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冯小刚就用一部《手机》为现代人社交发出过预警,费墨老师批评被手机叨扰的严守一,说出经典台词——
" 再这样子下去,你们的手机就不是手机了。是什么呀?手雷。"
毒药君今天并非要黑某手机秒变炸弹的特殊功能。
手机从3G到4G再到5G,聊天从论坛到QQ再到微信,号称互联网改变一切的人民正在把生活全盘端到网络上。因此,网络犯罪有了存活的土壤。
今天讲的三个故事,主人公通过手机或电脑网聊,最后引火上身、甚至家破人亡——
《断线》
Disconnect
豆瓣评分8.1,好于92%的惊悚片。
影片中三个小故事的主角都是上网狂人。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女记者和失足少年。
女记者是一枚大龄剩女,晚上刷网去色情网站——找新闻选题。
果然有让人嘿嘿的镜头,一个失足少年在镜头前撩骚。
凭借出色的新闻嗅觉,女记者发现裸聊话题可以成为爆款。
于是她顺藤摸瓜,开始通过失足少年了解裸聊行业内幕:为了赚钱,有太多原本应该上学的孩子参加色情表演,只要给钱,就能按照客户要求展示各种难以描述的动作。
为了爆料,女记者将失足少年约出来见面,想要让他录制节目(不露脸,声音也会处理)以便更深入地交流。失足男意图拒绝,她不惜用物质诱惑。
而后来,失足少年看着自己同事年纪越来越小,或许是良心发现想改变这种扭曲的现状,或许想换种姿势挣钱,总之是联系上了女记者。
两个人从线上发展到线下,随着逐渐接触互相了解,失足少年对女记者想入非非。
直到有一天,失足少年走到了女记者的家中……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熊孩子和音乐男。
熊孩子嘛,总喜欢各种恶作剧。他们会把自己的尿包装成饮料,坐等某个倒霉蛋喝。
正当熊孩子笑得像智障时,他们的损招被音乐男发现了。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容颜
被音乐男瞪了一眼的熊孩子们决定将音乐男作为恶搞对象。
两个人找到音乐男的脸书账号,用美女头像造好马甲,添加好友,在网上扮小迷妹对音乐男各种恭维。
音乐男性格孤僻,生活中缺少朋友,见到有人如此恭维他,不禁喜笑颜开。
熊孩子频繁与音乐男互动,越聊越投机,单纯的音乐男也逐渐为这个虚拟的聊天对象倾心。
直到有一天,两个熊孩子用虚拟出来的姑娘的大尺度照片撩音乐男。
看到迷妹都大尺度了,音乐男也答应要求,礼尚往来拍了一张裸照……
第三个故事的主角是婚姻即将崩溃的小夫妻。
生活不幸福,从他们失去孩子那一刻就开始了。
▲影片用委婉地方式表明这是一对丧子的夫妻
孩子的意外离世让夫妻二人之间变得寡言少语。妻子试图和丈夫交流,而丈夫总是逃避。
这种疏离感让妻子无处发泄,只得与不曾谋面的网友互相倾诉。
缺少正面交流的婚姻肯定是不幸福的。
丈夫迷上了氪金的网络游戏。
妻子与网友疯狂聊天,寻求慰藉。
原本以为空调wifi西瓜的生活也能过下去。
直到有一天,男人发现他的信用卡被刷爆。
经过侦探调查发现,原来是妻子聊天中无意中了带有病毒的网络链接……
影片采用多线索网状叙事,和影片展现的网络背景交相呼应。
和内地的译名《断线》相比,毒药君更喜欢台湾译名:《疏离世界》。
▲台版海报
网络时代,每个人都习惯上网,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断了线,走向疏离。
在第一个故事中,失足少年与只有一步之遥的同龄女孩很疏离。
面对女记者的热情采访(更多地是将裸聊哥作为素材 ,而并非喜欢他),裸聊哥选择追求遥不可及的女记者。
失足少年最终认识到女记者不过是将他当做新闻素材。他想要的爱情注定凋谢。
在第二个故事中,音乐男与家人疏离,却对熊孩子扮作的“异性”网友无话不谈。
谁想自己倾心的女孩是虚拟出来的任务,之前拍给她的私密照片,被熊孩子泄露。同学们对音乐男指指点点,他不堪忍受校最终选择了自杀。
音乐男的家人,只能在医院守护生死未卜的他。
在第三个故事中,沉溺网络的小夫妻,也为彼此疏离付出了丢失财产的代价。
不过对此,影片给留给大家一个光明的结局:这对夫妻在濒临崩溃时,选择了一起追回财产。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意识到自己沉溺网络忽略了彼此。一番长谈之后,两人重新找回了爱情。
这三个不同主角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无孔不入的网络面前,人很容易与现实生活断了线。
很多时候,他们就是我们。
有没有发现,我们可以几天都不和家人说话,却会与素未谋面的网友聊得火热;
有没有发现,我们慷慨地在朋友圈点着赞,却吝啬于给身边的朋友一个鼓励;
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每次朋友聚餐,都是以吃饭的名义,聚在一起玩手机;
……
《断线》中呈现的恶是来自于人,而不是网络。
如果熊孩子不作恶,不散播音乐男的裸照,同学们不以看客的身份对他指指点点,也不会造成他自杀的悲剧。
女记者采访失足少年大获成功之后,她被FBI逼迫供出失足少年的详细住址——她最终没有兑现自己保密的承诺。
讽刺的是,女记者并没有能力帮助失足少年摆脱色情行业(她只是个追热点的女记者啊)。对女记者而言,失足少年只是她作为撰写热点文章的材料,获取世俗名利的筹码。
影片导演是亨利·亚历克斯·鲁宾,他曾执导过《轮椅上的竞技》,还拿到2006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断线》是他的首部电影长片,依旧保持着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
《断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想想看,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这样寻常可见却又触目惊心的场景:当你在开车或走路时,突然发觉孤单来袭,悲伤感来找你了,于是默默地拿起手机。宁愿冒着撞人或者被撞的危险扣手机,也不愿忍受片刻的孤独。
这是一个没有wifi会死星人的日常。它告诉我们一个可悲的事实:面对时代的浪潮,我们多么软弱无力。
不信,当毒药君向你安利这部佳作后,你可以数一下,你观看电影时,会摸几次手机。
如果一次都没有 ,毒药君老太太都不扶只服你。
每天推荐三本好书
白天看励志,晚上看窝心
有喂饱精神的鸡汤
更有涨姿势的干货
这个刚刚出生的宝宝
需要每一个你温柔地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