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1月17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我们从规模、收益、产品特征、资产配置、投资行为等角度分析如下:
(1)规模:2024年理财规模增长3.15万亿,存款“脱媒”是重要支撑力量
2024年末理财规模29.95万亿符合预期,上半年规模增量贡献占比54.6%。2024年以来,债市走牛对理财收益率形成提振,叠加存款挂牌利率两次下调、“手工补息”存款整改等负债成本管控举措接连出台,理财收益率“比价优势”凸显,存款“脱媒”助推理财规模增长,全年理财规模增量3.15万亿,年末存续规模29.95万亿,规模同比增长11.8%。结束了22Q4理财赎回冲击以来,2022~2023年连续两年规模负增的状态。
(2)收益:2024年理财平均收益率2.65%,后续理财产品或面临收益率中枢下行与净值波动加大双重挑战
根据理财登记中心数据,2024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 2.65%,较24H1、2023年分别下降15、29bp。展望2025年,随着货币政策总基调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中性预估2025年或有两次降准、政策利率或有两次降息,银行负债端成本管控举措同步推进。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广谱利率下行将拉低票息收入,但下行空间或有所收窄;另一方面,随着前期高息存款逐步到期或受限,进一步存款成本管控箭在弦上,或将对理财收益形成恒久性拖累。
(3)产品形态:净值化率升至98.5%,封闭式产品规模占比小幅回落至19.2%
理财净值化率升至98.5%,非净值型产品规模降至4500亿。截至2024年末,净值型产品存续规模29.5万亿。其中理财公司26.31万亿,银行机构3.19万亿。净值型产品占比较年中提升0.9pct至98.5%,非净值型产品规模降至4500亿。
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占比小幅回落至19.2%,新发产品平均期限284-392天。债券收益率中枢快速下行,利于开放式产品提振业绩表现并吸引新增资金,相对不利于封闭式产品扩容。截至2024年末,封闭式产品规模较年中略增100亿至5.75万亿。封闭式产品占比较年中下降0.9pct至19.2%。
(4)理财公司:规模占比进一步升至87.9%, 理财公司市占率提升是大势所趋
理财公司市占率持续提升至87.9%,近两年牌照批设节奏有所放缓。截至2024年末,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规模26.31万亿,占全部理财产品比例为87.9%,占比较年中提升2.6pct。理财机构批设进度上,截至2024年末,已设立理财公司共32家。随着国股银行渐次完成对理财公司布局,近两年,理财公司批设节奏明显放缓,2023年仅12月有浙银理财一家获批筹建,2024年以来暂无新增批设。
(5)产品特征:固收类产品占比升至97.3%,存款类资产占比较年初回落2.8pct至23.9%
截至2024年末,风险等级较低的一级(低风险)和二级(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总规模占比高达95.7%。经济逐步企稳过程中,居民风险偏好改善相对缓慢,渠道端对理财的诉求仍以稳健、低波动为主
(6)客户行为:投资者数量达1.25亿, 风险偏好“两极分化”态势延续
理财投资者群体持续扩大。随着理财投资门槛金额的降低、理财代销渠道的拓展,理财客户数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末,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近1.25亿个,较年初增长9.9%。其中,个人投资者占比98.7%。
客户风险偏好“两极分化”延续。截至2024年末,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投资者数量占比分别较年初分别提升1.86pct和0.46pct,二级(稳健型)投资者数量占比仍然最高,为33.83%,一级(保守型)和二级(稳健型)合计占比5成左右。当前理财客户整体风险偏好依然偏低,但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的回升,有助于后续理财公司更好的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优势,进一步丰富含权理财的产品谱系。
风险提示:
1)普益标准数据样本与银行理财登记中心不完全相同,非相同口径数据之间不可比,也可能存在样本偏差的可能性。
2)理财市场运行态势受债券市场环境、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展望分析主要基于当前时点的逻辑推演,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