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乎日报
提供最好的资讯评论,兼顾专业与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吃瓜】,可不是eat ... ·  23 小时前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cool beans ... ·  昨天  
Quora文选英语  ·  老外说cool beans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乎日报

同是面粉,为什么欧洲人做面包,中国人做馒头?

知乎日报  · 公众号  · 问答  · 2024-10-23 21:00

正文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烘焙屋里琳琅满目的面包,色泽鲜亮,让人垂涎欲滴;胡同里蒸笼上的馒头,香气扑鼻,也勾起了人们的食欲。同样是面粉,为什么欧洲人做出了面包,而中国人做成了馒头?一起来看看答主的回答吧。

同是面粉,为何欧洲人做面包,中国人做馒头?这其中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 答主:也说

应该和中国北方的广阔耕平原与大规模农耕条件有关。

你以为的欧洲面包——洁白软糯、香甜酥松,就是现在蛋糕房里的那种。
其实,大部分我们看到的面包都是「日式面包」,欧式面包这两年已经进入中国比日式面包更硬,少糖,少黄油,贴近主食的感觉。
而实际欧洲「过去」的面包,远比今天的还要粗糙。也就是我们看国外小说中,百姓常吃的「黑面包」。
有的书里形容它是「浓浓的酸臭味」,「硬的可以磨破牙床」,「掺杂大量麸皮、甚至木屑」。
欧洲人吃它,当然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它有营养又管饱。
由于其制作的原料也并不全是面粉,而是混合了小麦在磨粉过程中被碾下来的皮层、胚芽、糊粉层及少量胚乳等麸皮,因此比精面粉面包更具有营养价值。
而且由于其结构紧湿度大,需要较长时间分解吸收,让人可以很久不会觉得饥饿。
在卓别林的很多电影里,会出现底层人吃的这种东西,往往要配合热汤来泡软,否则很难咬动。


而在中国,馒头,或者说「蒸饼」走的是另一种画风。
在古代中国,种小麦和发展面食技术几乎是同步的。
小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国生根,而关于饼(古代文献中,饼是所有面食的通称)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墨子·耕柱篇》中,「见人之作饼,则还然窃之」。此后,以麦粉制饼的记录不断增多。
《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亦有言,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
西汉后期史游所著《急就篇》中,将「饼」列在食物之首,「饼饵麦饭甘豆羹」,随着饼食形态不断丰富多样,汉唐之际已成北人主食的面食。
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馒头」。
唐朝之后,馒头的个头开始缩水,不再是巨无霸形象,渐渐变得娇小起来。
到了宋代,南方稻麦两熟制和发酵面食的发展,进一步向南方普及。烧饼、油饼、馒头、包子等各类面食深入人们日常生活,而且从记载上看,食不厌精,发展出了有馅和各种烤、蒸、烙的区别。


非要说原因,应该是经济模式的区别。
归根结底,要说欧洲和古代中国的区别,应该还是在大面积的平原土地带来的农耕面积,以及国家带领下的水利工程与集体耕作优势上。
欧洲古代以渔猎牧经济为主,不管那种都是需要经常移动的,不像耕种有大量的时间,按照季节周期性的能囤积大量优质淀粉食物,才会挖空心思研究到底应该怎么吃。
而放牧,需要比较硬、不容易变质,可以长期随身携带的的干粮,就像我们西北的馕。欧洲的硬面包也是比较适合的。而且便于野外在篝火下和肉类一起烘烤加热食用。
在很多童话和小说中,我们都看过去森林的猎人或樵夫中午拿出布包或食盒,里面有几块硬面包这样的情节。
另外,中国的耕地扩张导致燃料相对珍贵,倾向于把食物处理的更细碎小块烹煮,节约燃料,以此还从勺子向用筷子进行了文化演变。蒸煮相对烘烤同样有时间短节约燃料的优势。
当然,欧洲也不会为了一块面包就单独整体加热烤炉,而是一次性尽量多烘烤出容易保存的硬面包,持续吃很久以便尽量节约木材。而在人口密集区则会有专门的面包房制作,供大家购买。



题图来源:《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



知乎热门文章


为什么只有人类喝地球的水需要过滤,其他任何一种生物都可以直接喝?


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有什么普遍被认为不能被科学解释的问题其实已经被科学解释了?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