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门
面向中产阶层,探讨和传播提升生活品质、创造精彩生活的人生智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悼念向际纯:中国科幻绘画的开拓者 ·  2 天前  
科幻世界SFW  ·  新刊速递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门

今夜,我们不关心贸易,只谈粮食和化肥

龙门  · 公众号  ·  · 2018-04-21 19:01

正文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龙门”一键关注
龙门
Longmen518
龙门聚集了一批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精英人士。他们已经获得了财富自由、身心自由,或者正努力行走在追求自由生活的路上……
关注龙门,就是关心您的生活品质!

作者 : 长风
来源:市值风云(mvlegend)

3月23日,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7小时后,中国宣布反制措施。中美贸易大战自此开火。

中国对美中止减税领域从鲜果到猪肉,美国对中国征税领域从新能源汽车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网友戏称,这分明是一个“农业国”向一个“发达工业大国”发起贸易战。


4 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500亿美元商品征税清单。


4月6日,特朗普宣布拟额外对华1000亿美元商品征税。


4月8日,特朗普把1500亿美元关税抛到脑后,在推特上高调表白与我国高层永远的友谊。同日,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不觉得中美之间会爆发贸易战,但不排除目前的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


4月9日,美媒称特朗普未经讨论自行决定对华加征关税,“他已不受控”。

仅仅5天左右的时间,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强势川普”迅速成为舆论口中的“失控川普”。



而中国的态度一直都很明确,你来,风里雨里,我一直在这里等你。到底是什么击中了美国人顽强的心灵?大豆?抑或是猪肉?


Definitely,农产品是中国反制举措的重要筹码之一。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农民人口,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农业制造技术,中美农产品历来“相爱相杀”(贸易平衡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


这场“农业大国”与“农业强国”之间的摩擦之始,资本市场即“闻风而动”,不管是“农业板块或将受利”,还是“装备制造板块恐将受损”,风云君觉得也许心理上的影响大过实业波动。毕竟很多时候,我大A股的问题还是要由我大A股自行解决。


所以,以上均为闲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为一名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风云君倒是很愿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尽鄙身之能事和大家聊聊我国的粮食,和“粮食的粮食”—— 化肥


一、 关于“粮食”和“化肥”


此处不赘言,风云君以主观判断选取了几个颇为心仪的时间节点,以历史脉络同各位看官娓娓道来。


1
1949年至1978年:粮食缓增,化肥待兴


建国之后,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农业逐步恢复发展。1949到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从1.13亿吨升至3.05亿吨,净增长约2亿吨。


然而,这三十年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三十年。


1959-1961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产量“三连跌”,人均粮食(207.3公斤/人)跌至建国以来的谷底。



期间粮食安全的核心是服从于和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并为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所以统购统销、压低粮价、定量分配等政策组合出台,这也大大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1966到1978这13年的时间,粮食生产一直缓慢增长。

再看看化肥,1950年的时候,我国的化肥工业几乎一片空白。


一直到60年代中后期,随着石油、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新的化工、化肥企业迅速建立,如兖州煤矿新建了鲁南大化肥厂等。但在1980年以前,化肥施用基本以单质肥为主,氮肥、磷肥相继受捧。


2
1979年至2003年:粮食稳增,化肥初兴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的演变与发展,粮食生产领域的激励取得实效。



国家粮食安全政策重点难点转向流通领域,核心问题是购销方式和价格政策,以及由此引致的利益结构变化。


1979-2003年粮食总供求基本同步增加,虽有五次波动,但出现在人口增长率下降和人均收入增加时。


200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4.31亿吨。全国化肥施用量约4400万吨,而1978年时这个数字才仅仅约880万吨。这背后,是各地化肥工厂“破土而生,快速生长”的进化史。


1982年新洋丰原身石桥驿磷肥厂始建、1987年六国化工建成投产、1998年金正大成立、2003年心连心改制成立......诸多发展到现在依然规模上的化肥企业,基本都出生在这个时期,并且在政策的积极扶持下快速成长。


以建立较早的新洋丰为例,其1997年投建磷酸一铵生产线,2000年投建硫酸钾复合肥生产线,2001-2004年迅速完成硫基复合肥、尿基复合肥,以及合成氨、硫酸等配套产能的建设,2000年洋丰商标即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2003年公司更是跻身“中国化工500强”、“中国化肥50强”。


3
2004年至2015年:粮食“十二连增”,化肥“迅猛发展”


2004年到2015年,全国粮食产量从4.69亿吨增至6.21亿吨,并实现了连年增产。新世纪以来惠农政策的初步框架显示了巨大成效: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逐步降低农业税,同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年内取消农业税;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加大农业税免征力度,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可以实现;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当年也全面取消了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屠宰税,统称 “四取消”。政策层面对于粮食产业的支撑,首当其冲。


这十二年,化肥行业也算是“秋水共长天一色”。全国化肥施用量从约4600万吨升至6000万吨, 2015年这一年,中国成为全球化肥用量最高的国家,是全球平均用量的3.4倍。


在连续十几年不当施肥、过量施肥后,中国的土地成了患上“三高”的“肥胖儿”,土壤环境严重恶化,资源浪费现象突出。



于是,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及时出台。


这十二年中,充斥着区域性化肥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乱象”与“混战”,也囊括了全国性化肥企业的“布局”与“创新”。


以金正大为例,从2006年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到建立了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迅速在新型肥料的细分领域进行了优势布局;


以新洋丰为例,从2004年起,在湖北荆门、宜昌、钟祥和四川雷波建立磷酸一铵生产基地,并迅速在山东菏泽、河北徐水、广西宾阳、江西九江和吉林扶余建成复合肥生产基地,释放自身成本与渠道优势。

4
2016年以来:农业、农村、农民


2016年,全国粮食产量十三年来首次同比递减。2017年,全国化肥施用量出现负增长。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我们描绘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乡村振兴第一次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从上面粗略梳理的“粮食”和“化肥”的故事,风云君已经可以感受到这两个产业相互伴随的发展关系,也充分体会到了来自于“政策”层面的核心力量。



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幸福的核心在于通过农村全面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是关键,而未来农业相关产业,比如基本农资消费品——化肥的贡献力量,风云君主观认为值得关注。


二、 化肥行业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上面既然聊到了行业发展,这部分风云君就想用自己的财务专长给各位深度剖析一下目前行业中具体公司的发展现状,综合考虑公司影响力、发展规模以及公开数据的可得性,以下以复合肥行业的三家公司进行展开分析。

财务分析主要是五个方面: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和分红情况。


可比公司我们选取 金正大 新洋丰 史丹利 复合肥行业前三甲进行对比。


1
盈利能力分析


先来看毛利率:


注:史丹利17年年报尚未披露,其2017年毛利率数据为前三季度数据。


三家公司当中,史丹利的综合毛利率较高,同时售价也相对较高,但是2017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金正大的毛利率水平最低,也呈缓慢下降趋势。


新洋丰的毛利率在2017年出现反弹,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是因为新洋丰具有原材料优势,它是三家公司中唯一拥有原材料磷铵生产能力的企业;


另一方面得益于新洋丰近几年大力调整产品结构,毛利率较高的新型复合肥17年营收大增46.38%,从而推动公司综合毛利率走高。


再来看净利率:


注:史丹利17年年报尚未披露,其2017年净利率数据用业绩快报数据测算。


三家公司当中,史丹利的净利率水平较高但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17年大幅下滑,已被新洋丰超越;


金正大净利率较低,最近几年更是一直在下滑,17年已经跌破4%;


新洋丰的净利率在16年触底后,17年迅速反弹,已成为三巨头中销售净利率最高的公司。


最后来看净资产收益率:


注:史丹利17年数据取自其业绩快报。


总体来看,由于化肥行业整体低迷,三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都呈下降趋势,而新洋丰在2017年开始率先企稳回升,其净资产收益率明显高于金正大和史丹利。


而金正大和史丹利的净资产收益率,仍处于下降趋势中。


综上所述,在复合肥三巨头中,新洋丰的综合盈利能力要优于其他两家公司。


2
运营能力分析




注:1、在计算各公司费用率时,剔除其贸易业务。2、史丹利17年年报尚未披露,其2017年费用率为上半年数据。


三家公司中,史丹利和金正大的费用率较高,且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新洋丰最近两年的费用率控制在8.5%左右明显低于其他两家公司,说明其费用管控水平优于两家竞争对手。


注:史丹利17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年化数据。


三家公司中,新洋丰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一直高于其他两家公司,可见新洋丰资金回笼速度更快。


注:史丹利17年的存货周转率为年化数据。


三家公司的存货周转率近年来都呈缓慢下降趋势。


新洋丰的存货周转率低于其他两家公司。主要是因为新洋丰根据市场价格走势加大淡季(四季度)原料储备,降低运输和采购成本。


当面对单质肥价格剧烈波动的时候,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3
成长能力分析


新洋丰营业收入构成:



从新洋丰2017年分产品的营业收入构成来看,新型复合肥的营业收入同期比去年增长46.38%,增长速度颇为迅猛。该产品毛利率高达25.82%,明显高于磷肥和常规复合肥,这是新洋丰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带来的成效。


同时,新洋丰加速推进现代农业转型,积极延伸其产业链。


在种植端,洛川新洋丰果业在陕西洛川和甘肃庆阳两地的苹果示范种植和收储基地开展“百户千亩”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果园托管模式。


洛川果业获得了 “2017年中国果业服务商十大品牌企业” 称号


另外,新洋丰在2017年设立雷波新洋丰果业,在种植端将品类扩大到柑橘领域,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的脐橙产业基地。



此外,公司在澳洲的牧场所饲养的牛羊陆续出栏;与象辑科技合作开发农业保险产品,为经销商提供增值服务。


与深圳道格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设立10亿元规模的产业并购基金,投资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优质产业资源。


4
偿债能力分析




注:史丹利17年数据为三季度末数据。


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三家公司中新洋丰的资产负债率最低。


新洋丰这家公司金融负债很少,17年底短期借款余额为980万,没有长期借款,公司负债基本都是经营负债,而经营负债中将近50%是预收账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