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轩昂提及的“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大学”,确实是一个愈演愈烈的问题。跟20多年甚至30多年前比,底层孩子考入好大学的比率在不断下降。阶层固化的本质,是生存和发展资源的两极分化,不同阶层的全方位差距不断拉大。
全国数百万考生同一天进入考场,全国也就几套不同的试卷,这看似公平的形式,除了考验考生们的临场的发挥,也是他们的家庭出身、父母教养、学校教育和个人练习等多重因素的竞争,这些因素塑造了考生们的综合素质和答卷能力,但却是他们自己无法控制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熊轩昂的论述非常到位。但他的话也有明显的逻辑问题,他之所以能成为文科状元,家庭所处的阶层只是为他的成长兜底,他有更重要的原因成为状元,简单以阶层论分数,也就无法解释偌大的北京,条件比小熊好的大有人在,为什么状元没有出在这些家庭?
小熊的解释,还容易让人忽略高考对于某些地区尤其是底层家庭学生的歧视,这种歧视是体制性的,所以更加隐蔽,也积重难返。首先,就是不同的试卷,不同的分数线,以及尤其导致的不同的录取比例,先看下面这张图,讲的是2013年到2015年,全国不同地区211高校的录取比例。
这个问题争吵多年,来自各地的群众谁都无法说服谁,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小熊对不同出身的学生不同的命运的阐述,如果可以加上这点,就会更加有说服力。
高考对弱势考生的另一种歧视,就是知识霸权,高考命题的圆心,扎在大城市,而非更广阔的中国。高考考核的知识点和能力模型跑得太快,没有耐心等待大多数的人民。各学科大综合的考核暂且不论,就说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吧。
北京文科状元小熊的题目是:“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二选一写一篇作文。
河南考生的题目是: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农村考生来说,河南使用的全国卷1的作文题目简直就是灾难,他们虽然还不至于完全无话可说,但对于大多数从未在现实中见过外国人和共享单车,没有坐过高铁,没有用过移动支付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作文范围其实被压缩了至少一半。在阅卷中,这些农村考生的作文又会因为基础信息的匮乏和论述的狭窄而恶性竞争,被大城市的同龄人进一步拉开差距。
或许,应该把河南与北京的作文题目换一换,可是,2017年高考不会重来,也经不起任何假设。
小熊讲述的,只是一个维度的事实。把农村考生的困境简单归咎于阶层差距,论者和看客接下来八成就可以摊摊手,说一声抱歉了。可真相是,即使考生们自打在母亲子宫中成为胚胎起,就没有真正平等过,但他们在同一场高考中,还不会被认真对待。
(此文来自头条问答,可在今日头条内关注“孙旭阳”,阅读更多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