胃口”已经成为平衡中美贸易的“重要筹码”。 美国正向中国打开能源合作的大门,这是史无前例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