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7年,中华民国海军面临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那年秋天,日本海军的30多艘舰艇停泊在舟山群岛和马鞍群岛附近,意欲封锁长江口及其南北海岸,切断中国海上交通,彻底控制中国沿海的制海权,进而会合陆军海陆并进夺取南京。
捍卫长江和保卫南京的重担压在民国海军的肩头上,他们需要竭尽全力把日本舰队阻挡在长江口岸。可是,势单力孤的他们要怎么做才能把阻挡在外。要知道,1937年中国海军的总吨位才不过6万吨,不到日本海军的一个零头。
▲民国海军司令陈绍宽一度的座舰“宁海舰”
正面硬拼是不可能的,除了让羸弱的民国海军彻底葬送外毫无意义。8月6日,民国政府下达了封锁长江江阴段的命令。江阴距离南京105海里,距离上海也不过90海里,一向被称为“南京的咽喉,吴越的钥匙”。民国政府钥匙能有效封锁住江阴段处的水域,就能有效遏制日本舰队的进犯。
民国政府封锁江阴的方式是沉船。江阴的8月11日,天色灰蒙,阴雨绵绵。民国海军司令陈绍宽身穿雨衣,站在宁海舰的指挥台。在他的身后有一大片桅杆,前后依次是“通济号”,“大同号”,“自强”,“武胜”等8艘军舰,再后面是从征来的20艘商船,200多艘民船,还有大量小船装满石子准备随时填补缝隙。
▲通济号炮舰作为一艘训练舰培养大量民国海军军官
随着陈绍宽的一声“打开海底门”的命令,江阴江面上大大小小的军舰和民船纷纷像打摆子似的开始颤 抖,开始是轻轻的,随即越来越激烈。按计算,用不了两个小时,这些船只都会彻底沉没江心。
▲许多被俘日本船只也被沉没了
至12日中午,40余艘大小舰船,约6.4万吨,全部沉在江阴封锁线上。 此外,185艘装满石料的民船、 盐船也相继沉没在舰船的空隙处。至此,一道坚固的沉船阻塞封锁线横断长江——这是抗战期间中国海军在长江上所建立的最大的封锁线!为此,中国海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封锁线毕竟起到了迟滞敌人进攻的作用。直到中国军队自江阴撤退后,日本海军仍无法顺利通过封锁线沿长江西进。他们不得不动用数千人,反复清障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