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生研究所
每晚22:00 给你一个成为美好的理由  ̄ω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沌学园  ·  2025,中国消费迎来关键时刻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蔡康永宣布退休:我已经无法再主持了 ·  3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深度好文) ·  5 天前  
印象笔记  ·  如何搭建你的个人读书系统?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生研究所

心灵之旅:和狡辩相比,认错才能维护住自己的尊严

人生研究所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4-22 21:59

正文

【回复“请赞美我”送给你一个特别推送】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节目


不管是生活里,还是工作中,你是否常常害怕自己犯错?每当过失出现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羞愧、懊恼;还是自责,生气;又或者是,坦然面对,冷静分析犯错的原因,争取同样的错误不再出现第二次?

 

“犯错”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到底藏有多少足以影响人生的秘密?当“犯错”的事实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处理?这就是今天的心灵之旅第三期第一节课想跟大家分享交流的主题。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试错,让我们懂得了很多道理,一点点长成自己期待的模样。


按例说,犯错本是不可多得的自我成长的好机会,可绝大多数人都没能看清这层道理。一犯错就拉不下脸,把自尊心高高摆起。


如此这般,不仅阻碍了你和周遭人更好的沟通,对于有孩子的家长来说,更会严重影响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再往大的方向说,还远不利于自身进步。


初为人母,有太多不懂的地方,一路犯错,一路摸索,一点点变成别人眼中的好家长,孩子眼中值得信赖的好妈妈,过程别提有多坎坷。


经常有朋友问我,关于教育,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总会不假思索的答道:一定是在这过程中,我因此懂得“知错能改”的重要性。这样一个深刻感悟的由来,还得从几个月前的一件小事说起。


小儿明明是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总喜欢向我提出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有一天,他做题碰到难处就来请教我。


 我也觉得那是小菜一碟,就按自己的想法讲了起来,讲到一半,明明突然打断我说我做错了。 我仔细一看,呀,的确是我想复杂了。


但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怎能向一个小朋友低头承认说我连小学题目都做错呢。脸上很是挂不住,于是逞能半是批评半是反驳地说:“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你们老师也教错了,哪那么简单?


明明也不高兴了,嘟囔着:“明明是你的错,错了还不认。” 看我态度也不好,就捧着作业本,甩开手冲回了房间。


我妈这时从厨房出来,叫住了明明,问他:明明,今天是不是又偷偷吃柜子上层的糖了明明虽然真的吃了糖,但直接甩头走,边走边喊:“我为什么要承认,你们明明错了都不认,我干嘛要认!

 

身为家长,你以为拒不承认就不会让你尊严颜面扫地了吗?殊不知,在孩子内心,“不承认错误的爹妈”才是最没有说服力的。


其实,父母不认错,往往是顾及面子问题,习惯性把家长的尊严放在首位。而这,也正映射了世界上大多数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面前,所摆出的态度。

 

但对孩子来说,父母是自己成长的“示范”,假设成人传递给孩子的价值观是面子高于一切,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在人生路上,只会效仿死不认错的做法,害得自己磕磕碰碰。



那么,承认错误真的会害自己失去尊严吗?

 

不禁想起大学时的一件事。有一次学校组织一场讲座。对外公布的讲座时间是晚上7点,但演讲者直到7点40才姗姗来迟,台下数千名学生观众为此多等了40余分钟。


当时与我同行的一伙伴,个性比较直率,也还有点脾气。到末尾学生提问的环节,他就直言不讳,指出演讲者迟到的问题。

 

在这么多人面前,一个毛头小子公开指责一个著名学者说他不守信,肯定会让他下不了台啊。


这时,主持人连忙接话要对迟到的原因做解释以帮嘉宾解围。但那位学者在认真听完他的话后,阻止了主持人替他做解释,态度很诚恳地当场向所有学生鞠躬道歉,脸上没有一丝不悦。

 

最后他说:错误面前不能找借口,迟到者耽误了数千个40分钟的时间,是非常大的错误。并承诺以此作为警醒,绝不再犯。现场当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个学者不仅要以学术成就征服世人,更要在人格上,也得到众人的认可,这才不愧为学界楷模,才不枉为世人尊重的前辈。此外,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般,他主动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作出道歉,不仅没有损害他的个人形象,相反,还为自己的品格分加了一分。

 

所以,错误面前,承认错误才是不失尊严的理智之举。


倘若你是一位爸爸妈妈,慢慢的你一定会发现,“认错教育”,其实也是给自己一种思维训练。

 

因为要认错,首先就是“认账”,而认账,是弄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叫“真伪判断”,是对事实最基本的分析。


就像我与明明,在发怒的时候,要先判断出事实:是我错了却狡辩,这不是正确的行为。


在弄清楚了真伪之后,孩子心里有数,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做出比较稳当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犯这个错误的人,他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需不需要受到惩罚;该怎样弥补这个错误…

 

父母认错及时、引导得当,孩子学会分清事实的能力,从而分清对错。以后孩子做事,就不会拖泥带水。像明明,就会长成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


如果父母拒不认错,直接跳过事实,叫孩子不要挑战他的权威,甚至直接就来“道德判断”:

 

“我是你爸妈你,你应该听话孝顺,你还挑我错!

孩子也只能学会凡事先做“道德判断”:父母是对的,我是错的;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领导是对的,平民是错的……

 

一旦这样的价值观建立起来了,孩子就容易变成对人不对事的“糊涂虫”,甚至心理扭曲,固执己见,做什么事都大概不会成功。

 

而对于成人,一旦你的错误被证实,你却没及时承认错误,久而久之,定会给你带来带来信任危机,知道的人心里都会慢慢给你打上“不守信,不诚实”的标签。


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无疑是致命的,多少人在“诚信”这一问题上失去了很多机会,丢掉了很多人心。

 

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

 

所以,在每次的错误面前,就把它当成是一次自我修炼,自我校正,自我成长的过程吧,心里长存一把标尺,守护诚信的底线,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错误,知错能改,相信,你的人生会因此越发精彩。


--END--

本文由每天正能量原创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21天心灵之旅】免费课程正在进行中~ 

心理学大咖线上免费咨询

心灵成长类书籍免费赠送

专业主播每晚分享实用心理学干货

 

21天,3个阶段,带你走进真实的内心世界。

用21天的坚持,改变自己,成就自我,变得与众不同!

 

参与方式非常简单

关注微信公众号简易心理学

后台回复我要报名即可获得报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