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原文】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译文】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解析】屈原凭借着自己的才华登上了高位,但是因为不懂权谋,快速的陨落,最终导致抑郁,跳江而死。一个有能力而无权谋的人,职场之路,都是有冲劲没后劲。职场越往上走,权谋就越比能力重要。
一、屈原错在了哪里?
1、屈原性格问题
为什么上官大夫说了屈原,自夸其功的坏话,而楚怀王,调查都没有调查就信了呢?这不是楚怀王愚笨,而是屈原这种孤傲的性格。有才华的人,大多性格倔强,自我意识比较强,所以,皇帝相信这就是屈原自己说的。职场很多时候,都是如此,你的优点就是你的缺点。
2、缺乏权谋经验
职场里不仅仅都是好人,都是能够真心为组织工作的,还有很多为了个人私利,而使用阴暗手段的人,你可以不用权谋,但是你不能不懂权谋。屈原就是对上官大夫的小人行径认识不足,明着得罪了上官大夫,而没有预防恶意后果,没有防人之心。稍有权谋的人,对于小人要么是不得罪,要么是先告状。
3、不会侍主之术
领导需要有才能的,能够给自己办事的人不假,但是他更加需要的是能够听话,忠诚的人。楚怀王之所以异常的愤怒,就是屈原违背“有功归上”的权谋原理。让楚怀王认为,他是个人想法膨胀想并和领导争夺影响力的人。领导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想树立自己的威信。
二、上官为什么能赢?
1、争宠的意识
上官大夫看到屈原受到楚怀王的宠幸,知道他的才华比自己强,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地位,上官大夫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先行出击,主动拜访屈原,其实就是一个试探,看看屈原是不是和自己合作。上下都知道屈原起草的宪令,谁能夺走呢?而试探的结果,上官大夫明确了屈原的态度。
2、除敌的理性
要么是朋友,要么就是敌人。既然没有能力争宠,又不能拉拢合作,那么就只能除掉。于是上官大夫经过自己的理性计算,就必须除掉屈原,不管屈原是不是有能力,是不是得罪了自己,既然不能合作,就一定是敌人,是敌人就要想尽办法除掉。
3、进谗的手腕
可以这么说,职场最高明最有效的,除了落井下石,就是进贤谗言了。而落井下石是要等待机会的,但是进贤谗言却是可以随去随用。屈原这种靠自己才华吃饭的人,是不屑于和小人斗争,和领导关系一般的情况下,不去辩解的,信奉清者自清的信条。殊不知,谗言对这类孤高的人特别有用。
三、楚怀王做的对么?
1、偏听则暗
上官大夫几句话,楚怀王就信了。我们前面分析过,是屈原性格的问题,其实作为最高领导,听到的信息都可能不是真的,会被很多人只用假象蒙蔽,所以作为领导绝对不能只听一个人的,容易被架空,所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楚怀王没有第二条信息渠道的验证下,就贸然决策,显然错了。
2、势均则斗
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权谋原理从来就是“势均则斗”两个地位一样的人,争宠内斗,其实是职场的常态,领导利用手下人之间的互相制衡和矛盾,从而实现自己的权力稳定。而楚怀王,竟然打破了这个内斗的动态平衡,这无形中就让上官大夫一家独大,自己丧失权力。
3、适度敲打
楚怀王听到屈原自己贪功自傲,立即处理他,这是对的,不管是不是真的,都要处理。因为屈原有功,会打破和上官大夫的平衡,适当压制是有必要的。其次让屈原知道,楚怀王并不是离不不开他,让他夹着尾巴做人,最后,就是给群臣示范效应,你们有能力也不能给我狂。
经过上述,权谋网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来。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够快速上位,但是却不一定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所以,我们权谋网一直在强调“以技术立身,以权谋求发展”两者缺一不可。而很多单一思维,绝对非此即彼,势不两立其实就是最底层思维方式,高手都是多线程的。
权谋网,让你的职场少走十年弯路!
www.quanm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