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成都科创生态岛全国首发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Konka-1),实现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零的突破。作为国内唯一真正拥有人形机器人“最强大脑”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贡嘎一号”整机零部件60%来自成都本地产业链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成都造”。
成都造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
长时间以来,成都“大院大所”富集的科教资源,让人们对“大国重器”里的成都担当印象深刻。而近来成都在产业创新上的实力不断刷新存在感。数据显示:成都城市创新指数升至全球第23位,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5年增长两倍,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90%以上。
这意味着在前期布局原始创新集群、大科学装置集群之余,成都做强创新主体加速成果转化,重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企业为支点打通产学研、上下游,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
以创新赋能发展,为成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动力。
除了人工智能产业的“抢滩”,创新药也在今年迎来爆发。
10月,今年第3笔潜在总额超10亿美元的小分子创新药出海大单诞生:诺华与百裕制药就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签订独家许可协议,百裕将获得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可达11亿美元(约人民币78亿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的特许使用费。
翻看2022年以来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及投融资记录,科伦博泰3次授权默沙东9款ADC产品,总交易金额超118亿美元,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纪录;百利天恒就一款国产双抗ADC,达成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潜在总交易额最高达84亿美元的BD交易,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单品和首付款最高纪录。
三家企业,均来自成都。从原料药到高端制剂、从“出海授权”到产品出海;从0到有,从有到多……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密集“收获期”。不仅前沿技术频频取得突破,诞生多个“全球首个”“全国首个”;越来越多的“成都造”药械产品开始踏上出海征程,受到市场瞩目。
提前布局前沿赛道、清晰的产业定位、圈链融合政企合力,环环相扣带来成都创新的厚积薄发。
10月24日,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明确,要积极前瞻布局育新机,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和科技发展大趋势,充分发挥开发区创新试验田作用,加快布局无人驾驶、商业航天、细胞治疗、核聚变等新领域、新赛道。
目前,由成都市发展改革委遴选的首批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已启动项目招引,包括数字诊疗及生物芯片孵化加速园、基因及细胞治疗未来产业孵化加速园、核医药孵化加速园,它们将代表成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链接创新资源,助力新兴赛道孵化加速。在未来赛道的竞技场,以“一叶知秋”的洞察力把握“时”与“势”,锚定了改革乘风破浪的方向。
天府软件园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
对成都这座经济总量已经跨越2万亿的超大城市而言,增强改革内生动力,才能拼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展望四季度,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