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数朋友催更。
其实更想分享的是创业笔记。最近也的确积累了不少经验(其实就是摔了不少灰头土脸的跟头),但是还在爬坡的过程中,所以分享还不是时候。
那就分享四个以前的小故事吧。也许对于在大公司混职场的年轻人会有些帮助。
故事1:
每次开会,都要憋个问题
老塔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一个汽车车灯生产商(Valeo法雷奥)里做工程师。一个几百人的公司,在印第安纳的小镇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公司唯一的华人。
第一次参与公司all hands meeting(全员会),总裁在上面讲公司的情况,最后例行公事问大家有没有问题。没等我反应过来,会议已经结束了。
我天生偏内向一点,作为一个刚刚入职的级别很低的工程师(英语又不是母语),基本上是完全被别人忽略的那种。我就想,能不能逼自己,每次开会都问个问题,首先至少让自己走出舒适区,其次也许高层会注意到我。
于是从那之后,每次开大会,我就会盘算应该问什么问题。然后每次到最后问答环节,我都第一个举手。前几次有点紧张,到后面就适应了,甚至还有点享受。
在公司做了三年,仍然是个小工程师。在我辞职的时候,和公司包括总裁在内的高层告别,至少每个人都知道我,还会说几句很遗憾我离开之类的话。CFO在知道我要去斯坦福读MBA之后,还开玩笑说,以后接到我找工作的简历时,不要忘记我哦,哈哈哈。
我也不知道自己主动提问这个动作对我的职业生涯有多少帮助。但是至少,我每次都问,而且每次问的问题质量都不错……而且我是全公司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
不管他们印象如何,至少他们记住了我。很多时候,让别人记住你,你就已经赢了一半。
故事2:
吃午饭
读MBA的时候有一门课叫Paths to Power(通往权力之路,嗯,听上去有点赤裸裸,我知道),开了我很多天眼。里面有很多精彩案例,但是第一个震撼到我的,却是一个很小的案例。
讲的是一个能干的MBA,面试的时候被很多公司青睐。其中一个公司的CEO更是直接邀请他加入公司。于是他提了一个要求,CEO每个月和他吃一顿午饭。
现在看来似乎也没什么,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个要求近乎大逆不道……“你凭什么要求每个月和CEO午餐,太自不量力了吧?太自以为是了吧?太不尊重CEO的时间了吧?” 心中一万个不理解飘过……
然后,关键的是,那个CEO答应了。更更更关键的是,那个人最终还没有去那个公司。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三观碎了一地。这都是我当年想都不敢想的操作啊。
教授分析说,你觉得不好意思,可是有必要吗?首先,问一下又不要钱,最多对方不答应,而你横竖也什么都没有。其次,对方是CEO,他忙不过来自然会告诉你,你用不着替他操心时间管理的事情。
我突然之间意识到,我之前的种种担心都是自己加的内心戏。有一半是在考虑对方,有一半实际上是在担心自己的面子自尊被拒绝被鄙视等等。
于是在MBA之后的第一份工作(Danaher旗下的KaVo),我从公司CEO开始,到EVP到SVP到VP到Director,把公司所有高层挨个邀请了一遍。邀请他们请我吃午饭,并且教我关于行业,关于公司,关于管理,和关于一切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没有一个人拒绝我。大概每个身处高位的人对于一个虚心请教的年轻人都多少有点好感吧。
于是我吃了很多顿免费的午餐,学到了很多。更关键的是,我交了很多朋友。而这些朋友,在我后来回国之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为我们曾经一起吃过饭,有了初步的个人信任,于是做起事来会容易很多。
故事3:
和CEO争论
刚回国不久,我当时的总经理就“被离职”了。我被临时要求给全球的CEO做汇报。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又紧张又兴奋,毕竟是在CEO面前露脸啊(这个CEO就是Larry Culp,前Danaher CEO,现GE CEO)。
我的汇报部分总共十几分钟,他也知道我是临时上阵的,所以没有难为我。直到最后,谈到品牌问题,他说你们为什么不考虑品牌本地化?我说我们的品牌在国际上有知名度,虽然在国内现在还没有很大影响力,但是至少比重新打造一个强吧?他举了一个其它分公司本地化品牌的成功案例,然后我就讲了那个行业和我们的不同之处,然后一来二去我们俩就争论了起来……然后我就看到我的同事在拼命给我做手势让我闭嘴……然后我就意识到可能是有点不合适,毕竟除了CEO以及全球高层团队之外,还有中国几个分公司的全部高层……我是级别最低的那个……然后我就说,明白了,让我回去好好研究一下。
后来,我和这个CEO还有n次互动,开大会的时候,汇报的时候,吃工作午餐的时候,以及偶尔的邮件。我不知道他还记不记得那次争论,但是我感觉至少没有留下坏印象。反正肯定是没有影响我在公司的职业发展。
娱乐圈有句话叫no press is bad press(负面新闻也比没有新闻强)。在职场肯定不一样,但是如果高层都不认识你,你又怎样才能获得提升呢?听上去有点负能量,但是事实如此。
故事4:
和CEO开玩笑
工作了几年,故事3里的CEO退休去哈佛大学商学院做了教授,换了一个新CEO。第一次来中国视察工作,又需要我汇报。
PPT的准备已经驾轻就熟(毕竟外企也有八股文),但是如何让新CEO记住我是个挑战。
然后我就想到了一个点。
上一任CEO刚刚加入公司的时候是产品经理,而新上任的也是产品经理出身。而我当时管理着好几个产品经理……
于是在轮到我的时候,我是这样开场的:
Since you and Larry were both product managers when you started, from now on I'm going to start treating my product managers a little better. Who knows, they may become my boss on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