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福地,锦绣之州。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北三里1号的
锦州古塔公园始建于2000年,以辽代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修建的全国最大的“广济寺”和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始建的辽宁最大“天后宫”等建筑群为借景,充分展现出锦州古城历史文脉和现代园林风光理念相结合的特点,成为锦州市乃至辽宁省的文化地标。
在投入使用20余年后,公园已无法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活动需求。中国建筑旗下中建装饰承担锦州市城市更新一期项目设计改造任务,负责对锦州古塔公园及周边老旧小区等区域进行焕新升级,其中古塔公园改造面积约6.4万平方米,包含公园建筑、园林、健身设施、运动场地等改造内容。
锦州古塔公园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以植物造园为主、建筑造园为辅,巧妙打造出富有辽西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休闲场所。
设计团队以
“融古入今、古今交融”
为改造理念,围绕古塔、古建筑群,发掘辽代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关联,寻求新旧共通的园林符号语言,在保留公园原有文化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让古塔公园焕发新的姿态,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活动需求。
项目重点改造区域为辽文化广场、古塔广场、水秀湖区、休闲健
身区,以及公园东入口、南入口与北入口三处入口空间。设
计团队运用跨媒体技术,加入声光电元素,增加音乐喷泉、古塔立体投影、沉浸式5D导视、天幕及夜游灯光秀
等,展示夜间园林的动态美学,打造出一幅通五感、表古今的锦绣画卷。
古塔公园东北角,大广济寺塔静静矗立在一片深灰色的古建筑群中,跨越千年光阴,注视着园区内络绎不绝的人群。
从古塔脚下的东门进入公园,穿过仿古门楼,便步入了古塔广场。设计团队通过铺设金属条文字、放置铸铁群雕重现锦州古塔、广济寺古建筑群以及锦州的历史文化记忆,让市民在游园过程中了解锦州历史、体验锦州文化。
古塔公园的LOGO标识、毛石挡墙同样采用不饱和灰色系,在辽文化广场西南角形成一处组景,以石碑刻字记录公园建园历史,搭配枯山水造景,烘托出低调、恬静的气氛。
循着音乐喷泉的音符,在古塔广场左转,经过“聚宝盆”后,便来到视线开阔的水秀湖区广场。
这里原是废弃多年的公园管理用房,设计团队对建筑进行拆除,挖土造湖,与“古塔-古塔广场-公园南入口”形成新轴线。水秀湖呈苹果状,寓意平安吉祥,水面面积约2000平方米,水深0.5米至3米,深水区设置水幕喷头,开放时形成25米宽水幕投影面,为市民在节日期间观赏水秀表演提供设备支持。
日间古塔与湖水相映成景,夜间古塔投影与水幕影像相映成趣。
自南门进入公园,3米落差的假山瀑布和山顶俯身下探的苍翠古松映入眼帘,沿左侧大台阶拾级而上,便是热闹喧嚣的休闲健身区。
20年前,这里是热带植物温室大棚。如今,设计团队对废弃已久的大棚进行拆除,整合零散的户外活动空间,补充球类场地、射击场地、健身运动设施,满足中、青、幼等不同年龄段的使用需求,构建了全龄化运动活力空间。
——古塔公园跑步道
公园步道沿着本次规划的一级园路进行分板块布置设计,一级园路宽6米,一侧设置4米宽车行步行道,另一侧为2米宽跑步道。设计团队通过白色标线以及不同颜色的透水混凝土,区分园路板块功能,并在跑步道上标记跑步线路、距离等,丰富道路功能。
——儿童无动力乐园
儿童无动力乐园采用目前较流行的EPDM安全环保地垫作为场地铺设材料,结合微地形改造和图案、标线设计,创造高低错落的儿童游乐空间,同时设置跷跷板、跳马、秋千等低龄儿童游乐设施,滑梯、绳攀等大龄儿童无动力游乐设施,营造丰富、独具吸引力的儿童趣味空间。
靠近北门处的木化石林区,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200多株来自中生代侏罗纪的硅化木化石集中耸立,形成化石林景观,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座迁地保存的木化石林。
木化石林的保护修复采用专业化石防护液或液体石蜡,刷洗清洁木化石林的刻字石碑,并以金色水性颜料对字迹进行描红。设计团队对石林溪流水系进行重新调整,清洗铺装溪流池底,整理现有木化石林区域,并加入现代灯光元素,打造奇幻的观赏场景。
结合公园管理模式及配套功能调整,本次改造对公园景观轴线进行强化,以加强各功能的空间关联性;对复杂多元的功能进行梳理重塑,使其更适应人本需求;对公园交通系统进行优化,使其更能满足群众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