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智能汽车
高工智能平台旗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我们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载交互等汽车智能化浪潮。我们提供企业战略定位、品牌营销、供应链对接、投融资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蔚来  ·  蔚来能源充电网络向长城汽车开放 ·  昨天  
比亚迪汽车  ·  下一单回家 ·  2 天前  
富阳日报  ·  事关新能源车,国家出手了! ·  昨天  
小米汽车  ·  强大且优雅的小米SU7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智能汽车

城区NOA冲刺10%搭载率关口,谁在领跑第三方供应商阵营

高工智能汽车  · 公众号  · 新能源汽车  · 2025-02-14 14:13

正文

城区NOA正在加速规模化上车。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高速NOA交付197.47万辆,同比增长162.31%。其中,同时标配城区NOA占比已经接近40%。


一方面,在车企降本、智能化普及的双重压力之下,高速NOA市场正在席卷一场残酷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以城区NOA为代表的全场景智驾赛道,在经历多轮底层技术升级潮之后,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抬升。


比如,从2023年底各家车企比拼“开城”数量,快速演变为“全国都能开”的无图端到端城区NOA争夺战;同时,车企也在2024年底再次开卷「车位到车位」的进阶功能。



从市场变化来看,全场景高阶智驾正在从过去几年新势力车企自研的稀缺市场,逐步转向车企与第三方供应商深度合作的规模化起量市场。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第三方供应商的城区NOA搭载量占比从2023年的5.19%快速提升至25.35%。


一、谁在领跑城区NOA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 2024年1-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第三方供应商全场景高阶智驾方案交付达到19.30万辆,其中,来自中国本土供应商的方案交付占比超过90%。


其中,华为车BU是在去年重新成立乾崑智驾品牌,基于独立的「引望」主体开拓非鸿蒙智行体系客户。不过,由于前期开发成本较高,乾崑ADS 3.0智驾方案(全场景NOA)在已经量产交付车型上主要以软件选装包形式提供。


因此在具体份额方面,Momenta以72.96%的绝对领先优势排名首位,同时也是目前国内在手高阶智驾项目覆盖品牌、车型最多的本土第三方供应商。 相比而言,其他供应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进入真正上量周期。


2024年年初,华为乾崑面向行业首个商用了“全国都能开”的城区NCA;4月发布采用“两段式”端到端架构的ADS 3.0;此后,ADS 3.2版本的发布,华为乾崑又正式升级“车位到车位”和“VPD泊车代驾”两大功能。



不过,相比于Momenta、理想汽车等头部厂商已经在去年上车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华为乾崑内部正在加大研发力度,预计今年推出ADS 4.0版本,才能具备“一段式端到端”能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高阶智驾的配置率,车企对于方案的性价比刚需,也更加凸显。 去年开始,车企价格战持续升温,不少品牌开始将NOA作为促销手段,在限定时间内为用户提供数年甚至是终身免费使用权的让利优惠。


此外,城区NOA在主流价位车型普及仍在加速。


比如,广汽埃安去年推出的第二代埃安V、埃安RT两款车型,均在15万元级别搭载配置激光雷达的全场景NDA功能;按照该公司的说法,“明年的智驾成本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减一半,并争取两三年内为埃安所有产品全部标配高阶智驾。”


在该公司高层看来,想要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站住脚跟,“一个是产品力要拉满,第二个价格竞争力要上去”。打破消费者对“智驾车型=高价位”的固有认知。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相比于搭载车企自研方案的绝大多数车型价位在30万元以上,主流价位车型 城区NOA (新车交付量占到整体市场75%),则仍主要以第三方供应商方案为主。


其中, 第三方供应商部分, Momenta覆盖(包括定点和量产交付)品牌(包括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和车型数量最多。


同时,和车企自研不同,第三方供应商通常需要服务更多的品牌和数量庞大的车型,再加上新车开发周期的大幅压缩,对于供应商的系统交付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阶市场的拐点效应


城区NOA的用户体验持续升级,也在终端市场产生“蝴蝶效应”。尤其是一体式的端到端方案,带来的真正代际转换,驾乘体验也在产生质的变化。


这些新的变化,也对终端用户的购车偏好产生了直接影响。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旗下配置城区NOA车型的交付占比为41.77%,而在去年1-7月,这个数字已经升至46.87%;其中,5-7月更是突破50%,达到51.77%。


尤其是去年7月中旬全量推送无图NOA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理想汽车的城市NOA日均里程提升了3倍,城市NOA日均活跃度提升了8倍。同时,随着端到端、VLM以及车位到车位功能的持续释放,配置城区NOA车型交付占比更是持续攀升。



目前,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累计里程已经达到26.7亿公里,较2023年年底提升123%,主动安全累计避险次数超过360万次。此外,端到端+VLM智能驾驶系统快速迭代,MPI平均接管里程在几个月内就提升了3.5倍。


这也意味着, 终端消费者对于城市NOA的接受度(尤其是端到端方案带来的质的变化)、激活频率以及使用里程,正受益于来自技术加速迭代、功能成熟以及体验优化等利好因素持续驱动。


同时,这也为以 华为乾崑智驾、 Momenta为代表的第三方供应商持续受益城区NOA在更多车企和车型的普及,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商业化逻辑验证支持。但,也意味着,技术领先性正在成为头部企业的护城河。


目前,城区NOA的开发模式(向下兼容高速NOA),已经全面转向「端到端+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驱动」的新一代高效开发架构,将感知、规划与控制三大模块整合,消除模块间的传统界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响应。


在实际交付效果来看,一体式的端到端方案比传统方案具备更强的复杂道路结构的理解能力,可以基于人类驾驶员数据训练出不同的环岛类型、不同出入口的进出轨迹,自主选择合适的行进路线。


此外,和上一代技术相比,对于超车场景和导航信息的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障碍物的检测更加精准,并且对于U型掉头、拥堵时的蠕行和博弈、十字路口等传统复杂场景也能游刃有余。


事实上,从早期的传统机器学习、基于先验知识模型的深度学习、两段式端到端再到一段式端到端,比拼的是供应商的技术布局前瞻性以及快速量产落地能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