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评论(ID:rmrbpl)
作者:吕晓勋
长期超负荷工作,今年8月被检查出乳腺癌晚期,不到一个月就病逝了。在近日网上热播的一段视频中,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含泪讲述了该校女讲师徐如燕的事迹。“别等中青年干部逝去再谈关爱”,他的呼吁,引发了全社会对中青年骨干健康状况的关注。
“人生最华丽的年龄,一切刚刚开始,却突然被病魔终结。”从因心源性猝死、倒在对口扶贫村的西安教育局45岁干部赵博,到突发疾病猝然离世的中科院生物物理所39岁研究员赵永芳,近年来,中青年骨干早逝的消息委实不少。人们不禁要问,在健康知识不断普及、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何还会一再上演“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谁都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工作、生活两个频道间合乎自然地切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人的价值排序中,健康往往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位于其他选项:为了完成任务而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了在竞争中胜出而“五加二”“白加黑”地拼搏,为了亮丽业绩而放弃节假日、星期天⋯⋯如何走出“越疲惫,越努力”的循环,多给自己一点缓冲情绪、释放压力、改善体质的空间,是中青年需要好好考虑的,更值得管理者深思。
对待工作,我们当然要尽心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当县委书记时年轻想办好事,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地干,因而差不多一个月得大病一场”。后来他感觉到这样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就摆顺心态,“内在有激情,但是还要从容不迫”。工作永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大搞“疲劳战术”,其实是在透支后续投入产出的能力,最终只会导致“身体被掏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是对工作负责、对家人负责,千万不能把健康当作可有可无的备选项,“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而从单位的角度来看,如果员工普遍存在“亚健康”状态,就说明需要引入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帮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方式。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儿吃够草”。无论是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允许多次、分期休假,还是抓好定期全面体检,想方设法提供健身场所,对员工的关爱,完全可以通过更人性化的管理来实现。毕竟,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真正关心员工,尤其是业务骨干的身心健康,做好健康保障、管理与服务,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爆发力。
“追求最高的健康水准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楼的外墙上,镌刻着这样一行简洁有力的文字。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我们景仰那些为了事业不计得失、忘我拼搏的人们,更希望他们能管理好身心健康,保持可持续的“扩大再生产”能力。时间需要管理优化,身体需要检修保养,良好的工作方式需要养成。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真正把握好这一人生的“首要财富”,让健康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工作获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改进作风,文山会海大大精简,中央机关占用法定休息日开会的事情也很少了,相信中央机关的干部们是由衷高兴和欢迎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健康与卫生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无论单位还是个人,还健康以应有的权重,不吝于把时间和精力交给健康,“人人健康、全民健康;人人幸福,全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才可能真正实现。
本期编辑:胡洪江、赵雅娇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