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24年“重庆市博物馆馆长
素质与能力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
2024年11月23至27日,在重庆市博物馆协会的组织下,有幸参加了2024年“重庆市博物馆馆长素质与能力提升”培训,5天的时间里,与市内50多名文博从业者往返3000多公里,通过市内外7场现场讲座交流分享,上海市10个博物馆的现场参观,密切了沪渝两地博物馆之间的联系、增长了参训文博人的见识、温暖了沪渝两地文博人的心、明确了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方向。我馆将充分吸收借鉴本次培训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锚足干劲,结合馆内实际,用好红色资源,奋力书写县域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培训活动
在此,感谢重庆市博物馆协会对本次培训的精心组织,暖心安排,搭建沪渝两地博物馆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建共享、同向发力,我们收获满满,信心满满。以下,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协会汇报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主要感受
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沉浸式感受新技术、现场讲座交流分享等方式,有三个直观感受。
一是开放型学习型氛围的持续浸润。在实地听取解说员讲解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工作人员功底的深厚,而从讲解窥见的只是博物馆发展的一隅,宣教工作是展示博物馆发展的舞台,而其出彩程度则来自于博物馆整体力量的托举。此次学习之行,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上海文博人谦卑的学习品质和开放的心态。从专业性的研究队伍打造到激发各成员的内生动力,从以原创性展览与引入优质展览相结合到从馆藏资源着手与国内顶尖资源对接再到借助平台与国际接轨,在博物馆的运营过程中注重引入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的支持,无一不体现上海文博人学习型开放型心态,而基于这一心态下成长的上海文博人呈现出一种自内而外的自信风采。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社博物馆序厅
二是多媒体交互式技术的普遍应用。世博会博物馆多媒体技术让我们沉浸式感受世博历史,以世博十年为主题的电影创作精彩纷呈令人震撼。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社博物馆整墙LED屏幕和电子化档案目录硬控人眼球,而其原创性展览—“小朋友”则从新闻出版历史角度引得大家穿梭时空隧道回到过去。上海博物馆(东馆)书画展的影像化呈现突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的VR体验,则令人身临其境、叹为观止。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到数智化技术的交互使用带来的独特魅力,触发了观众的观感触感,强化了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是专业化成长型团队的精心打造。通过现场讲座分享交流,我们了解到各博物馆的发展路径。奉贤博物馆张雪松馆长的经验分享,体现了新馆在做大做强中的独特思路,通过原创性展览和引入展览相结合多方位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通过人才的梯度培养和平台的充分利用和搭建并壮大队伍力量,我们看到了奉贤博物馆发展的强劲动力。上海博物馆储晓波馆长通过馆内引进打造引入精品展览—埃及展的经验分享,从策划前期的对接到文物的安全运送再到结合馆内实际开展的“博物馆奇喵夜”特色活动和通过公司打造的妙趣横生的文创产品,使我们了解到一个博物馆发展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思维的重要性。中共一大纪念馆薛峰馆长以“用好一大会址红色资源,弘扬建党精神”为主题,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两个角度,分享了一大纪念馆发展的过程,通过每年确定馆内重点工作推进计划,实现重点任务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从而实现任务倒逼,压实责任的同时也激发了团队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单位和个人的双向成长。
二、 主要收获
此次培训填补了知识的空白,突破了见识壁垒,打破了思维困局,总的来说,有三点收获。
一是理论修养得以提升。
从学习中小博物馆发展的自身定位到了解原创性展览策展的全领域多方面的知识;从用好国际国内资源加强各方力量协作引入精品展览到梯度化培养人才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从加强文创产品开发到联动社会力量市场化经营实现双向发展;
本次培训课程安排科学,文博同行们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人才培养、宣传教育、策展巡展、文创开发等方面事无巨细、多方面进行分享,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
二是实践路径得以优化。
在本次培训之前,在馆内文创产品开发和原创性展览策划和馆内宣教内容优化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出现产品质量不高、品牌元素不够、受众反映不一的情况;在原创性展览策划过程中出现任务分解不细、文物征集不多、史料挖掘不够的情况导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策展难度过大最终展览没有实现既定目标的困局。本次培训从原创性展览策划的前端、操作过程的中巧思和展览结束后的衍生发展对实践路径进行了具体的呈现,让人耳目一新。
三是发展方向得以明确。
独学而无友,犹孤陋而寡闻。本次培训依托于重庆市博物馆协会这一平台,我们扩大了朋友圈、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我们学会从馆内外、市内外、国内外、全人类不同视域思考问题,明确了博物馆发展的方向,在发现差距中寻找最优发展路径,更坚定了走好自身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心。
三、启迪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何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更好的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作为红色场馆,通过本次培训,立足本馆实际,就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资政育人功能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要不断夯实品牌打造这个基础,
不断增强革命纪念馆的窗口形象支撑。从全国来看,有3.6万多处革命旧址、近2000个革命纪念馆,总体来看,同质化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但差异化发展的成效比较欠缺。如何在全国性的革命场馆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发展的特色,这是思考的关键。
下一步,赵世炎故居将立足于“红色赵庄”这个品牌,着力以“红色+x”模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以“红色+党建”模式,筑牢思想之基。联动组织部、政协、人大等机关开展好新党员队伍、新进公务员、新政协委员、新人大代表相关党建活动,创建“赵世炎烈士精神”宣讲队,开展宣教四进活动,与相关单位联动,扎实开展党建活动,创建特色党建品牌。以“红色+教育”模式,发挥育人功能。以明主体、分梯次、拓渠道三个方式,着力做好各学段学生的红色教育,联动教委、团委等单位鼓励各学校形成自身的红色教育及宣传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开发好幼小初高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发挥好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基地的作用。以“红色+旅游”模式,扩大传播范围。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联动文旅委、旅投集团、文投集团、打造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形成发展红色旅游的合力,加大红色旅游宣传力度,多平台多角度广覆盖扩大宣传,更好发挥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AA级景区的功能。
二要深化特色挖掘这个关键,
不断增强革命纪念馆传播的丰富内容支撑。赵世炎故居管理处作为红色场馆,从馆内实际来看,做好烈士精神特质的挖掘、文创产品的持续性开发、原创性精品展览的推出以及引入优质的外部巡展等方面是未来着力的方向。
从烈士精神特质的挖掘来看,要以小见大,充分挖掘烈士精神内核和个人品质,融入到红岩精神和重庆城市精神内容中,体现到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民族特质上,以红色沃土的地域角度和红色名片的品牌角度和红色丰碑的思想层面,扩大其精神影响力。从文创产品的持续性开发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域博物馆,要有整体化思维,结合馆内特色、地域特色、县域特色和民族特色进行开发;要有市场化经营思维,依托馆内资源本底,做好受众分析、市场调研、产品比较、分析论证,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美誉度。从馆内展览推出来看,策划原创性展览要有整体性思维,前期要充分的调查,史料、展览价值、策展途径、策展难度、策展经费要逐一分析,策展前、中、后期的内容要全盘考虑,确保可操作能实现;引入优质巡展要结合馆内特色,确保巡展与本馆有高度的关联度,例如2025年度,馆内拟引入三峡博物馆“三峡清风”这一原创性展览,主要是基于赵世炎故居“琴鹤世家”的清廉家风和赵世炎“守着巨款吃剩饭”的清廉故事,也是发挥好本馆作为重庆市廉洁文化示范基地功能的需要。
三是凝聚合力发展这个方向
,不断增强革命纪念馆的磅礴力量支撑。博物馆的发展不应该是某一领域、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一部门的事,它是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作为博物馆的从业人员,思维要开放,格局要打开,实战要能打,我们依托重庆市博物馆协会这一平台,更应该抱团取暖,取长补短,实现馆内的特色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博物馆除了借助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力量的领导指导引导外,更要激发内生动力,内力外力相结合形成合力助力实现自身发展,这也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