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火如荼的科创板,投资者常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该如何在科创板中挖掘那些真正具备更高价值的“明日之星”?不仅仅追踪类似科创50或者科创100这样的指数,而是捕捉那些能够提供真正阿尔法收益的个股。答案或许就在Smart Beta指数中。
近期发布的“上证智选科创板创新价值指数”(简称“智选创新价值”)就是一次探索尝试,这个新鲜的Smart Beta产品将科创板与创新能力深度绑定,为投资工具箱增添了全新选择。那么,它的“独特操作”到底有何吸引力?
科创“智选时代”来临
你可能听过用市值或基本面筛选指数样本股,但“智选创新价值”有更加创新的方法。不仅采用研发投入和波动率等常见因子,还引入了一个特别的“外部增强因子”——来自银行的科技创新评分。
在样本空间层面,智选创新价值首先会从研发投入和波动率做第一次粗筛。这也都是常见的基本面和价格面的筛选。
第二步筛选,就有点意思了,根据编制规则将
对剩余待选证券,选取各二级行业科技创新评分位于前 2/3 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
。
这里的科技创新评分,来自建设银行,基于“科技创新总量、科技创新质量、科技创新天分、科技创新增长、科技创新稳定”5 类指标,计算得出的代表科技企业科创实力的得分, 评分范围为 0-150 分,分数越高代表企业的科创实力越强。
在科创企业的评价上,建设银行的“投资流”评价平台在业内还是颇为引人关注的。建设银行科创企业“投资流”评价平台基于科创企业“轻资产、重股权”特征,专注股权投融资维度,开展“专而精”的深挖细评,填补了商业银行股权评价的空白,并与现行评价方法形成维度互补和交叉验证,多角度全方位读懂科创企业,使金融资源精准纾解企业痛点。
这一块,应该算是智选创新价值与传统 Smart Beta指数最大的区别了,引入了外部评价作为新的因子——银行作为放贷机构,在这块的评估上相比传统的财务指标显然是能够增加信息量的。
在完成这一步筛选之后,再通过市净率和盈利质量,选出综合得分最高的 100 个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并以自由流通市值来计算加权。
寻找科创优质洼地
科创板的行业构成决定了这里“藏龙卧虎”,但同一片江湖中,选择投资哪些板块显然至关重要。那么,智选创新价值的行业配置与基民们更熟悉的科创50、科创100这些市值加权的科创板指数相比有哪些差异化思路?
下表是智选创新价值指数与科创50 和科创100的行业对比,仅包括权重大于5%的行业。可以看到,智选创新价值在电子行业没有科创50那么高,与科创100相若;但会在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上特别高的权重配置。显然,基于智选创新价值的选股逻辑,当下的科创板,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是不可忽略的优质“洼地”。
虽然在市值上没有做什么控制,不过实际智选创新价值呈现了比科创50 和科创100更强的小盘股偏好,有 69%的权重股流通市值在 100 亿元以下。
超额收益与分布探析
衡量一个指数的投资价值,长期回报无疑是核心指标之一。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智选创新价值的表现。
下图是 2020年迄今,智选创新价值与科创50、科创100的走势对比,请注意以下指数均为包含股息再投资的全收益指数。可以看到,过去数年间,智选创新价值还是创造了不错的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