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丁酉年 戊申月 壬午日
身识养生
1. 灵剑子导引法(同立秋)
以两手抱头项,宛转回旋俯仰,去胁、肋、胸、背间风气。肺臟诸疾,宣通项脉,左右同正月法。又法,以两手相叉,头上过去,左右伸曳之,十遍。去关节中风气,治肺臟诸疾。
2.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处暑
运:主太阴四气。
时:配足少阳胆相火。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转头左右举引,就反两手捶背,各五七度,叩齿,吐纳,咽液。
即:每天1~5时之间,正坐,转头向左后上方举引,再缓缓转向右后上方举引;同时用两手半握拳,反向后捶腰背。每转头一次,捶背六次。头向左右各转35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主治: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胁肋髀膝经络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少气、咳嗽、喘、渴、上气、胸背脊膂积滞之疾。
口识养生
1.处暑宜食
处暑昭示夏天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在此时期,气候逐渐干燥,身体内肺经当值。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如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者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展为疾病,即中医命名的“秋燥症”。
处暑时节应当保持饮食清淡,宜食酸淡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荞麦、燕麦及奶类。不食或少食辛辣烧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少食油腻的肉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梨等。多食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乳制品及豆制品等。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臟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多食用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2.养生粥品
沙参粥:
原料:沙参15~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沙参捣碎,加水煎取药汁后去渣,然后将药汁与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7天为一疗程。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
应用:肺阴亏虚所致的虚热燥咳、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咽喉干痛;胃阴亏虚所致的津少口渴、胃脘灼热隐痛、舌干少苔、大便干结、干呕呃逆,以及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属阴虚者。
注意:沙参煮粥宜稍稀薄,不宜太稠厚。外感风寒所致咳嗽者,不宜服。沙参有南沙参与北沙参之分,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前者偏于润肺祛痰,后者偏于养胃生津,故在煮粥时,可根据需要而分别选用。
石斛粥:
原料:鲜石斛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石斛以水200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约100毫升,再将药汁与粳米同入沙锅,加水4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入冰糖搅匀。
用法:每日早、晚稍温顿服。
功效:滋阴,生津,养胃。
应用:温热病后,阴津耗伤所致的心烦口渴、虚热不退、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呃逆干呕等。
蔗浆粥:
原料:甘蔗浆100~150毫升,粳米50克。
做法:先将新鲜甘蔗适量,洗净后榨取蔗浆汁备用。将粳米入沙锅加清水300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蔗浆,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稍温服食。
功效:滋阴生津,润燥止渴。
应用:阴津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干咳、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燥结及热性病后期、津伤唇舌干燥、形体消瘦等。
注意:脾胃虚寒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
3.养生饮品
百合莲子汤:
原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0克,冰糖60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银耳雪梨羹:
原料:银耳 100 克,雪梨 150 克。
做法:是将银耳用凉水泡开、雪梨切片,一同用水煮熟即可。
功效:具有养阴润燥,止咳平喘,清心降火等功用。
应用:特别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干咳、口渴、肠燥便秘、皮肤干燥等症。
首乌丹参蜜糖饮:
原料:制首乌15克,丹参10克,蜂蜜25克。
做法:先将制首乌、丹参洗干净,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熬煎汤汁,然后去渣留取药汁,趁热将蜂蜜调入搅匀服食。
用法: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
功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
应用:高血压、慢性肝炎、动脉硬化等病,症属阴血亏虚,或兼脉络淤滞者,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肢体麻木、心悸不宁、肝区隐痛等。
4.养生菜品
芝麻菠菜:
原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浸入凉开水中,凉后捞出沥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青椒拌豆腐:
原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油、盐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将豆腐、青椒及香油、盐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柿饼饭:
原料:柿饼50克,粳米2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将柿饼冲洗干净,切成小块备用,将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与柿饼粒和匀置饭盆内,加水适量蒸熟,撒入白糖即成。
用法:作为主食。
功效:益气,养胃,降逆。
应用:胃气虚、胃气阴两虚所致的不思饮食、胃胀不适、呃逆呕吐,以及胃神经官能症属胃气阴亏虚者。
蜂蜜拌藕片:
做法:将藕洗净切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放入适量蜂蜜即可。
功效:藕性味甘凉,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丰富;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是凉血生津润燥的良方。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城市中的上班族如何解除秋乏——处暑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处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简述
赏罚应春秋 昏明顺寒暑——立秋之义
“秋”字和蟋蟀有关系吗?—— “秋”的字源与字义
人类将信念改变为崇信大道就是立——立秋的寻根探源
睡久了会伤肺——肺臟秋旺论
朝立秋 冷飕飕 夜立秋 热到头——立秋民俗
秋不食辛辣——口识养生
秋季 ,以养收为原则——立秋的正善治养生
秋,揫也,万物揫敛成就也!——故谓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物候与天文古籍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