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www.freehead.com)是中国成立最早,注册会员最多的专业性书法交流网站。 本站旨在为广大书画家、爱好者提供最新书坛新闻咨讯,学术成果、书画展览、书画印学习创作交流以及艺术品交易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市场监管  ·  真相 | 护腰坐垫可以实现“久坐不累”? ·  17 小时前  
奔腾融媒 新闻天天看  ·  当心!这些常喝的饮品,正在悄悄升高你的尿酸 ·  昨天  
红古发布  ·  改善睡眠的方法来了:晚餐吃点它…… ·  昨天  
安徽交通广播  ·  “春捂”到底该“捂”哪儿?“捂”好这3处很关键 ·  2 天前  
都市频道  ·  连续久坐,一定别超过这个时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书法网

侯军、陈胜武的诗书风雅交往

中国书法网  · 公众号  ·  · 2019-11-02 20:00

正文



侯军、陈胜武的诗书风雅交往



神仙眷侣

陈胜武

2016年冬,侯军先生伉俪来温参访,因《温州日报》瞿冬生副总编引荐得识。


侯军先生一家是名副其实的书香艺术之家。侯军,1959年生,资深报人,艺术评论家,散文作家,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李瑾, 1958 年生于天津,侯军妻子。曾任职于深圳市文联。钟情书画,喜欢传拓艺术。侯悦斯,侯军女儿,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善于填词。侯军先生钟情“集印为诗”,就是将古今印章语句内容集为诗词,曾举办《集印为诗》巡展。李瑾女史将收藏的金石杂件拓印成张,再请书画家题跋,以“拓”的形式再现当下生活,曾举办《我拓我家》巡展。女儿侯悦斯曾举办《诗意丹青》展览。一家三口曾在多地举办联展。


侯总伉俪以拓片相赠,感其风雅,我答应题跋回赠。



这个时代节奏太快,快得让我们不能沉淀身心,积累情思,没有了日积月累才会带来的独特厚重感。文化是闲出来的,对于诗文题跋,我多数情况下以慢节奏对待,接到一个命题,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慢慢沉淀酝酿,然后水到渠成,结晶为文字,凝聚成书法。我相信别人能从中体会到这种岁月带来的独有内涵!


我当时想集联题赠,以“君于此艺亦云至”作为上联,不料这个散文句法的上联,要集一句合适的下联不容易,这个难题卡住了我,两年多过去了,都没有找到令我满意的下联。这几年中,我又在共同的文友车帝麟兄回乡台州书法大展上见到侯先生,其他场合也见过几次,我都还没有交差,心里总是歉疚没底,不知道人家是否能理解一个慢手的苦衷。


今年春天,我想应该差不多要尝试动手了。侯军先生不恋名位,夫唱妇随,我突然有了灵感,避开了集句成联的牛角尖,明确了集句成诗的题跋方向。于是有了“君于此艺亦云至,诗意留连重物华。门外不须催五马,逸妻相共老烟霞”这首集句诗,借此能非常恰当地表达出我对这对“神仙眷侣”的敬慕之情。随后,我用骈散结合的文法,写成一篇文言跋文记述了三年才成一篇题跋的心路历程。最后总感觉意犹未尽,虎头蛇尾,让我遗憾。



前几年我发过一个微信帖,以梅圣俞诗句名为《平生独以文字乐》。今年春天再次读到曾国藩 “大半光阴被墨磨”的诗句时 突然发现这和我非常喜欢的米芾诗句“彩笺书尽剪江波”同一韵脚,我瞬间来了灵感 ,再加上白居易诗句 “心似虚舟浮水上”,就成了一首最能切合我的感悟的集句诗。把这首诗加到题跋最后,藉以自道,并呼应文首的集句诗,经过几天的修改润色,跋文终于定稿。季春时节,我在家里调适身心,抄成几张跋文拓片。总觉得纸张太小不能发挥好,还有错漏,样稿发给侯先生,他回复很满意,但我觉得不能把自己不满意的作品送人,只好告诉让他劳烦夫人再拓几张大片寄来重题。我知道他们很忙,不好意思催促,自己也是很忙,这样一拖又是半年。


今年国庆假期,终于有了完整的时间,可以闭门谢客完成作业。我一口气题写了大小几张,挑选自己最满意,下面又有留白的一张先微信发图给侯总。得知他刚刚升级做了外公,于是我又加了几句,兼贺他喜得外孙女。我想这对于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全家人,尤其是刚刚诞生的外孙女,应该可以算是一件意外的天降之礼了!


此时离我初识侯总伉俪,快满三周年了。三年才完成一篇作业,既有性情所致,又有才窘疏懒等原因,但对结果我很满意!

秀才人情纸一张,侯总伉俪能解我心!


题侯军先生、李瑾女史伉俪馈赠拓片

君于此艺亦云至(苏东坡),

诗意留连重物华(刘梦得)。

门外不须催五马(岑嘉州),

逸妻相共老烟霞(秦公绪)。


侯军先生、李瑾女史俪属,陈胜武集句并书。


戊戌十一月廿日,深圳侯军先生暨德配李瑾女史造访东嘉,《温州日报》瞿总冬生宴招,得识清姿,互赠著作。其后数过鹿城,惠赠手拓若干并嘱题。

吾观其《集印诗话》,发前人所未创,雅什纷披。搜罗玺印,缀词句于烟海;自负桎梏,作翔舞于锋端。借他人之篇章,抒自家之胸臆。其 为艺也 可谓至矣 !冷翁曾有印语 “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余以此为座右铭,亦有同好。开卷之余,颇嗜集联,隻字之安,捻髭鬚至惊梦,一句之得,穷年月而乃成。涵咏灵台,凝思埏埴,缀玉联珠,如同己出。或以自遣,或赠师友,颇可寄托雅兴。集句成章,最为不易,若非博览经籍,苦心孤诣,焉能至此。然而中有奇趣,故乐此不疲。天下痴人,候君与我,可知吾道不孤矣。



《我拓我家》亦足雅趣,寻常瓦甓,家居物事,手自摹拓,靡不穷形尽相。孙女脚印拓,母育父咏,姥拓祖题,最富人情艺味。“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此之谓乎。窃惟世之可宝者,非唯其物,亦以其人也。岂必郜鼎猎碣,金简玉书,后乃飚然声价,炫耀相高。武亦常以普通磊块,题跋吟咏,寄托宏深,陶冶性情,可谓异曲同工矣。



侯君伉俪积学渊雅,高洁出群,掌珠含章散馥,佳婿玉润冰清,同王谢之家风,有卫乐之令闻,故其殷殷嘱题,不可草草塞责。题记虽非鸿文,然非才、识、书、情俱佳者,不能尽其妙。自忖本非骏发之士、雕龙之手,才本袜线,性又疏庸,感惠徇知,本怡情之雅事,刻烛分题,最劳心之迫促。倚马立成,声名定著乎朋俦;腐毫乃就,锦什自垂于竹帛。古之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今世诸事,贵乎疾速,相倍蓰者,朝发午至,腹犹果然。且夫去雁来鱼,情思渐酽于企伫;键盘网路,风流已泯于速达。非隔韶光,焉得积愫,累以岁月,乃深感悟。故而寂然凝虑,度越三冬,乃成此篇,聊以报命。性懒如斯,才窘至此,贤伉俪其不责不弃乎!

意犹未尽,复集句成诗以明志趣,兼酬知音:

平生独以文字乐(梅圣俞),

大半光阴被墨磨(曾文正)。

心似虚舟浮水上(白乐天),

彩笺书尽剪江波(米元章)。

己亥 西颢, 仙岩陈胜武久文甫识



国庆佳节,欣闻侯丈掌珠喜得千金,可谓兰孙毓秀,绳其祖武,桂子呈祥,殊有凤毛。兼此遥作汤饼之贺。

十月七日,胜武又记




致侯军先生、李瑾女史伉俪函


侯军先生、李瑾女史俪鉴:

久别芝颜,恒深企念。承惠拓片,今春拟定跋稿题写,不尽人意,故而敬请再惠拓片,国庆闭门重题,谨此报命。另题二纸,一赠瞿总,一为自留。欣闻令爱喜得千金,顺便加题数句,遥作汤饼之贺,并纪殊胜因缘也。

少陵诗云:“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度越三冬,乃成此篇,性懒才窘,贤伉俪其不弃乎!

集句之法,古已有之,历代嗜好者不乏其人。晋傅咸曾集经为诗,王荆公、文文山皆为此中高手。亦有论者贬此,黄山谷称之曰“百家衣”。刘攽评晁端彦:“君高明之识,何至作此等伎俩?集古人句,譬如蓬荜之士,适有佳客,既无自己庖厨,而器皿肴盒假贷于人。意欲强学豪奢,而寒酸之气,终是不脱”。然而集腋成裘,搜佳句于翰海;联珠缀玉,赋新意于今时,妙手裁剪,如同己出,乐此不疲,不足为外人道也,且与贤伉俪同勉。

顺颂秋祺艺安

己亥寒露(十月八日),陈胜武顿首




雅士陈胜武

侯军

初见陈胜武,是在赴宴的电梯间里。那是在2016年冬天,我和李瑾去温州访贤会友,经老友瞿冬生兄的盛情安排,于一家酒楼与温州诸友会面。进电梯时,忽听电梯门外一声招呼,我立即按下开门键,门开处,只见一白面书生蹑足而入,颔首道谢,温文尔雅。冬生兄忙介绍说,这位就是温州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陈胜武先生,随后又补充一句:“他是马亦钊先生的得意弟子!”

我们握手寒暄,算是认识了。出电梯门时,陈胜武把手中的一本书法集交给我说:“这是我的一本小册子,是送给您的,请指教!”我连忙致谢,说我们也有书赠送给你,没带在身上,回头再拿给你吧!

酒桌虽说不是看书的地方,但我还是忍不住先睹为快。这是一本《温州书法百家百集——陈胜武书法集》,翻开扉页,上面以清雅的小楷题好了我的名字,那字体介于王赵之间,带有江南文人特有的秀气。内页的书法作品严整清秀,用笔恭谨,真草隶篆,各臻佳妙。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所有诗文均是书家自创,且文辞雅驯,古意隽永。这在当今盛行“抄诗作书”的时风中,显得尤为可贵。由此可知,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具有浓郁古典情怀。

那天的首席嘉宾自然是马亦钊先生,他是民国时期名满江南的大画家马孟容先生的嫡孙,是马孟容与其胞弟马公愚先生的衣钵传人,现任温州市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馆长,也是温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马亦钊先生在席间介绍自己的弟子陈胜武时,毫不吝啬赞誉之词,这使我对陈胜武的学问和书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而当日宴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经马老提议,请陈胜武当场为各位文友展示一下用温州话吟诵古诗文的“绝艺”。陈胜武并不推辞,只见他起身离座,略一思索,即开言道:“我们温州古称永嘉,自古就是个文风浓郁之地。我们的先辈读书吟诗,都是用温州方言来吟诵,别有韵味。可是遗憾的是,这种流传千百年的吟诵方式,现在几乎失传了。我和一些朋友决心‘兴灭继絶’,传承和弘扬这种古风,就成立了一个温州市吟诵学会,专门搜集前人的吟诵资料,同时自己也学习吟诵技艺。今天高朋满座,既然马老点了名,大家有兴趣,我就给大家吟诵一篇在书法史和文学史上都很有名的文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接着,他以徐缓的节奏开始吟诵,但随着文辞的演进,其音调和节奏也不断变换,时而浅唱低吟,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轻声细语,时而高亢清越。温州方言虽说我是一句也听不懂,但《兰亭集序》的文辞我很熟悉,完全能够理解他在吟诵中所要表达的情绪。一篇吟罢,满堂喝彩。我站起身走向前,与陈胜武握手致谢。我对他说,对古诗文的吟诵,我一直非常感兴趣,此前听过范十翼、钱绍武以及叶嘉莹女士的现场吟诵,也听过文怀沙老人的吟诵录音。但是,温州话的吟诵真是闻所未闻。今日得聆胜武兄的兰亭吟诵,真是大饱耳福啊!

陈胜武显然有些兴奋,他说,原来侯先生也喜欢吟诵,那我们就是知音同道了,以后可以多交流。我连忙说,我是“会听不会讲(粤语)”,只是一个欣赏者。你才是真正的 “俯仰吟哦”,与古人同调啊!

那次见面之后,我托瞿兄将李瑾的传拓精品集《我拓我家》和我的《集印诗话》转增给陈胜武先生,并将几张李瑾所拓的汉砖拓片赠送给他,说是供他写着玩儿的。其实,我们心里都有一个期望:要是能请他题写几句跋语,下次展览不就能够增加一幅新作么?

陈胜武乃聪颖灵透之士,自然对我们的意图心领神会。不过,他也很率直地对我们说:“我是慢手,你们千万不要着急,我要想好了内容才能写,估计最快也要一年半载吧!”

我们说不着急,慢工才能出细活,我们会等着你的杰作。

此事谈罢,我就再没有催促,甚至此后三年间我曾两次造访温州,都没再提起过。

在此期间,还有一件事情令我对胜武兄刮目相看,那就是他与马老联袂登上中央电视台的《传家宝》节目。马亦钊先生作为马氏翰墨传家三百年的嫡系传人,携来难得一见的“传家宝”供全国观众分享,而解读这些文化宝物的使命,就落在了随行弟子陈胜武的肩上。我看完这档节目之后,深感他的解读清晰流畅,言简意赅,学与识并重,得体而到位。尤其是他那文质彬彬的儒雅气质,在当今充斥电视屏幕的那类张扬恣肆、声嘶力竭的主持风气中,显得格外“傲娇”。

我当时很想给胜武兄发个微信,谈一谈我的感受,也赞誉一下他的儒雅风度。但想了想还是没发,因为我不愿引起他的联想,觉得我是在“委婉”地催促他的题跋之事。

今年春天,忽然接到胜武兄的微信,竟是一篇近千字的文言跋文,他还发来了一幅题写好的作品,书文俱佳。我粗粗读罢,顿时掂量出了这篇跋文的文化重量。不过,陈胜武随即发来一段留言:“四尺半开还不够大, 四尺整张这张篆书部分漏字颠倒,可惜了!我手头只有一张四尺整张,其余都是小纸,如果有四尺整张薄纸拓片,寄几张来最好,我重新抄录!”

我赶紧回复说:“非常精彩!胜武兄不要过谦了!”他却说:“我自己还不满意。我一定把最好的给你们,我自己也留几张珍藏!”

如此近乎苛刻的“精益求精”的题跋者,在 “我拓我家” 实际运作的五年时间里,这还是第一次遇见。我实在不忍心再让他耗费心血,就说不必再写了,这一张已经很好了,我看就这张了!

陈胜武没有回复。转眼间又是半年过去了。直到九月中旬,忽然收到他的一封新函:“上半年抄录了几张,都是小张,太满了,效果不满意,一直没有奉上,惭愧!尊夫人后来有新拓大张拓片吗?”我当即回复:“小女即将生二胎,李瑾近日稍忙,或许要略晚几日寄出,请胜武兄稍待!”

李瑾闻知陈胜武急需大幅拓片,赶在女儿待产之前,挤出半天工夫,给他又拓了几张新购汉砖的拓片,让我快递到温州。两天后小外孙女就降生了。我跟她打趣说,你这几张拓片真是“争分夺秒”抢出来的!

小外孙女是十月四日出生的,十月五日我就收到了陈胜武的微信,发来了数张题好的拓片照片,果然比前作在章法上舒展了,书法也潇洒了许多。我因忙于小外孙女的新生大事,到十月七日才回复他的微信:“看到陈兄大作,兴奋莫名!真古风盎然,直逼宋明。大谢不赘!近几日忙于小女生产事,迟复为歉!此件精品,真小外孙女出生之大礼也!”谁知我这几句迟复的短语,又引来一段新的佳话——“热烈祝贺!我再加几句,以作汤饼之贺!”不一会儿,微信又传来了他新补题的一段:“国庆佳节,欣闻侯丈掌珠喜得千金,可谓兰孙毓秀,绳其祖武,桂子呈祥,殊有凤毛。兼此遥作汤饼之贺。十月七日,胜武又记。”

读其文,记其事,不禁欣然叹曰:“胜武兄,真雅士也!”

口占答羊城刘公释之先生

摘抉篇章缀绝奇,

茫茫人海遇同痴。

谁知更有痴心者,

清兴迎风化作诗。

羊城刘释之先生读拓片口占感赋

一物斯须冠绝奇,

千言三载煮成痴。

仙岩游及侯门外,

尺素清芬总是诗。

业务联系电话:15899791715






————中国书法网微信公众平台————

关注热点,传播最及时的书画资讯;

坚守传统,打造专业书画权威平台。

投稿及广告推广合作请联系:

廖伟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经典

(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书画高清资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倾仰情深——赵孟頫手札高清大图全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