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收获  ·  《收获》书评 | ...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大师出品紫砂壶,古雅质朴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比纸书更惨,电影杂志正在灭绝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3-01 12:35

正文

电影研究者magasa说:“要承认现在的确不是严肃电影文化的黄金时期,更加不是传统媒体的黄金时期。”


你看电影杂志吗?


我感觉这个问题就像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电子书是否会取代纸质书一样,就算你不想承认,可是话题里还是带着一种英雄迟暮的悲凉。


为什么要看呢?现代媒体这么发达,获取资讯的途径多到数不过来,恨不得自己能够像《超体》里面的斯嘉丽一样,能够迅速将这花花世界的万千讯息全部收入囊中。而且比起电影杂志来,去正儿八经的看一场电影岂不是更实在?



可为什么不呢?就算社会真的发展的像科幻电影一样,人工智能横行,星际殖民遍地,可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像纸质书之于电子书一样,有一份握在手中的踏实的份量,而不是所有信息都数据化,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都存在一个黑匣子里。


最开始的时候是初中,接触电影的途径有限,看电影还很少,基本上仅限于每周CCTV6的佳片有约和各地方台的午夜拉片节目。佳片有约选片就是正统的奥斯卡学院风,《肖申克的救赎》,《完美的世界》,《中央车站》,各种美式主旋律,配音的翻译腔还很浓;拉片节目则是各种小众邪典佳片,《变蝇人》,《怪形》,《电锯惊魂》,虽然把电影删的七零八碎,即使这样还是周周不落地,零散地看了不少片子。


不像《电锯惊魂》被删减的乱七八糟,基本上所有血腥镜头一刀切,高清无码一刀未剪的《变蝇人》在电视上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之后就寄希望于电影杂志。每个月比大姨妈都准时地往报刊亭跑,报刊亭的阿姨都记得我了。后来耗在电影杂志上的时间比看电影的还多,从《看电影》到《环球首映》,从《电影世界》到《环球银幕》,陪我度过无数个百无聊赖的课堂和午后。


所有电影杂志之中,我最喜欢的要数《环球首映》。它是《看电影》杂志的副刊,然而我从来没有在报刊亭见过它的面目,书架上难得的一二十本都是从处理过期杂志的小铺子里面淘来的。它不像一般的大众电影杂志,着重于当下的电影时讯,而是一期一个专题,就像拉片单一样,每一期围绕着专题介绍一系列影片。而现在的《看电影·午夜场》,就好像是《环球首映》还魂一样,换了副皮囊,延续着专题策划的精髓。


这是我在网上能够搜到的最后一期《环球首映》,2014年12月刊


如果你是一名DVD/蓝光收藏爱好者,就一定不能错过《DVD导刊》,虽然杂志薄薄的,栏目也很单一,除了专题之外只有新片的影碟介绍和旧片洗版蓝光的资讯,但是关于影片花絮物料,蓝光菜单,影音质量和周边产品的深度分析绝对是你出手收碟之前的最佳指南。虽然如果你是现在才知道的这本杂志你就已经注定错过它了。


还有《环球银幕》,喜欢它的原因也在于专题。然而虽然近年来杂志本身越来越厚,有直逼时尚杂志大部头的潜质,但是专题的质量并没有相对应的提高,而是将比重加到了时下电影资讯上,除了图还是图,为我提供了不少糊墙的素材。


至于《看电影》主刊本身,除了一扫而过的审片室说不定可以淘到一两部对个人口味,或者恶趣味的冷门片子之外,饱受喜爱的情爱参考突然的消失和手办周边评测专栏的加入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呐。没有了可以持续追看的动力,就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买着。



什么?《大众电影》?停刊之后又被万达爸爸投资复活的《大众电影》不是已经变成了万达公司的内刊了吗?


而现如今,媒体发展的如此迅速,电影杂志这种传统媒体,不是随着时代潮流调整自己的步伐,就是接着逆流而上而最终被潮水淹没。这种现象,从07年美国《首映》杂志宣布停刊就已经拉开了帷幕,到15年日本《映画艺术》杂志停刊,而正式走向一个高潮。


日本老牌电影杂志《映画艺术》


没有实体纸书的线上电影杂志《虹膜》开始走上市场,学术和市场兼顾,混的有模有样;《看电影》从月刊变为半月刊,然后变成了现在的周刊,但是内容却越来越水;《环球银幕》有了年度电影完全特刊,感觉有了这本年度盘点可以省下一整年的杂志钱;《环球首映》在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的时候就停刊了,我还是从小铺子老板那里得知的这个消息;而我像挖到宝一样发现的《DVD导刊》,16年从月刊变为双月刊,最终也在17年一月发行了最后一期年度特刊之后正式宣告停刊,这年头网络盗版资源满天飞,谁还支持正版啊?


每年一月份出刊的,这本永远剪纸风格封面的年度特刊

今年也打上了“告别号”的字样


我不记得电影是哪一年诞生的,不搜索的话连格里菲斯是谁都不知道(梅里爱还是知道的,多亏了斯科塞斯的《雨果》),更没看过特吕弗和戈达尔的作品;没有恶补过影史佳片,更没打算搞些严肃的文艺批评什么的,对什么感兴趣就找来看,不感兴趣再多人推荐也视若无睹。


我不怀念那些所谓的good old days,因为在那种物质都极度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精神也充沛不到哪里去。


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有人说不管怎么标新立异,改革创新,从格里菲斯和梅里爱用蒙太奇奠定下电影语言基础起,电影就再也没有产生过重大的变革


我喜欢的只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触手可及的“东西”,而他们又恰好带着一种老旧的,复古的,不入流的气息。


比如打字机。嗒嗒嗒嗒的声音或许听上去聒噪,可是电脑键盘也没有好到那里去。你在屏幕前手舞足蹈个把小时,最后电源一关,眼前空无一物。而当你面对着纸张上接连显现的,混合着机油和墨香的字迹,手里捧着一摞摞印满文字的纸稿,那种感觉不是一个U盘可以给你的。


比如纸笔。浸满墨水的笔尖在纸面上笔走龙蛇,洋洋洒洒的情感从笔尖上喷涌而出。然后套上一个信封,贴上一张邮票,带着你的心绪漂洋过海抵达某个人的手中。或许看到心上人的只言半语需要等个十天半月,但是着什么急呢,一辈子那么长我们又不急着去死。



比如电影杂志。纤薄的纸张没有什么分量,花里胡哨的封面也不似书籍那么端庄,鱼龙混杂的内容更是让人不知从何开始读起。但是像万花筒,你痴痴的望着变化多端的色彩看的出神,等反应过来已经过去了好久好久。它不会像转瞬即逝的微信推送,也不像扭头就忘的音像资讯,它沉甸甸地就躺在那里,而我经常像会晤许久不见的老友一样会一遍遍的翻看,好像每次都是第一次一样。


我不是怀旧,我只是恋物癖。


我也不是影迷,我只是一个看电影的人。


顺带也爱看电影杂志。


做書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内容

入行指南如何制定读书计划投稿说明编辑生活范文编辑手记范文诗歌出版从想法到成书书店范文电子书kindle豆瓣阅读知乎离线独立出版刘瑞琳李昕谈页边距沈昌文范用汪家明姜峰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诚品PAGEONE钱晓华方所万圣书园理想国再谈编辑再谈电子书再谈读书我在单向街书店的日子2016中国最美的书书单Goodreads2016书单2016《纽约时报》年度书单那些在豆瓣上消失的书关于书籍设计的一些网站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