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深响(ID:deep-echo)
作者:
昕怡
蔡徐坤的粉丝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小小的、甚至没有半点提到蔡徐坤的发问,竟然在微博上激起千层浪,将自家idol拉下超话排行榜第一的宝座。
时间起源于几天前,一个豆瓣网友发帖质疑:“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
该贴随后被截图转至微博,在7月17日这一天,话题#周杰伦需要做数据吗#出现在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与此同时,大量网友涌入周杰伦超话,开始为周杰伦做数据。
引发热议的原贴
话题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除了吸引到了周杰伦的铁粉,不少网络大V、路人粉也纷纷参与其中,甚至英雄联盟官微,以及林俊杰、李现、陈赫等明星都参与其中。在周杰伦“夕阳红粉丝”的疯狂拉票下,连续几天出现在微博热搜中的周杰伦,终于在21日凌晨登顶微博超话排行榜。
实际上,在这场战役中被周杰伦超过的不止蔡徐坤一人:当初排在蔡徐坤后面的,还有朱一龙、TFBoys等当红流量小生。但似乎只有蔡徐坤的粉丝们对这场较量认了真,在被超过之前与周杰伦粉丝进行了好几天拉锯战式的正面battle。
这一下,苦的是蔡徐坤的粉丝们:与周杰伦进行榜首之争消耗了大量的囤票,最后还没有拼过,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个过程中被反复提及的超话、打榜、积分和做数据,究竟是什么?
微博超话,是微博超级话题的简称,是微博主端内的一个功能,今年早先也已经独立出了超话社区这一单独App。
超级话题设立的初衷是建立兴趣社区,有相同喜好的人可以在超话中进行讨论。不过自微博改版为积分排名制以后,超级话题便成了粉丝为明星微博打榜的工具——对于明星来说,微博超话排名就是一个最具象、直接的流量能力的表现,是能够直接让广告主看到明星“流量”能力的证明,能为明星带来更好的广告代言、影视剧综等方面的资源。
这就引申出来了“做数据”这件事情,实质上就是通过给明星创造“流量”数据,在微博超话这类场景下,拼积分让自家偶像有个好排名,做出好看的“数据”给品牌、广告主,以及潜在的合作方看。
但实际上,对于像周杰伦这样江湖地位已定的艺人来说,并不需要通过榜单数据来证明自己,这次“周杰伦中老年粉丝打榜”事件只能说是一个豆瓣帖子引发的“血案”,和一次8090后迎击时下饭圈文化的狂欢。
那对于80、90年代的“中老年人”来说,首先会冒出来的一个问号就是:“数据”到底怎么做?
那么我们就以本次周杰伦的打榜为例,为大家讲讲做数据的具体方法。
首先,粉丝需要关注周杰伦的超级话题。
关注周杰伦的超级话题后,粉丝就可以通过签到、转发、评论等行为获取积分。如果每天连续签到的话,还有更多的积分奖励。
最后,粉丝只需要将积分投给周杰伦超话,就能将粉丝手上的积分转化为艺人的影响力,提升艺人在超话排行榜上的排名。
微博上的打榜教程
而正是由于发帖、评论和转发,都会影响粉丝是否能获得积分,现在的明星超话中充斥着大量低质量的水贴,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内容。
这和微博的功能设计不无关系。比如说,评论、转发帖子每次获取积分数是2,每日获取上限是8,也就是说要获得这一任务的所有积分,需要评论转发帖子4次。为了获取积分,粉丝们会进行大量复制粘贴式的发帖和互评。因此,“打捞”一词应运而生,主要指去没有达到有效评论数量的帖子下进行评论,使对方能够获得积分。
微博的积分获取指南
评论转发操作看似简单,但要做完全套任务,顶格获得所有积分,还要每天坚持,实属不易——连周杰伦的粉丝们也表示,“做数据”实在是太辛苦,不禁有些佩服流量小生的粉丝们。
而且为了给自己的偶像在榜单上抢到一席之地,粉丝们往往还不只完成一套任务那么简单,每个号做完自己的当日任务以后,还可以切换成青少年模式再投一遍;一个号能得的分全部得完了,那就申请多个小号,继续积累积分。
除此以外,为了与其他明星进行长期的榜单竞争,还有“屯积分”和“抛积分”一说——真正“用心做数据”的粉丝群体,已经把“做数据”、“打榜”玩成了真人实时策略游戏。
比如说,在排行已经较为稳定或达到既定目标的时候,粉丝会选择暂时保留每天赚取的积分,积蓄实力,麻痹对手;直到在需要冲分保住排名的时候,才会将囤积的积分抛出,投给自己的偶像。
正常情况下,粉丝通常在周末减少送积分的量,屯积分在周一进行冲榜;而又因为超话积分每月5日清零,所以在每月5日之前粉丝们也会有节奏地清空自己的积分。
另外,杰迷的一时兴起,便在一周之内将周杰伦推到了超话排行榜之首。不过随着话题热度消失,超话排行榜仍将是流量小生们的天下。
周杰伦的粉丝们应该庆幸的是,他们争的不是另外一个榜单——微博明星势力值。毕竟微博明星势力值的榜单,除了为明星的发帖、转发和评论以外,还需要真金白银购买的虚拟鲜花增加明星的势力值,这可比刷量来得还更加凶猛。
爱慕值通过购买鲜花赠送获得
每朵售价2元,每天送花总数上限是5万朵
做数据不仅辛苦,还可能因为流量造假被点名。
本次事件中心人物之一的蔡徐坤,这两年一直都是流量风波中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