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古发布  ·  改善睡眠的方法来了:晚餐吃点它…… ·  昨天  
LRTV辽宁之声  ·  刷短视频“刷”成2300度近视?这些习惯,正 ... ·  2 天前  
镇江发布  ·  提醒家人!这些食物可常吃!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正大量上市,有人吃进急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英语刚“及格”的男孩被西北录取:幸好我上了一所魔都最会“玩”的学校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05-21 18:35

正文

2024美本申请,延续“年年最冷“的传统。

一边是包括康奈尔、JHU、USC等“中国学生友好校”纷纷收紧录取,一边又是大佬们(李嘉诚、马化腾、雷军、丁磊)的孩子瓜分 本届 “哈耶普斯麻”、海高党狂收offer,对普通国内孩子来说,机会越发稀少。

而胜出者,恐怕成绩都卷出了难以想象的高度。

但在今年轰轰烈烈的美本申请大战里,我见到的这份学生profile实在让人过目难忘:

  • 他没有任何AP、ACT、SAT等标化成绩,唯一能证明其英语水平的 只有多邻国的成绩,130分 ,刚刚到美国大学申请的及格线

这样的学生在很多家长眼中可能就是普娃,申请美本Top50的学校够呛,Top100堪堪能行。但就是这个男孩,今年竟然拿下了Top10大U的 西北大学 ,以及北卡教堂山分校、加州戴维斯分校、波士顿大学等 20多所学校的近30个Offer ,所获奖学金超过400万人民币!简直创造了奇迹。

要说最不一般的,恐怕就是他 极其地“会玩” 了。

张天来

上海美高学校毕业生 • Readymade Media Lab Club创始人 • 两年学生会副会长• 哈佛峰会校园实习生 • ⻘年活动策划人 • 美高双语4年里举办过一百多场活动,从校园内到全国各地,从几十人的聚会Workshop到几千人的音乐节和慈善嘉年华 • 录取学校:西北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加州戴维斯分校, 波士顿大学等 • 所获奖学金超过400万人民币

想了解更多学校招生信息和最新活动

👇可以扫码添加招生老师了解👇

还可以参加 6月1日校园开放日活动


一个会玩的“ 异类”

7年级从私塾完成学业进入到 美高双语 ,张天来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世界。

不但能和小学生、高中生一起玩,学校的氛围也相对自由开阔。 比起学习,他更快学会了“玩”。

  • 13岁抖音刚刚兴起,他开始玩抖音,一不小心一个视频爆了50万+的播放量,第一年就被抖音邀请去了博主嘉年华活动;

  • 玩到后面,他成立了Readymade Media Lab Club社团,在学校里教同学玩自媒体;

  • 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很喜欢干“让人与人之间产生连接”的事情,于是开始举办各种各样好玩的活动。

张天来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学校活动

他靠“会玩”进了学生会做 副会⻓,又在4年时间里策划参与了100多场活动,从校园到全国,从几十人的聚会、 Workshop、⻰舟赛到几千人的音乐节和慈善嘉年华。

在这些活动中,他认识了数不清好玩的人,有同龄人、行业大佬、专家,玩着玩着把活动办好了,他又以实习生身份去“玩”了“哈佛HSYLC峰会”。

高中毕业,他也没有立刻急着像同学们一样刷标化、忙申请,与此同时,他还有很广的兴趣爱好,抽空自学了中医,考了证书。

在最后做美本申请时,他依然在郑重思考:到底为什么要上大学?值得不值得?

就这样,张天来凭着他仅有的一份多邻国成绩,和华丽丽的活动(人生)经历,最后竟然拿到了 20多所学校的近30个Offer ,总计672500美金,400多万人⺠币的奖学金。录取学校包括⻄北 大学、北卡教堂山分校、加州戴维斯分校、 波士顿大学等。

△参加学校活动的 张天来


异类” 是如何养成的

你可能和我一样,听了张天来的经历,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异类”学生是如何养成的?

实际上跟他聊天的短短一个多小时里,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个男生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他在给美高双语的家长分享会上说:

我走过非常多的地方,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人,我发现最优秀的一批学生的家庭都有着两种特点:

第一是家庭和睦,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

第二是父母无条件地支持孩子。

他很幸运,他的父母,也是他最好的朋友。

家庭对我的支持和影响还是很大的。我很佩服我父母,两耳不闻窗外事,但永远对我的想法无条件支持,为我感到自豪。

--张天来说


向外探索的开

我会说美高是一个可以允许我们最大程度自由生长的地方, 一个可以让普普通通的孩子快乐的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的地方。

--这是张天来在家长分享会上说的另一句话

刚刚转到美高双语时,学校刚开没几年,规模不算大,张天来很容易就能跟各个年级的小伙伴玩在一起,他感受到了交流的快乐。尽管一开始英语还不行,但学得挺开心。

美高双语的校园

张天来非常感激当时遇到了生命中的两个贵人:他的班主任和同桌。

班主任鼓励他做下学期的计划,于是他列了一个很长的清单,包括想做什么运动,GPA想提高到多少,想参加什么活动。虽然最后计划没有全部完成,但却是一个向外探索的开始。

他当时的同桌则是一个学霸。在一次期末物理课的高压电项目合作项目中,他俩用keynote在线合作完成了40多页的PPT,第二天一起在课堂上的presentation也非常成功。

这是他第一次发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可能也是传说中的“顿悟”时刻。

那以后他开始花心思在学习上,每年都在进步,直到12年级时他的GPA已经接近满绩点的状态。

更让张天来进入“自由生长”的,可能还有美高双语独有的“元探索氛围”。

美高双语有300多门课外课,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最忙碌的就是探索自己的热爱所在。

张天来进入美高后不久就加入了学生会,可能是学校的氛围,让他“由i转e”,从害羞腼腆逐渐成为一个办活动的高手。

从几十人的小活动到几百人上千人的活动,从校内走向校外,最大的活动近2000人,包括音乐节,国际生舞会,TEDx等等他的能力在全方位飞速成长。

办活动对一个学生来说就像是创业的过程,从资金、宣传、如何去给参与者提供最好的体验、平衡各种 stakeholders、消防安全、做政府报备等等,这跟创业中的合法合规也很像。

可以说走完一个完整的活动就可以初步体验到一个创业的流程及心酸。但这个过程中我会感到很充实,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张天来说



关于大学申请的思

张天来告诉我,在申请大学这件事情上,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首先他是认真思考过,“我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问题的。

因为经历比较多,我见过有一些同学,读完大学还是高中时那个样子。如果是这样浑浑噩噩度过4年时间就太浪费时间了。

经过慎重的思考,他觉得还是可以去国外大学做4年的探索,因为即便他已经有了创业的苗头,但现阶段自己可能还是太年轻和浮躁。

正是因为如此,开始拿到offer的时候他的心情很平静,申请季每天熬夜,早晨开邮箱看彩蛋,有offer就发个截图给好友家人。

更困扰他的问题是“我要在大学里学什么?”

他觉得即便进了排名高但不适合的大学,或是误选了不喜欢的专业,会更让他焦虑。

所以他花了大量时间做research,先筛选出专业,再去了解课程和上学的体验,看毕业生去向,也请教了很多学长学姐,并且了解每个专业的方向更适合创业还是读研。

张天来说,单门学科总让他感到局限性,而现在的世界非常多元和复杂,最终他决定选择商业+交互+设计交叉的学科,是基于他这三个维度的思考:

1
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即别人需要什么,自己需要什么
2
要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要有技术,能把想法变成现实
3
要有商业能力,你有再好的产品或服务,也需要商业模式把它变成可持续的东西,形成正向的循环

“唯有这样,未来我才有机会做一些真正能改变社会的事情。”

4年来做活动的经验让张天来意识到,他最想做的事是“设计别人的体验”,首先要考虑来参加你活动的人想要什么,然后据他们的身份来设计一个独特的体验,能让他们“平静地来,有收获地离开”。

在商业世界,无论是海底捞的服务体验,微信功能的”人与软件“的交互,新能源车的“人机交互”,都是让张天来感到兴奋的领域。

当然,大家别学我,想申请好的大学光做活动是不够的,还是很需要好成绩的。

--张天来说

他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他会选择集中精力冲标化,搞不好还可以冲一下更好的学校。

△不同时期的 张天来

是异类,但美国大学需要的就是异

每个学生的大学申请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会发现以前从来没有看见的特殊点和经历。

在这点上,张天来尤其感谢亲自给他上Mentorship Class的美高双语校董方正先生。“方董是最大的宝藏”。在给张天来的申请辅导上,方正也花了不少心力。

应该说,每一个申请成功的孩子必须是‘异类’,因为没有一所美国的大学会因为你跟别人一模一样收你。就像20年前有一本《哈佛女孩》风靡中国,书出来以后所有人都想模仿她,但是成功的有多少?仔细去想,每一家成功的企业,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是‘异类’,你必须有核心的不一样的东西,才会成功。”方正说。

△方正先生给学生们上课

张天来这样的学生也是如此。

我记得我跟天来在申请谈话的时候,我举了一个奔驰跟宝马的例子,他们都是售价昂贵的品牌,但是你从来在他们广告上看不到‘贵’这个信息,因为你只要一解释,别人只记得‘价格贵’这个负面信息。但是这两个品牌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是高级,有品质。所以我们要用另一种方式去解释自己。

天来的考试分数没有那么高,一开始申请的时候,他跟绝大部分的孩子一样,注意力总是放在如何解释自己的缺点,我就提醒他,需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势上:

It's really not about what you have done不在于你到底做了什么?

But what you have learned from those experiences而在于你从自己的经历里学到了什么?

很高兴他最终听取了我的意见。”

△方正先生辅导学生

“像张天来这样的学生,将来会变成非常勇于尝试的人,因为他已经有了丰富的经历,未来再遇到挫折时不会再害怕,在选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成功概率比别人要来得高。

就如同我跟每一个美高的孩子在申请的时候都会谈到的一条原则: 只有异类能够成功。 无论是今天你申请学校需要陈述自己,将来走向社会,你需要推销你的想法,包装你的产品,永远需要记得这条原则,这也是人生想要成功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

方正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我当年在耶鲁大学念书的时候,第一年进校念的是管理,但我一直想去法学院,我的办法是经常去“骚扰”招生老师,至少让他们先认识我。

在我申请法学院的那一年,一共招了250名学生,其实光是学校绩点4.0以上,法学院考试LSAT达到满分的学生就已经超过了3000人,但耶鲁只在这个池子里收了200个学生左右,剩下的50个学生他们看什么?

后来我才听说,他们在寻找将来最适合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所以他们更看重申请人的道德标准,他对社会改革、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什么,有没有在申请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不是你考试分数就可以反应出来的。”

△美高双语充满生机的孩子们



异类能复制吗

方正说,其实我们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父母、老师的呵护下平平稳稳长大的,每一个申请成功的孩子,都需要找出自己不一样的地方。

“他对于这个世界有不同的观察方式,回顾自己本身的成长,他发展出来的价值观,让大学看到,他将来有机会可以对世界带来一些正面的改变。

中国人非常善于 模仿成功者的经验,而很少去深究它背后代表的意义。我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考试制度后遗症”。因为在这种应试制度下,人人只会最快找到解题方式,但从来不会去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改进的可能。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一直在追问创新,但是似乎比较缺乏创造能力的原因。

我们把孩子送出去接受高等教育,大学希望培养的是精英,领导者,改变世界的人,如何评判成功?精英到底是什么?我觉得绝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很认真严肃地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认为‘精英’是才能和品德的综合体。 这种品德不单是做人的高尚道德,而更在于他对于这个世界变好或者变坏有一种无可推卸的责任

△美高双语的商业模拟校园挑战赛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觉得这种说法离我很远,大家只是想让孩子有个好的学历,将来有个好的工作

但是当你把标准‘降低’,实际上是在物化自己和孩子。 这样想问题的结果第一是焦虑,第二是不断地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