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监督案例评选结果揭晓 ·  2 天前  
最高人民法院  ·  停产五年的设备重启了 ·  3 天前  
HZ老乡俱乐部  ·  霍州市人民法院又一重要公告! ·  3 天前  
HZ老乡俱乐部  ·  霍州市人民法院又一重要公告! ·  3 天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苏宇:《人工智能法律治理的框架选择:从“分类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读《刑法格言的展开》:让刑法理念舒展于现实世界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20-10-27 08:52

正文

作者:金渊、王亚,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原题:做一名让刑法理念舒展于现实世界的法律匠人——读《刑法格言的展开》有感



一、书本展开,格言初现


一句话,可蕴含多重含义;一个字,能引人百般遐想。文字越是简短,遐想空间越是广阔。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使用着的数千种语言,均是如此。简洁的语言文字,容纳着广袤的思想原野,像是一粒橡树的种子里,蕴藏着一片橡树林。

的确,简洁是文字之美,刑法格言也是如此。"简洁乃法律之友",正是法律格言中肯的自我评价。法律格言,是人们在长期法律实践中形成的语言精粹,类似歇后语,文字短小精悍。文字虽短,思想绵长,蕴含着深邃的生活智慧与处世哲学,不禁让我们陶醉在格言内外兼修的美感中。如此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精神饕餮,怎会不令人垂涎三尺?

要解馋,看《刑法格言的展开》。

江湖传闻:楷哥出品,必是精品。此传闻诚不欺人。作为张明楷教授的代表作品之一,本书于1999年推出第一版,尔后两次再版,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在闵行区院《春申检坛》启动仪式上,副检察长曹化和与会嘉宾向干警代表赠送该本书籍,也是一次精神"投食"。

本书精选了西方经典的刑法格言,介绍了每条刑法格言产生的历史背景、蕴含的法治理念,再放眼多国实践,审视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坚定地高举解释刑法的大旗,在对一条条格言的阐述中,将"刑法不是嘲笑的对象,而是解释的对象"这一基本立场贯穿始终:在案件法律适用上产生的疑问,我们首先应当推定条文是正确完善的,并按照条文可能具有的真实含义来理解和解释刑法,而并非一味嘲笑、批判刑法。正当地解释刑法的举动,乃是富有建设性的举动。对我们检察干警而言,如何将刑法条文背后的理念目的,落实贯彻于办案实务中去,则是我们不容推卸的任务使命。


二、使命在肩,如何实现


徒法不足以自行,理念也不足以自行。要让蕴藏在刑法格言背后的理念在现实中落地生根,要求我们检察干警"心中永远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地往返于法律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将相对稳定的刑法条文,准确地适用于情况各异的办案实务中去,让法律理念与国民时刻相随、紧密相伴。这是我们检察机关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而在法律的运行环境上,已有良好基础。

一是立法基础。 依法治国,必要有法可依。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以此为起点,新中国的法律体系逐渐成长起来。在历经70余年的壮阔发展,“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1 《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摘登)》,载《人民日报》,2011年3月11日版。] 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立法保障。

而在刑事立法方面,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来,该部法律历经10次修正活动,使之跟进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其中诸如"法律不强人所难"等理念精神,隐藏于法条之中,吸纳着一般社会公众的合理期待,为检察办案界分入罪与出罪、是否超过必要的防卫限度等问题的判断提供指引。这就是法律理念之于案件办理的效用。

二是制度基础。 进入21世纪,我国司法体制机制建设加速推进。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我国法治建设迎来一股高潮。

而司法改革,则持续加大对法治精神理念的执行者——司法机关自身的建设完善。就检察机关而言,检察权依法独立运行巩固深化、对检察权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持续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成效显现等。法治中国建设,在新时期续写着春天的故事。

三是人才基础。 据《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三十年发展回顾》所述:"中国大陆已有604所大学设立法学本科专业, 在校本科生达到28.7万人。全国设有法学硕士招生资格的大学共有333所" [2: 徐卫东,《中国高等法学教育三十年发展回顾》,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2009年到2019年,全国累计通过司法考试人数约88万人,为中国法治事业发展输送大量专业人才。

作为法学人才的一大集结地,检察机关的人才队伍也逐年壮大。以基层检察院为例,“与十年前相比,基层检察队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从75.8%提高到88.5%;全日制法律专业学历占比从17.7%提高到56.8%。” [3: 数据来源:张军检察长在《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这些数据显示,十年间,检察队伍素能整体大幅跃升,为检察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以上部分法治工作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刑法理念的贯彻落地,打下了人才基础。距离法律理念所描绘的理想法律生活,令人心向往之。

三、心向往之,行向往之

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国家建设行向往之的关键驱动,其自身素能建设如何,直接影响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厚植于数百年积淀而成的刑法理念,背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检察机关有着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政治优势;但在新时期,检察机关也面临更为新颖的案件类型、更为多元的利益诉求、更为隐匿的办案风险,而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却恰恰更为强烈。这对我们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最高检已敏锐觉察到这一变化,并对新时期检察工作提出新部署新要求:“法律监督要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既是检察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新时代形势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 [4: 《法律监督要坚持三个效果相统一》,载《检察日报》,2018年10月8日。] 检察办案"三个效果"的目标要求,成为新时期衡量检察办案质量的重要标尺。

遗憾的是,检察队伍的成长速度,有滞后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潜在危机,与全面实现检察办案"三个效果"的目标追求存有落差。

近年来,包头王永明案、福建赵宇案等案件的不当办理所引发的负面影响,一再向我们预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然建立、司法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之际,检察事业的"巨轮"并不会因此就会"自动巡航",更是需要"人"的方向把控、更是离不开"人"这个关键驱动。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是检察队伍素质跟不上,是‘关键少数’不适应""有些同志身体进入新时代,观念还停留在过去。” [5、 张军检察长在《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月14日。] 张军检察长在《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点出了检察事业发展的瓶颈。检察干警素能建设的紧迫性,日益突显、引人注意、发人深省。

或许,正是看到了队伍素能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相对滞后的情况,因而有人认为,即使我国立法工作停滞十年,而执法、司法队伍素能水平日益提升,则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也能照常推进。这一观点虽有失偏颇,但其中对于队伍素能水平之于法治理念贯彻与法治国家建设重要性的极端强调,却不无道理。

对本书描绘的法律理想世界,我们心向往之,更要行向往之;而队伍建设,则是我们检察机关让刑法理念落地于现实世界的关键之举。


四、队伍建设,理念为先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念是队伍建设的泉源与活水。

最高检提出"双赢多赢共赢"的法律监督理念,指引新时期检察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为刑法理念的贯彻,输送澎湃有力的人才力量,也为新时期检察工作创新开展,打开突破口。

作为一名案管部门干警,也深刻感受到,"双赢多赢共赢"法律监督理念之于业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在“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指引下,案管部门的工作方式技巧,不再是仅囿于单方面发现并通报问题后“为你好”的劝说抚慰,还是更加侧重对相关问题发生前、发生时的防范未然;流程监控、案件评查等主营监管业务工作的开展,也更加注重协助业务部门预防出现办案问题、帮助解决办案问题,以不再出现同类问题,为案管部门最大的工作业绩。

正是在“双赢多赢共赢”法律监督理念的指引下,案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关系,从对立向合作靠拢、从零和向共赢进发,构筑起各部门间,以提升办案质效为共同目标的“命运共同体”。正是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你好我也要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双赢多赢共赢”法律监督理念指引下,案管工作的开展才得以凝聚全院智慧力量,开创案管工作新格局。理念之于工作开展质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也应当认识到:队伍建设永在路上,理念践悟永无止境。检察队伍在法律理念、工作理念上的领悟践行,绝不是仅靠某月某日课程培训中的大水漫灌,而是需要日常业务开展中的时刻滴灌,需要我们在火热的办案实践中,学习之、领会之、贯彻之。对法律理念、法律监督工作理念的学习贯彻,可谓是一场千里之行。


五、结语

8月19日,上海闵行区院为青年干警创设一个名为《春申检坛》的成长平台,旨在提高青年干警理性思考、实践研究能力。在启动仪式上,副检察长曹化向干警赠送《刑法格言的展开》一书,似在告诉在座检察干警“此中有真意,欲知案中悟”。而“欲知案中悟”,则要求检察干警,时刻对照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十二个字:“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而这一切,都最终落脚于“重自强”的三字箴言中。

因为——我们,就是让刑法理念舒展于现实世界的法律匠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