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就就TALK
就就,90后新媒体创业者、国家理财规划师、精致生活主义者。在银行工作4年后辞掉稳定工作,从小镇回到广州创业。时刻精进、热爱生活,分享职场干货、理财经验、成长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信用利差被动收窄,长短端走 ... ·  昨天  
格上财富  ·  150亿,82岁新加坡“油王”破产了 ·  3 天前  
青塔  ·  211,迎来新副校长 ·  3 天前  
高校人才网V  ·  硕博可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中国GDP十强省,又变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就就TALK

背着骨灰走了17年,灵魂摆渡者的故事看哭全网!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就就TALK  · 公众号  ·  · 2021-04-27 11:00

正文


作者 | 李月亮 刘易宙
首发 | 李月亮(ID:bymooneye)



机场。


不寻常的一幕。


一个男人抱着一个红布包裹的坛子,柔声说:伯伯,回家了。


对面,两个男人跪在地上,含泪接过坛子,带着哭腔说:大爹,你回来了……



坛子里,是一个台湾老兵的骨灰。

那个带着老兵骨灰回家的人,叫 刘德文,是一个“背骨灰的人”。

他的故事,特别动人。



1949年,蒋介石兵败,带着一百多万人去了台湾。这件事大家都熟知。

但多数人知道的,也仅限于此。其实之后的故事,更令人感慨万千。

在去台湾的一百万人里,有六十多万士兵。他们都是大陆人,当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跟着去了台湾。

有的人,甚至只是上街去买东西,就稀里糊涂上船走了。

当时只以为是临时停留,很快就会再回大陆。

却不知,这一走,就是一生。


到了台湾以后,他们搭建了简易的住所,临时住下来,等待回大陆的时机。

每天早上起床,他们都把行李打包,随时准备走。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最后,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永远留在了那里。

当年年轻力壮的小伙,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

因为“禁婚”规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终生未婚、无儿无女。

很多老兵的晚年,都是孤独终老。


但是,他们从没有停止想念故乡,心心念念地盼着,就算生时不能回,死后也能葬回父母墓前。

我们小时候,都读过余光中的那一首《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说的就是老兵们的思乡情。

我今天讲的刘德文,是台湾高雄人,老兵们的邻居。

他住的地方,叫“祥和里”,是台湾六大眷村(老兵居住地)之一。

他本来是一家银行的主管,二三十年前的月收入就有人民币1.8万元了,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因为身边有很多老兵,他知道老人们生活很不容易。


有次刘德文外出,遇见一位老人哆哆嗦嗦地挪着小碎步去买午饭。

“只有500米的距离,2个钟头后我回来时,他还在一步一步往回走。”

他觉得心里很难受,想帮帮他们。

于是,刘德文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帮助自理困难的老人买饭买药、打扫卫生。

热心又善良的他,因此被大家推选为了“里长”,工作职责相当于咱们的居委会主任。

但这是一个纯义务劳动,没有收入。


很多老人都非常感谢他。

刘德文讲:

有一位湖南老兵,高飞伯伯,99岁那年住院时,把我找去,跟我说:“里长,我明天就要死了,谢谢你这些年的照顾。”没想到隔天一早,他真的走了。

刘德文哽咽着说:

一个就要百岁的老人离世前专门跟我致谢,这份情感是我一辈子的财富。

2003年的一天,一位名叫文开发的湖南籍老兵,请刘德文到家里吃饭。

老人打开了珍藏多年都不舍得喝的高粱酒,对他说:

“里长,有件事可以拜托你吗?我87岁了,可不可以在我死后,帮我把骨灰送回我的老家湖南,葬在我父母的坟前,让我跟他们团圆。”

“我这一辈子,没给我父母尽过孝道,如果可以,起码以后在九泉之下,可以服侍他们……”

刘德文无法拒绝。


每天和老兵们打交道,刘德文心里很清楚,这群被迫与亲人隔绝了大半辈子、天天望着远方发呆的老人,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叶落归根。

半年后,文开发老人去世了。

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刘德文便开始写信联系他在湖南常德的家人,并着手办理各种复杂的手续。

2004年3月26日,他终于背上文开发的骨灰坛,踏上了老人魂牵梦萦的回家之路……

路途非常艰辛,他从台湾出发,到香港转机,抵达长沙后,还要再乘大巴去常德,最后再坐几个小时的中巴才能到村里。

其间各种费用,全部都是刘德文自掏腰包。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那次从大陆回到台湾后,越来越多的独身老兵,听说了这件事,纷纷来求刘德文,也想要死后能够魂归故里。

刘德文不忍心拒绝,一一答应下来:

“原来只是帮我们社区里的,后来就是全台湾都找我了。”

“2005年到2009年,这个时间段去世的人最多。”

“我最多的时候,一年做了100多次‘孝子’,给他们处理后事,再一个个背回大陆。”


每次送老兵回家,他都会将骨灰坛背在胸前。

“这些骨灰都是老人,你和老人走,自然是要搀着扶着,让他走在前面。”


还有一个细节,很让人感动:

在坐飞机、住宾馆的时候,他还会给老兵的骨灰,单独买一张机票、留一张床。

“他们不是货物、不是行李,我要尊重他们!”


甚至,刘德文还辞掉了原本在银行的高薪工作,只为专心做好这件事,不负老兵们临终前的嘱托。

那60多万台湾老兵,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河南的、山东的、湖南的、湖北的、安徽的、江苏的、四川的……

在大时代的洪流中,他们如同一颗砂砾,被集体裹挟于此,在无尽的想念和期盼中,过了一生。

有一位91岁的徐伯伯,说起来就流眼泪:

“我20岁到台湾,怎么来的不知道,能不能回去也不知道……命运吗?说不清。


“反正我这一生,莫名其妙,稀里糊涂。”


“60万从大陆来的老兵”,在旁人眼中,是一个陌生、遥远的群体。

但刘德文深深知道,那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可怜人。

他尽心尽力的,想要多帮一个,再多一个……

后来,求他帮忙的不仅仅是高雄的老兵、台湾的老兵,还有越来越多的大陆家属,在新闻上看到了他的事迹,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寻找身在台湾的亲人。

“好人”刘德文,依旧无法拒绝。

而这种情况又是最麻烦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到底是死是活、身在何处。

为了搜集信息,刘德文跑遍了台湾所有的军人公墓以及乱葬岗。

但还有不少人被随便葬在了路边或者山里,连个清晰的碑文都没有,寻找难度特别大。

有一次,为了找一位于1988年亡故的山东聊城老兵,他硬是在乱葬岗里挨个找了15个月,才发现这位老兵的坟头。

还有一次,受一位湖南籍老兵的孙女所托,他在山里找了整整3天,结果不慎摔下山坡,断了两根肋骨。

老兵家人得知后特别歉疚:“刘里长,不要找了,也许我爷爷命中注定要被葬在台湾。”

可刘德文却不同意:“我都还没有放弃,你怎么就先放弃了呢?”

一个月后,老兵的坟找着了。




从银行辞职后的刘德文,没了收入,也没了前途。

为老兵们做的这些事,不仅劳心劳力,还要自己倒贴钱。

起初,妻子、家人、周围的邻居熟人们,都不理解他,各种流言蜚语也特别多。

有人说他脑筋有问题,发神经病了;

有人怀疑他目的不纯,是为了得到老兵们的遗产。

他虽然委屈又生气,但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带着妻子去了一趟山东夏津县。

一路上,妻子看着身材瘦小的他,背着8公斤重的骨灰坛,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汗水湿透了衣衫。

到了村口,则看到一个90多岁的老人,跪倒在刘德文跟前,一边给他磕头,一边痛哭着说:

“谢谢你!谢谢你!”

“把我哥哥带回了家,圆了我母亲的遗愿啊!”


哥哥一走就是六七十年,母亲当年遗憾离世,妹妹也早已不报希望。

如今忽然抱起哥哥的骨灰,妹妹的心情,可想而知。

刘德文的妻子亲眼见到了众人齐齐下跪,悲痛大哭的场景,也深受感动,理解了丈夫所做的一切。

在回家的路上,决心做丈夫最坚强后盾的她,默默地对刘德文说:“以后,孩子我来养。”

而刘德文妻子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台南大地震的那天。

半天的时间里,刘德文接了40多通大陆打来的电话,都是他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们,在关心他们一家是否安好。

还有一次。

刘德文送一位老兵回家。

这位老兵离开大陆时,刚刚当上爸爸,孩子还襁褓中,嗷嗷待哺。

而如今重归故土,父亲已是一坛骨灰,孩子也早已两鬓苍白。

那个孩子给刘德文连磕了3个头,大哭着说:

“我从小被别人叫没爹的孩子,现在我终于见到我爸了!”

“你是我们家四代人的恩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