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周代星夫人怀孕,作为一名高龄产妇,她很担心孩子会出现唐氏综合征。医生告诉周代星,需要通过胎儿颈后透明带厚度进行判断,“普通人很难下判断,即使专业的医生的判断准确率也仅在60%-80%之间。”
在贝瑞和康将NIPT付诸临床之前,唐氏综合征常见两种检测方法——一是血清筛查,二是有创的羊水穿刺。前者检测母亲血液里蛋白质和激素,但这些指标跟唐氏关联度不高;而后者则伴随着约0.5%-1%的流产风险及0.5%-1%的胎儿致畸风险。NIPT技术出现之前,据统计,2013年中国1700万孕妇中产前诊断率不到1%。
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在1/600-1/800之间,中国每年新增唐氏综合征患儿约2.66万人,也就意味着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位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教授在1997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论文中指出:母体血浆中的DNA片段有5%左右来自胎儿。在周代星看来,通过分子诊断手段应该可以精确检测出唐氏综合征,因为正常的孩子21号染色体只有两条,患有唐氏综合征小孩的21号染色体有3条。
在飞机上写下那行粗糙的数学模型之后,周代星希望能够验证新一代测序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可能性。
2008年1月15日,周代星、卢煜明等人定下了实验方案,对卢煜明教授提供的28例样本(包含14例T21和14例正常样本)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双盲检测,4月份试验完成时,成功检测出14例T21样本,检出率为100%。在双盲检测结果确认后进行的电话会议里,卢教授激动万分。
“NIPT之父”卢煜明教授
随后,卢煜明教授重复了实验,又增加了T18、T13和性染色体异常的检测。2010年,卢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 of fetal chromosomal aneuploidy by massively parallel genomic sequencing of DNA in maternal plasma》,在全球范围内,这是NIPT的临床可行性与可信性首次在实验室的完美验证。
拿着这份实验结果,周代星找了三家公司,希望能够推进NIPT的产业化:
一家是Illumina,但这家企业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挑战3000美元的人类基因组项目。
一家是在一代测序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Life Technologies,这家企业在2009年7月份所做的测试结果非常理想,但在一次市场调研之后,Life Technologies认为接近230亿美元的肿瘤市场比产前筛查更有前途。
还有一家是在当时有128台测序仪的华大,但那时华大正在全球构建科研服务中心,以提供测序服务,并没有精力去开拓产前筛查市场。
当时还是Illumina代理商、现任贝瑞和康副董事长的侯颖带着周代星去湖南拜访了中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人夏家辉院士,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能从外周血查到胎儿染色体异常是我一辈子的梦想,只要有蛛丝马迹,我都坚决支持。”
坚信NIPT技术的周代星,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一名创业者,他和侯颖、高扬在2010年成立了贝瑞和康。阿甘式的坚持最终得到了证明——4年后,贝瑞和康营收达到2.58亿;7年后,营收达到了9.2亿;在贝瑞和康成立的第8年,公司借壳上市,市值超百亿,预计将在2019年,公司的利润将达到4.05亿。现在,全球90多个国家数千万孕妇都在接受这项检查。
当时否决NIPT项目的Life Technologies遗传业务总裁John L. "Kip" Miller后来对周代星说,“虽然我个人投资了很多项目,但没有投资NIPT是我迄今为止最大的遗憾。”
2013年,Life Technologies推出Ion Proton测序平台,也正式进军NIPT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